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大华 《知北游》记述了东郭子与庄子的一场对话。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 “人们平常所说的‘道’,在哪里啊?” 庄子回答: “无所不在。” “请说说在哪里。”东郭子想要庄子说的具体些。 缓步寻真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庄子说: “在蚂蚁那里。” 东郭子感到困惑,又问: “为什么那么低下?” 庄子则不理会东郭子,继续说: “在稊稗那里。” “为什么更低下了?” “在瓦甓那里。” “为什么越来越低下了?”东郭子更不解了。 “在屎溺那里。” 东郭子不再问下去,干脆不吭声了。看到东郭子这样子,庄子这才回过头来对他说: “先生刚才问道,没有问到实质。主管市场的官员‘正获’向负责屠宰的吏卒问如何才知道猪的肥瘦,吏卒用脚踩了踩猪的腿就知道了,说什么‘越是下部越知猪的肥瘦’。您只是不要说一定有某种东西是逃于道的。至道是这样的,至道之言也是这样的。周、遍、成,这三者名称相异,其实相同,指的是同一个东西。” 东郭子问话的偏颇一开始就被庄子意识到了,所以,庄子的回答故意往低下的东西说,却不向王道、治道等高上的事情上说。庄子的回答当然也是东郭子没有想到的,东郭子在困惑,难道我们如此崇尚的道,竟然只存在于蚂蚁、稊稗、瓦甓、屎溺这么些低下的事物上吗?在东郭子无话可说的时候,庄子这才说出东郭子的问题所在。道既是周延的、普遍的、圆成的,那还有某些东西能逃于道之外吗?换句话,道会嫌弃那些低下的东西而不顾吗?既然连屎溺都存在着道,那还有什么东西道不存在其中吗? 庄子也因此创造了一个对话的思想方法,把话往相反的方向说到极致,在对方无话可说的时候,这才方便地托出一个答案来。这个方法被后来的禅教宗师们用得便当,如云青青斑竹、郁郁黄花都有佛性,那还有什么无佛性的? 《庄子》原文参考:《知北游》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知北游》) 作者简介: 李大华,陕西紫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文原名为《道在哪里》,系腾讯道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