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弘道读经会】陈道长《太虚心渊篇》互动答问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陈景展 参加讨论

    文/陈景展
    我们来进入第四个环节,把最后的时间交给大家,我们来共同交流。和往常一样,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分享出来,无论是生活还是修行中,无论是和我们诵读的经文有关还是无关,都可以交流出来,包括自己参加读经会的一些心得,以及对于读经会的建议。我们留最后的十几分钟的时间,跟大家来交流。
    忘言守说:慈悲,今天听道长讲经说道,很有感触,人生难得,身在俗世的我们有缘听到道长教诲,萌生想为自己做点什么的想法,但工作退休之前因种种原因不能专心修行,对于修行,我们这些俗世中的向道之人可以做些什么?请道长指点。
    
    宗教是一种祖师给众生搭建的慈航(资料图 图源网络)
    修行是没有形式的,不要局限于说出家还是在家,是不是入宫观,不在这个。就是那一个心,《太虚心渊篇》所说的“我性既肇,禀受无殊”那个心,去找这个。宗教是一种祖师给众生搭建的慈航,看到世人沉沦,祖师慈悯,本来是无为的,被迫给了一个有为的药方,众生沿着这条路去走,就能够出离生死、出离轮回。可是,它只是一个度人济世的工具,就像一个桥、一个船,但它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你上岸,而这个岸,上了岸之后,就没有桥了,也没有船了,那个时候如果你还守着这个船、这个桥,那就永远上不了岸了。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非常简单,就是《太虚心渊篇》开篇的这几句,把自我的真性抓住,把自我的这一颗心守住,这是根本之根本。而这个心本身无名无相,也没有教相,也没有你我,当你觉得自身的这个先天的东西抓不牢的时候,有三乘法。那就可以借助经典了。那么道教三乘经典,洞真、洞玄、洞神,分别是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灵宝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三位祖师垂训的。三乘法没有高低之分,只是针对的群体不同,方便、适合为准,你适合哪个就用哪个。很多很多的法门,有的法门是给住庙的人、能够脱俗的人,还有一些经文本身就是给在世的,还有家眷的人的,有一些需要悟性很高的人去读,有一些不需要那么高的根基,普通人就可以在日常中,边工作边学习边修行。所以你一定要抓住这两点,一个是先天自我的本来,它是没有教相的,而这个是根本,然后再要找方法,就是在三乘法里面找,你根据自己的悟性,根据自己的根基。根基高的你可以用上乘法,就是快一点、容易一点;觉得自己比较愚钝,各方面不能领悟,你就找中乘法;有一些农村的一些老太太,不识字,给她下乘法,就是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她只要时时刻刻不离那些东西就行。具体的方法要你自己去找,就像商店里面的很多东西一样,你在里面找,自己喜欢,对这个祖师、对这个经典产生了欢喜之情,那么你就认取它,但是一定要在正法里面找。现在资讯发达,网络、微信,很多很多的这样一些东西比较庞杂,无意之中就夹杂很多不正确的一些理念,我个人建议尽可能远离,我们就以祖师的东西为准。
    另外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修行一定要离开世间,这恰恰相反,修行一定不离世间。即便是住庙,它也是取了一个相,是一种锤炼自我性情的一种方式而已。一定是“借假修真”,你的工作场所、你的生活环境、你的家庭,这个就是你的修炼的工具,没有了这个东西,你怎么去陶冶自己?怎么去提升自己?那就没有方法,没有办法了。一定要借助外力,甚至于有时候要去找事。像有的修行人住庙一段时间,根基坚固之后,他觉得有一些东西自己还没有看破,或者有些东西、遇到一些场景,自己还生气,有些现象自己还看不惯,那就专门找与这个事情相对应的一些场所锤炼自己,让自己看得惯,让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借假修真,记得一句话——“哪儿难在哪儿修”。你觉得难就说明自己的心性没有磨炼够,恰恰那一个地方、那样一个场景就是你的修行场所。如果觉得自在,那就离开,找一个更难的地方,让自己“不自在”的地方,然后把自己变得很“自在”。好,忘言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简体山水画说:如果有轮回,为什么不让人记得前世之事呢?如果前世是畜生道,今生好不容易罪满生成人道,一定会一心向善,不会再作恶业了吧?
