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跟我学】刘嗣传道长武当三丰太极拳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刘嗣传 参加讨论

    刘嗣传道长简介
    刘嗣传道长18岁开始习武,后出家武当山,追随武当内家拳师郭高一学道,真正接触到道教内丹功法,学习了武当系列功夫玄功拳、八卦掌等。同时深入了解道教五派丹法。随后师从武当李诚玉、王光德等高道大德。开始深入探求道教文化根源,及道教武学。在出世离尘、修心养性中,重新认识自我的知识结构和人生价值,参悟出道教先圣、伟大哲学家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精深意蕴及“出世”与“入世”的自然道法。注重道教内丹功的学习和修炼。
    
    《武当三丰太极拳》书影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年4月版
    本书最早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于2001年出版。全书约24万字,图照190余幅。这是国内第一部论述道教与太极拳多层面关系、展示道教张三丰太极道体系,出自在庙道人的作品。
    友情提示: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预备式至第五式 视频时长为2分16秒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预备式:双手捧天 气沉丹田
    【姿势】
    面南直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直,项松竖,头顶虚灵,仿佛上顶有线悬梁之意;下颌微收,齿轻合,唇轻闭,内舌轻触上腭;两臂坠肘下垂,沉肩松胸,气含小腹,肘不贴肋,手心向里,中指肚轻贴腿侧(裤缝);松胯圆裆,两膝似直非僵(似弯非弯),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十趾随意动而抓地;呼吸顺遂平畅,意守丹田。
    友情提示: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预备式至第五式
    视频时长为2分16秒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要点】
    ①此预备式及无极式,其基本要领均体现太极拳贯穿始终的各项要求,故在行拳过程中应一贯持守这些法则。
    ②此无极式暂未分阴阳虚实,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犹动,势如张弓待发之动意,守我之静,待人之动。
    ③思想集中而虚静无物,神气抱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意存丹田而待动,保持平心静气、安详随和、全神贯注而内敛的神气之韵。
    
    预备式
    【动作】
    双手捧天
    两臂分别从两侧,意动、手动,腕、肘整体向上缓慢抬起,沿斜前方(与身体成15~45夹角)向上抬至眼高。此时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手臂从裤缝侧上行时,由臂之转滚而手掌逐渐向上,捧天之精华之气,当到达眼高时,又转腕向内向人体正中线前合拢,掌心遂朝下,十指相对,意念天地之精灵汇聚百会穴。(图2)
    
    气沉丹田
    接上动作(在十指相对掌心朝下时),沿体前前臂以抱球状下行,做不明显呼气,意念百会真气下行人中穴,达鹊桥,沿任脉,经天突、璇玑、华盖、膻中、中脘、神阙,聚回丹田。双手亦同达下腹,后分别沿带脉斜下胯边,回至无极式。(图3、图4)
    
    【要点】
    ①这是一个深呼吸过程,意念周天循环,呼吸要彻底,手意牵引要协调,吸尽天地灵气真气存聚丹田。
    ②这是开始进入动态的一个起势,保持全身放松心情平和舒畅,动作慢,匀称一致,呼吸在自然之原则下,由师傅和自己的熟练程度而具体掌握。
    ③拳经云:“先在心,后在身。”修道即修心,故首先要心无杂念。开始练此功也须遵循“有为”地存想内观之法。此运行大周天之功,是先扣脚十趾而提涌泉吸地之灵气,实质上一是稳定脚跟,二是活动经脉,沿阴跷上行缩阴提肛,过三关到达百会。此时两手劳宫及天门九宫打开,吸收天之精华而汇聚百会,再由百会沿任脉下到丹田,此中真气保存,鼓腹蓄气,废秽之气随放松之本散发体外。
    ④这一过程意念可强可弱,不可过僵过执,动作要慢,意念、动作、呼吸三合一,要协调。所以预备式的气势影响和决定整个行拳的效果,需下功夫练习。
    太极起势
    【动作】
    ①双拥撑掌
    两臂分别内动,向上掤起,手心由相对变为向下,上掤同时胯膝下坐,气在丹田,慢慢屈膝成115°(屈膝度根据架势高、中、低而定,通常以中架为例,以下均同中架。掤至臂与肩平,要意达指梢而微微坐腕。(图5)
    
    ②虚步下切
    上动不停。重心在左脚,右脚向外辗后变虚,脚尖着地,同时左手随身体外旋,掌心朝外,屈臂沉肘格架在头上,右手内旋向右下方切下,至膝下足三里侧。(图6)
    
    【要点】
    ①遵循拳经“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则,首先在全身各部放松的前提下,全身用意不用力地开始柔和运转,轻灵与沉着俱在,变换虚实,注意上下,一动就开始体现阴阳。
    ②行拳中腰身、手、腕、肘、胯、膝均活而不僵,活而不乱,松而不懈,刚而不僵,以意引动,有规则地转动,身体似屈非屈,似直非直,动作到位,意气也一定到位。
    ③一般按呼吸自然原则,多起时吸,沉时呼,即上吸下呼,但均不明显用口鼻。行拳保持匀、细,因其动作缓慢而深长,所以一般开始学拳架动作时,不必过分注意呼吸方式。时时注意气沉丹田而意于腰腹,活于胯部。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均来自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武当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