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彤东 中国百多年的反传统,法家被当成两千年“封建专制”之源,甚至是为“文革”背书的学说。儒家被当成专制的帮凶。因此就有人把墨家和道家抬了出来。墨家的平等思想、兼爱(“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式的国际主义)、尚同(通过天下共同之政权来推动天下之人去私为公)、节用(我记得自己1977年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开会选举大队长,但候选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于是受过很好的“文革”后期“教育”的我把选票投给了台上候选人中补丁最多的女孩)等等,比传统中其他各派,恐怕都更与“文革”背后的思想接近,虽然这不是说墨家会全面支持“文革”。 并且,“文革”之后的1980年代的思潮中,“自私有理”是主流思想之一,而玩世不恭的态度也甚是流行。 于此,孟子两千多年前就预料到了:追求大公的墨,其不现实的理想注定要破灭,而这一理想破灭后,就会导致歌颂自私至上的杨。杨墨是同一硬币的两面,是世界动乱的源头。曾经是显学的墨家后来几近销声匿迹,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杨墨是同一硬币的两面(资料图 图源网络 左为墨子 右为杨朱) 老子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小国寡民 比起墨家,道家乃至道教确实在两千年的传统中是显学之一,并且也是百多年反传统运动中经常出现的正面形象的代表。道家作为儒家的批评者,看破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因此是反传统、反专制的。道家所追求的,是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解放。它所讲的自然与无为,与现代经济中反对国家干预、支持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的相呼应。但同时,它对人欲膨胀的批评,也为我们这个消费主义的现代社会提供了一剂解药。 道家是解决消费主义膨胀的良药吗?(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事实是这样的吗?道家最重要的文本,是老子的《道德经》。喜欢道家的人喜欢把老子说成是孔子问过礼的那个老聃,这样会显得儒家是道家的学生。这种编排儒家的故事在《庄子》里比比皆是,而这个问礼的故事也许也是这么编出来的。现在西方中国哲学界的多数都怀疑有老子这么一个人、也怀疑《道德经》的作者早于孔子的说法。其实,在很会编故事的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老子的故事都不能编得一致,已经很说明老子其人其事可疑。 不管怎样,《道德经》的作者(为方便起见,让我们叫他“老子”,但这里“老子”只是个方便的代码)应该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更可能是战国时代)。他(们)目睹着周代封建的礼乐崩坏导致的战争与混乱,那么《道德经》首要关注的,也很可能是这样的政治问题,并且它应该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不能指望老天有眼 人类应该做的是“抱一” 人类的战争与杀戮,根源在于争夺。而人之所以争夺,是因为想要好东西,不想要坏东西。但是,《道德经》的一大根本观点,是有无相生、福祸相倚。也就是说,人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也要随之而来。但有人会反驳说,那我们应该努力只要好的,不要坏的。而《道德经》的另外一个根本看法,是人在天道自然面前的无能。并且,我们人为的这种努力,不但不能达到我们只要好的、不要坏的这一不可能的期望,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这就比如一个人家门口有条小溪。它的涨落给人的出行带来不便。于是人就在上游建了堤坝把水截断。这样人似乎就再不受溪水涨落的干扰。但是,溪水慢慢溢过了堤坝。于是人就把堤坝建得更高,终于有一天,堤坝崩溃了(因为老子认为人是无法改变道的运行的),整个房屋和其中的人都被洪水卷走了。并且,这里我们也不能指望“老天有眼”,因为老子明确地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不是说老天要虐待人类,而只是说老天对人类所欲望的,并不关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