    
    轮回之中,是我们的迷障让我们忘却了前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件事情不是由某位祖师决定的,是人咎由自取,是众生自己决定的。这个问题在佛道教稍微容易回答一点,我看到很多西方的人,信天主教、基督教的人,对这一点非常地难以理解。说既然神有那么大的法力,而且他有能力把我们带到极乐世界去,或者清静世界去,或者是天堂,为什么要让我们经历这个痛苦呢?为什么要让我们这么烦恼呢?他忘了一点,就是《太虚心渊篇》所说的“我性既肇,禀受无殊,圆圆大慧,明明真灵”,是因为你就是四大之一,你和道是同体的,是因为你有自由意志,是因为你自己有贪婪,是因为你自己不愿意回头,祖师的慈光一直在照彻着每个人,是你自己不相信,不愿意回头,不愿意归顺。就像母亲呼唤自己的孩子,孩子总是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仍然流连忘返,甚至于青春期叛逆,离家出走一样。他在那一刻把心给丢了,那母亲能把他捆起来吗?能把他绑起来吗?做不到,没办法。所以法雨虽普不润无根之草,不是祖师没这个法力,是因为众生本身就是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己像盲人一样,自己遮蔽自己的眼睛。太阳永远都照着,有的人能看到,有一些失明的人就看不到,那是因为太阳的缘故吗?太阳没有任何遮蔽,也没有任何私心,有缘故也是地球上的事。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是你自己失明了。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复明,擦亮自己的眼睛。或者像盲人摸象一样,大象是不动不摇的,它也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辩解,是因为你自己的障业,摸到了鼻子说是管子,摸到了身体说是墙,摸到了耳朵说是扇子,可是那与大象有什么关系呢?那不是大象的错,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而且简体山水画问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类似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提出来的。就说如果我生在唐代多好,如果我生在宋代多好,说那个时候你看道教多么的繁荣,唐王尊崇老子为太上道祖,尊崇为自己的祖先。如果我生在某个时代,比如说晋代多好,那时候有竹林七贤。如果我生在三皇五帝,甚至于我生在跟老子相同的时代,我能见老子多好……其实你忘了,你就是从那个时代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那儿来的。上天给了每个人每一世每一次机会,我们每一次都把它丢了,每一次都没有珍惜,就如同现世一样,我们依然没有珍惜。不是没有正法,正法一直都在,不是没有祖师,祖师的心一直都是这样在发光发亮,是你自己不愿意,就是此时此刻,就有住世的仙人,你能去把工作,把一些东西丢掉,把一些恩爱情仇放下,去追寻吗?你做不到,既然做不到,为何要埋怨呢?不是祖师的问题,是你自身的问题。不是太阳的问题,不是月亮的问题,是自己眼睛的问题。是你自己让自己不能认知自己。只有一种方式,就是你自己首先有了这个愿力,愿意回头。当然,一回头的时候,祖师的光就进来了,这个时候你的信仰就树立起来,会得到祖师的加持,而且越修越坚定,感应越来越大。但是如果不行,它不是理论可以解决的问题,不是说道理可以解决的问题,不是在书本上谈可以解决的问题,除非自己去行动,自己去做,才能感知这种慈悲,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
    了悟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说为道者可以在生活里同时选择的两个角度,还是仅指为学和为道者的两种生活?
    
    身在尘境而心似莲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应该说都对。既是指两者同时,也是指为学和为道的两种生活,怎么去理解呢?道是有修、有用两种方式。修的过程是一个损的过程,是求道的过程,返本复原的过程,去除后天往先天那里去悟的过程。它还有一个部分,就是用的部分。通常大众所喜欢的、所了解到的道教,通常是用的这一部分。就是一旦道集于自身,你应于人世,身体所散发出来的一种能量、一种方式,一种处理问题的态度,这是它用的部分。但是用的这一部分你能看到这个人的道风、道貌、他的道炁,是因为他日常的另一个部分,就是损的过程,修的过程,去除的过程。两者都存在,都对。取决于你自己是修还是用,觉得自己不行,自己有一些世间的东西不能应对,甚至于还被外境所沾染、所影响,那么就闭关,或者远离尘俗去修,修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应对很多事情,能够和光同尘,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能够身在尘境而心似莲花,那就可以用。如如不动,八面玲珑。它两者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方向不同,一个是道的体,它的本质的部分,一个是它的用的部分。就好像太阳一样,我们说太阳有能量,有光,有热,它普照万物,这是它的用,这是众生看到的太阳,我们理解的太阳;可是太阳的这个体它是无情的,没有慈爱之心的,也没有想着普照任何一个生命,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自己的轨迹。就是这个样子,修的过程是孤独的、寂寞的,用的过程是八面玲珑的。
    小笨猪说:道长,看看王阳明的《传习录》有帮助吗?
