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贞观:道家治国的盛世回音 翻开中国历史,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历来是国人津津乐道的太平盛世。如果仔细探寻这两大盛世的历史轨迹,我们会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一个值得深思的共同之处是,这两大盛世的为政者都崇尚道家治国之道并将其运用于政治实践。 在汉武帝以后,儒学虽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道家政治智慧并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先后曾有唐玄宗李隆基等八位皇帝注释和阐发《老子》,汉、唐、宋、明、清等伟大帝国的创建者多从中寻求善政之资。众多道家学者也通过注释《老》、《庄》来阐发经世济民的思想主张。《老子》、《庄子》以及从先秦至清代注释、疏解《老》、《庄》之旨的作品,虽然出于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身份甚至不同民族,但都反映出历代先贤力图达致“善政”的孜孜追求。 治大国如烹小鲜 道家的治国主张立基于深厚的哲学智慧,它以天地自然为坐标,将养生与治国紧密相联,从天人和谐、社会和谐以及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来思考问题,故能在较大程度上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政治集团的某些局限,成为一种富有普适性的管理之道。它的突出特点是反对权力的滥用和为政者的妄为、强制;其核心思想是以道治国,遵道而行,无为而治;要求为政者以“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报怨以德”的胸怀来包容和协调矛盾,整合各个阶层或不同利益群体;倡导顺应人性、“以百姓心为心”、“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服务精神;推崇 “道通为一”、“物无贵贱”的平等意识和“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管理境界;实现“物各自治”、“各尽其能”、“各得其正”的自主管理目标。这些鉴古观今、殚精竭虑的政治智慧,有助于协调不同政治集团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化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推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它们虽然与现代公共管理和现代的治理模式有本质的区别,亦未能充分地落实为政治上的制度安排和行为规则,而主要是依赖为政者的政治理性和道德自觉得以实施,但在治国思路上,二者仍有不少相通之处,因此,这些智慧可以为当代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深厚的文化资源。 穿越古今中外:道家治国智慧受当代政治精英青睐 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人大闭幕会上强调治国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人大闭幕会上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他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强调,领导者要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并进一步将其深化诠释为“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精神;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阐发自己“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的心得,以上思想或来自《老子》,或非道家经典原文,但在实质上从更高、更新的层面阐发了“以百姓心为心”、“治大国若烹小鲜”、“顺道而行”、“高必以下为基”、“善利万物”等道家治国理念。 里根在1988年的国情咨文中也曾引用老子名言 1988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阐述治国方略。2010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向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与会者建议:“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他认为,“如果我们遵循中国哲学家的遗训,就能够找到平衡点,并成功走出这场巨大的考验。” 2011年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亦在就职演说中援引《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表示将用老子这一思想践行《联合国宪章》时代精神,将这一智慧应用到工作中,与各国一起共同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求同存异,消除争端,找到行动上的统一性。 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建议“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道家管理智慧更被应用于西方现代管理实践之中,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尊崇道家并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吸收道家智慧,在生命中的最后1 0年中,他逐渐将于人本心理学的深刻洞察运用到美国的工厂中,倡导管理者践履“道家式的尊重”,在管理活动中“尊重允许并鼓励他人去确认自己的偏好和进行自己的选择……”。特别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肯尼思·克洛克等人积三十年之力、调研百余大型企事业组织而得出的自我管理、处后谦下等管理理念亦与道家治道多有相通,他们甚至将老子视为“民主型组织中的领导者”的典范。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对于民生和个体生命的深切关怀,对于个体特性的尊重和包容,对于管理者的多种约束,让道家管理智慧在当今世界成为了具有最大公约数的重要文化资源。它不仅可滋润正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中华大地,而且将为实现世界和平、人类和谐提供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 (作者:中南大学教授、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吕锡琛 关于以上观点的详细内容可参看作者近期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善政的追寻——道家治道及其践行研究》一书,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本文系腾讯道学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