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国农业之神:神农氏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济源市阳台宫 newdu 参加讨论

    
    神农氏
    农历四月二十六为神农圣诞。今年为神农大帝诞辰5508周年。
    《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远古时期,百姓以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动物蚌蛤为生,腥臊恶臭伤脾胃,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寿命很短。神农氏为“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使百姓益寿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他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识别了百草,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由此令民有所“救”,不复为“疾病”,故先民封他为“药神”。炎帝神农氏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世本·帝系篇》则首把炎帝和神农氏扯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而有关烈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
    《史记·五帝本纪》则隐喻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说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神农氏不事征伐,这与《庄子·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会变成炎帝这样“侵伐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战的黄帝,竟然要与他“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外,《史记·封禅书》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主张炎帝、神农氏为二人。
    神农文化与道教一脉相承
    炎帝部落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早由狩猎采集阶段转上农耕定居的文化。战国时商鞅在《商君书·画策篇》中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唐·《素履子》:"无心于物,物来归之,不教于民,民皆仰之。此则履纯朴皇道也,画卦之主,尝草之君,皆履之而化成。古者尝草之君,教民粒食而止杀,至仁之化也。"《越纯外传》:"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所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阐述神农时代以德施政、以和为贵、以农立国。反映了当时社会天下为公、团结友爱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炎帝神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中华传统文化的至尊,神农文化是道教文化的母体,道教文化是神农文化的延续,神农的"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与道教的"无为而治"同出一轴,一脉相承。道教以"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老子以"清静无为天下正"。《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殁"。强调了致虚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致虚"就是消除心灵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知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守静"才能生"智慧"。人们有了智慧心性才能清静如水,才能漠视名利,克己助人,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天下,才为有德,古云:有德者得天下也。
    道教最崇敬的是道和德,说的最多的也是道和德,道教经书也特别注重道与德的阐述。《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部。《道教义枢》以《道德义》为明宗第一义。《玄纲论》则是以"道德"为道教提纲,显示道教对"道德"的极度重视。"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体现,修道以德为基,神农文化与道教文化对"德"的重视充分证明两种文化同属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民族文化的根与源。
    我国的道教,是扎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上的古老宗教,两千多年来已传承着庞博的义理体系与丰湛的涵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黄嗣翔 随州市道教协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