![]() 中岳庙会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登封的道教民俗 嵩山是儒道佛三教荟萃之地,当地民俗信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嵩山脚下的登封市,人民既崇拜中华民族的始祖和英贤,如三皇、大禹,又信仰佛道二教的神灵,如佛祖、观音、太上老君、关帝、登封人民还信仰有鲜明嵩山地域特征的中岳大帝、无极老母和九龙圣母等。在登封,最为风行的还是道教信仰,中岳大帝是嵩山的山神,无极老母作为登封民间道教最高的神灵,理所应当受到敬奉。因出于善心,为道士洗袍而未婚生育的九龙圣母和“九龙爷生的丑,掂住尾巴扔到山后头”的九龙王也备受人们崇敬礼祀。春节期间,登封农村都要供奉各类神灵,如天地全神、灶神、门神、井神、送子神、龙王爷、马王爷、土地神等。灯节期间,很多村庄都要做火神社、花姑社等神社,这些在展示登封民间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展现出了我们汉民族信仰的历史文化轨迹,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多种特征,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信仰中振奋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 春节是登封最重要的民俗节日,自腊月二十三日起,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做各种准备工作。有一首民谣点明了春节前的各项准备:“二十三烙灶干儿;二十四,扫房子儿;二十五,磨豆腐儿;二十六,发面糊儿;(或杀年猪儿);二十七,砍柏枝儿;二十八,粘嘎嘎儿(即贴春联儿)二十九,捏香炉;年三十,包饺子儿;大年初一,厥屁股作揖儿。”除贴春联烘托年节气氛外,登封人民还在门窗上插一些柏枝,并在大年初一五更时点燃柏枝火,以驱赶受伤的九头鸟。正月初二开始拜节、串亲戚。灯节可以说是登封独居特色的“狂欢节”,人们荡秋千、玩花灯儿、吃元宵、做神社、玩社火,是一年中最放松、最开心的欢乐节日。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初一等也是登封人民重视的民俗节日。每年中秋之夜,登封人民都要到嵩山法王寺赏月,因此“嵩门待月”被称为中岳八大景之一。十月初一,人们都要到祖坟上送寒衣,是除二月二上坟后的有一次祭祀祖先的重大活动。当然,“冬至疙瘩(饺子)夏至面(面条),腊八吃顿稠捞饭(米饭)”,这也充分说明冬至、夏至、腊八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国无礼不安,家无礼不宁,人无礼不往。礼仪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手段,也是调整人际关系的法门。从出生时的报喜、送米面、挪臊窝,到周岁后的抓周、剥花痂、认干亲,认从一出生就开始经受礼仪的熏陶。剥花痂是以前为预防天花种牛痘而形成的习俗,认干亲则有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民俗意蕴,有的将儿女认到世交、朋友、亲戚身上,有的出于感恩,认到恩人身上,有的认给儿女多的家庭,有的干脆认给柏树、石头或神灵。作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结婚,则备受人们的重视,无论是过去的媒人提亲还是现在的自由恋爱,礼仪程序缺一不可,从过贴(订婚)、添箱、送花布、迎亲,到拜天地、闹房、回门,都有章可循,有礼可遵。每逢闰年,已出嫁的女儿还要给父母送雁,以求延年益寿。祝寿是民间尊老美德的体现,一般从六十岁生日开始,儿女们就要为父母一过寿诞。 ![]() 嵩山庙会热闹非凡 嵩山上的文化庙会更具特色,别具一格。嵩山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庙),几乎村村都有古刹庙会,最著名的当属中岳庙会和九龙圣母庙会。 中岳庙会 中岳庙会---千年香火会。中岳庙每年农历三月和十月有两次传统庙会,中岳庙会从唐代兴起,流传至今,古代庙会会期是三月和十月各一个月,主要是香火会,后来也具有了物资贸易交流的性质,全国各地都有来赶会进香做生意的。八十年代初期庙会人数高达数十几万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刮起,封闭多年的农村渐渐盟动起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解放思想看市场,寻找致富商机。 香火会是中岳庙会的主要特征,每逢庙会,人们都要前来进香许愿、还愿。 庙会期间,还要唱戏和玩社,近年来庙会上还兴起了歌舞表演。关于中岳庙会唱戏,人们还流传下了“粗二簧、细越调、河南梆子瞎胡闹”“粗梆子、细二簧,论听还是越调腔”等俗语。除了唱戏之外,庙会上还要玩社火、杂技、放焰火。 中岳庙会上,还流行一种求子习俗,人们俗称为“栓娃娃”。凡婚后不育的妇女,大多都要在中岳庙庙会期间到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参加这项活动。娃娃,是一种用黄泥捏成的泥人,捏好晒干后涂上色彩。求子的妇女在中岳大帝和中王奶奶的塑像前燃香叩头,把买来的红头绳递给道人。道人就会把一个娃娃栓住递给他们,还会给娃娃取个名字。妇女们接过娃娃后,然后将泥娃娃小心翼翼的藏在衣服下面或端在怀里,抱回家中,放在床头上或苇席下。回家的路上,边走还有边不停地喊着娃娃的名字。 庙会期间,人们都会聚集在铁人身边抚摸铁人,铁人身高三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因这四个铁人参加民族英雄岳飞的岳家军的愿望没未遂,所以至今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按一般习惯,锁要截止12岁时,这中间每年都要来给铁人烧香,然后到守神库的道士那里再取几根红线,等到孩子12岁时,把这些红线拧在一块编成红腰带用,做到这些,就可保证孩子长得结实、健康。 九龙圣母庙会 嵩山有很多九龙圣母庙,尤以康村和道袍沟庙会为最大。嵩山地区龙王的传说也起源于唐代,大概是在武则天时期。嵩山地区人们敬奉的龙神主要是九龙圣母和九龙王。九龙圣母本身一位村姑,原名叫康凤英,据说是武则天听到康凤英生育九龙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便加封她为九龙圣母。康村九龙圣母殿一年有三个庙会,规模盛大,影响遍及附近几县。因人们多在五月十四日就上山进香,晚上在庙里或山坡上娱乐、休息,再加上人们夜里上山要摸着山石登山,因此也有人称这个庙会为“夜摸会”。五月十四日,山民们白天就上山了,而夜色降临后,人们更是成群结队的涌向九龙王庙。卖小吃、卖香烛、黄裱饮料的小摊从三岔路口一直摆到白龙潭边,一路上人声鼎沸,灯光辉煌。庙前石板路上、庙下黑龙潭、飘花池边能坐住人、躺住人的岩石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们。在缭绕的香雾中,有的香客用黄裱团莲花,有的用金箔折叠元宝,有的焚香叩拜,有的吟唱经歌。最吸引人的是,九龙圣母殿附近的露天剧场,人们聚在一起,在鼓、镲、笙、板胡伴奏下,轮番演唱曲剧豫剧、河南锥子、河洛大鼓等,有的青年还随着节拍翩翩起舞,把庙会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