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农历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蟠桃会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西安万寿八仙宫公众号 佚名 参加讨论

    农历三月三,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这天,王母娘娘要在瑶池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因此农历三月初三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道教节日。
    
    西王母(资料图 图源网络)
    西王母、东王公 分掌阴阳二气 化育万物
    西王母俗称金母、王母、王母娘娘,其形象在《汉武帝内传》《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等古籍中都有记载。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仑,故称西王母。又称金母或金母元君,全称: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或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以此形成的西王母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王母传》中提及金母与木工共理阴阳二气,养育天地,陶均万物,三界十方内得道之女仙,名籍皆归其管辖。王母掌管西方,举凡天上或地上所有成仙之女子皆由她来治理,并与东王公共同统辖东西两股元气,化育天地,陶治万物。
    
    东王公(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东王公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男仙之首,并执掌着蓬莱仙岛。据《三教授神大全》卷一释曰:“东华者,以帝君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也,分治东极,居东华之上也。紫府者,职居紫府,统三十五四司,迁转洞虚宫较品真仙也。阳者主东方少阳之气,生化万汇也。帝君者,位东方诸天之尊,君牧众圣,为生物之主”。故《易》曰:“帝出乎震也”。因此有“东华紫府少阳帝君”之称。
    凡仙有九品,一曰九天真皇,二曰三天真皇,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飞天真人,五曰灵仙,六曰真人,七曰灵人,八曰飞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初次升仙得道之时,都要“先见金母,后谒木公”,此后才得升入九天,入参三清祖师(殿),就是拜太上而观元始。
    大道不问男女 坤阴亦能成仙
    《女金丹》曰:“大道不问男女,皆能有成。故男子道成为真人,女子道成为元君。天阳地阴,乾刚坤顺。阴无阳不长,阳无阴不生。刚柔得其中和,水火始能既济。阴阳必有匹偶,人物由兹孕生。是以乾坤皆秉真元之气:干曰大生,可以道成正觉;坤曰广生,亦能果证元君。
    如谓坤阴难入仙道,何以王母长处昆仑?嫦娥永作月宫?逍遥读漆园之书,自号瑶池谪仙。洛神巫女,自古维昭,迹载史篇,固可考也。需知:过恶当改不知改,福田宜修未能修。纵无情之欲,丧本性之真,自暴自弃,愈趋愈下。岂知人世如浮云,尘寰原孽海。回头登彼岸,蓬莱信有路,只在目前;玉京岂无梯,须由心悟。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仙能效我,我亦可仙。玉汞金铅,实度生之宝筏;丹经释典,诚入道之天梯。
    《女丹仙道——女子养生修炼秘籍》里有对女仙入门戒规的描写:“一戒妄念迭生、二戒纵欲贪淫、三戒刚暴残刻、四戒烦恼嗔怒、五戒忧思惊恐、六戒目多妄视、七戒耳多妄听、八戒多言狂妄、九戒悭吝惜财、十戒杀生害命、十一戒不节腥荤、十二戒慢道轻师”。
    
    《蟠桃会》(局部),陈良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月三 蟠桃盛会
    蟠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桃类食品,当天西王母大开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故称为蟠桃会。汉代著名诙谐文学家东方朔也曾经潜入蟠桃会,偷桃成功,飞升为神仙。
    农历三月三有很多关于“蟠桃会”的传说,备以鲜花果葡遥祭王母娘娘,颂王母:
    王母娘娘 万仙至尊
    女仙之宗 总领仙籍
    三界十方 诸天女子
    得道登仙 咸所隶属
    瑶池金母 母仪大千
    尊贵显赫 伺仙如云
    庄严懿范 恩威天地
    制召万灵 统括真圣
    慈光遍照 佑护生灵
    遍洒甘露 赐福赐寿
    济世度人 功德巍然。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西王母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三月三”这一天的传统民俗就是踏青、春游、登山逛庙会、对情歌。于是,“三月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意义上的佳节,就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