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教材 >

孔圣作传,名传天下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文王创立后天八卦后,周人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成为了《周易》一书。这本书又简称为《易》,也被称为《易经》,是古代著名的“三易”之一。
    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周易》的看法各自不一,我对之进行大概的分类,共包括下面这些观点:
    其一是占卜书。在《周易·系辞上》的内容中,有具体介绍大衍之数的占卜法,而对卦爻辞的解释中,也有相当多的吉凶表述。有人认为,正因为如此,《周易》才避免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被破坏乃至失传的厄运。
    其二是哲学书,比如,著名的哲学家庄子就认为,《周易》是通阴阳之书,而阴阳问题,则是构成中国哲学学说体系的基础概念。
    其三是历史书,例如大学者章太炎认为这本书体现的就是人类进化时期直到商周时期历史的书籍。
    在这里,我姑且先不评价上述看法,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的是,《周易》这本书从古至今,受到了中华民族广泛的关注而研究,对中国思想史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渗透进入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乃至生活的不同领域,融入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心理素质之中,形成了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基本的格调,从而启迪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开端,成为中国古代许多学术思想的源头。
    《周易》之所以是这样神秘而伟大的著作,其原因在于其经典形成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先贤伟人的智慧。而孔子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在研究《周易》之前,孔子先生的命运谈不上顺利。正因为如此,在《论语·述而》中,孔先生说道,如果再让我多活几年,或者能够从50岁就开始学习《易经》,那么我就不会犯那么多错误了。
    孔老师这样的话其实也不算夸张。
    20多岁时,孔子在鲁国只是担任大概相当于仓库保管员的“委吏”,这样的职务显然很难实现其政治理想。
    到35岁时,鲁国发生了政治动乱,结果,科员小孔只好流亡去了齐国。
    正当齐国的国君打算重用孔子并采用其政治学说时,著名的丞相晏婴加以制止,晏丞相提出,这个辞职的小科员,想在我大齐国搞的那套“复礼”制度,是相当难以符合国家实际的。
    比如,按照古代礼仪来安葬先人的话,普通的百姓很可能就会因一次葬礼而破产。
    这有什么搞头?
    的确,这些古代(尤其是周朝)的礼节,对于正在积极争霸的齐国来讲,可谓是毫无用处,只能是空耗财力。齐国想要获得的是如何迅速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拥有强大的财政和军队,而不是这样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礼节。
    结果,一直到了51岁的时候,公务员里面的临时工孔子,才终于在鲁国看到其政治前途的希望。
    鲁定公九年,孔先生担任了鲁国的中都宰。第二年,升任司空、大司空,摄相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到了国防部长代理总理这样的职位,可以算是孔子一生的顶峰。
    当然,孔部长也没有辜负这样的职位,在他并不算长的任期内,他将鲁国管理的很好。
    然而,这时候的齐国开始担心鲁国越来越强大会对本国不利。于是,他们开始动用女色,来诱惑鲁国上下君臣,这样的计策很快让鲁国国君不理朝政。孔部长因此生气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告诉所有媒体,他将辞去官职,离开鲁国,以55岁的年龄开始周游列国。
    实际上,孔子踏上周游列国的目的,还是为了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就是通过做官来实现他的“复礼”梦想。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他或多或少有点不择手段。
    比如,孔子路过卫国的时候,得到了南子的召见。这位南子是整个春秋时代都相当出名的美女,当时是卫灵公的宠妃。美女南子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有着相当的手腕,掌控卫国全国的政治局势,因此名声相当不好。而孔子居然应她的召请去单独相见,在当时看来可以说是根本不符合老人家自己所说的“礼”。因此,当这次会见结束后,孔子最正直的弟子子路相当不满,认为老师违背了所谓的“礼”。对此,孔子是又生气又高兴,高兴的是,子路能够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学说,并且捍卫这套学说的尊严,生气的是,子路居然怀疑自己会违背“礼”这样的法则。于是,孔子干脆赌咒,说我是去见了南子,但是假如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那就让上天都抛弃我惩罚我吧。
    这件事情过去后,另外两个人又来请孔子去做官,但不幸的是,他们比南子的名声更差。其中一个是公山弗扰,另一个是佛肸,这两位都是通过“下克上”获得权力的掌权派,以当时的道德标准来看,是绝对的乱臣贼子。但孔子一开始居然真的想去辅佐他们,虽然最终因为主客观等各方面原因而未能成行,但这种事情对于孔子来说,还是算相当大的污点。因此,即使孔子做出了解释,为自己一开始的想法进行了解释,然而即使这样,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曾经打算过去利用那些显然不会同意其理想的势力,还是多少有点说不过去的。
    直到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之后,他才开始阅读《易经》,而在此之前,他显然只是将这本书当成传统看法的那种占卜书籍的。
    那么,孔子究竟是如何从以占卜书籍认识《周易》,到位《周易》做传,并将之推入“五经”的高度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