    只要是经典,都可以,圣人的心都是一样的,祖师的心也是一样的,大道也是一样的。只要是围绕着大道去展开的,都可以看看。肯定有帮助,没有什么书没有帮助的,看别的东西一样有帮助的。但是作为修行依据,我们只能以经典为依据,任何事情,外物都是有阴有阳、有对有错、有善有恶,取决于您从什么角度去看它,对于这样一个工具,用什么方式去处理它。王阳明的著作是非常有用的,学习学习,诸子百家的东西都可以看。我们几千年的文明,有很多的先贤,好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去学习,而且有很多的一些智慧是融入在文字之中的,你看最早期的《诗经》,看起来像是当时的民间的一种歌曲,一样的,它也有生存的哲理。好的东西、美的东西、善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看,都可以学,古今中外,都可以看。只要不学坏就行。
    忘言守说:请问吕祖《百字碑》的内容属于正法吗?
    那咋能不是正法呢?那是正儿八经的正法,如果那个不是正法,那道教就不存在了。吕祖《百字碑》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先天的《百字碑》,一个是后天的《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那个是先天的《百字碑》,那就是吕祖的心法,只有一百个字,也很短,可是修行的东西都已经融入进去了,长期诵读,都会对自己的生活、修行有所帮助的。能够把吕祖《百字碑》能背下来是最最好,至少我个人这样建议。吕祖是我们全真的祖师,没有吕祖,哪儿有全真教呢?那是正儿八经的正法。
    陈云鹤说:我想请问一下,如果说灵魂在六道四生中轮回,那么现在世界人口和生猪饲养量都是五千年的好几倍,那么多出来的这些人和猪它们的灵魂是从哪里来呢?
    是不生不灭的,这个量是恒定的。在一劫之内,生死是一个现象,四生六道的众生是不生不灭的。我们认为的生死是一个假象,认为说死了,其实它还在,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至于你说的人口量,还有生猪饲养量,那只是四生六道的一个局部,局部自然有所变动。就好像你有一百个人参加一个活动,人群的分布是不一样的,你也在走动,一会儿你从这个房间,逛着逛着逛到那个房间,别人又从那个房间又走这个房间,你不能以一个房间的人数来说,因为有轮回,怎么觉得这个房间的人少了呢?这个房间人又多了呢?恰恰正是因为它是有轮回,所以才有多有少,但是总量是一致的。还有一点就是,有形有相的众生,只是整个生命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而已,还有很多的众生是无形众生,它还是有生命的。但是是无形众生,我们看不见的。我们现在用肉眼以及科学所能探知的生命体,就像茫茫宇宙我们所认知的那个部分一样,非常渺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无形众生有多少?宇宙的暗物质、暗能量有多少?可能占得非常非常庞大,而有形有相的可能恰恰是像沉渣一样,沉淀下来的最小的部分,而真正的世界的主体也许是它们。所以你是看的局部,你没有道眼,如果你修成了,你就看到了。你发现原来房间里不是你一个人,原来你的房间里还有那么多的鬼怪都在那里待着,还有那么多的精灵也在那里待着,还有往来的祖师在你头顶,你就都看到了。
    小笨猪说:道教不是认为说是五道吗?
    早期的时候,唐以前是五道,只不过就是将仙子道和魔灵道归结为天道,人伦道简称为人道,三个恶道是一致的,就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唐以后,变成了六道。所以我们看到《正统道藏》里面的经典,元始天尊讲经的这部分都提的是五道轮回,甚至于有专门的五道轮回的经。唐以后,开始有了六道的说法。现在,我们是两种说法都融合了,都对,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把人上面的两道,早期的时候是把它合并了,现在把它分开了而已,都对。尤其像萨祖,萨祖的《铁罐施食》就是用的“六道”这样的一个说法,都对,是两种划分方式。
    好,我们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欢迎大家每个周六,记住我们的房间号,推荐给你的朋友,推荐给你的亲人,大家共同来学习经典。我们的房间号是95248416。还有,没有加入官方QQ群的尽可能地加入官方QQ群,以后我们的资料,不管诵经前上传的文本以及诵读之后上传的资料,都会上传到官方QQ群中,303308415,大家尽可能地进入这个群里面,还有一些读经会的安排,都会在群里面及时地通知大家,你要了解比较及时的资讯就通过这个群就会了解到。还有一个群是238101880,这是一个讨论群,大家可以在日常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好,那么今天的读经会就到这里。下一周还是周六九点半,再见!
    (本文系腾讯道学“弘道读经会”活动内容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