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其它 >

魏德东:应对商业化 雍和宫模式值得总结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中国民族报 魏德东 参加讨论

    
    魏德东(图片来源:资料图)
    寥若晨星的北京佛寺里,雍和宫算是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每年的正月初一,雍和宫周边都要交通管制,地铁甩站不停。去雍和宫上香的民众形成了一个10里地的大圈,七八万人要在几小时内进寺祈愿。近年来,雍和宫每年的游客量都在200万人以上,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旅游场所之一。
    雍和宫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当然与寺院本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关。不过,雍和宫以宗教活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保持了寺院的宗教品味,展现了宗教场所的神圣与庄严,避免了寺院的过度商业开发,也是其成功的重要保证。
    雍和宫是1981年作为正式的宗教活动场所重新对外开放的。对于这样一个集文物保护、旅游与宗教活动为一体的佛寺来说,如何维系经济效益、宗教信仰与寺院形象之间的平衡,是最大的挑战。从多年来的实践看,雍和宫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做法。首先,在管理体系上,雍和宫有两套完整的系统,相互支持,同心合作。一套体系是宗教方面的,叫“雍和宫庙务管理委员会”,由住持喇嘛、副住持喇嘛等组成,负责日常宗教事务。另一套是管理系统,叫“雍和宫管理处”,是北京市宗教局的派出机构,负责文物保护、安全、环卫等行政事务。多年来,这两套系统在雍和宫的发展问题上形成了诸多共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围绕雍和宫是宗教活动场所这一特质进行,拒绝过度商业开发。长期以来,雍和宫的门票都处于较低的价位,目前是25元,所有的门票收入都为政府的管理处所有,用于文物的修缮、场所的维护、工作人员的开支等。僧人的生活保障由功德箱的收入解决,政府对此不予介入。很显然,如果说游客买票属于不得已的话,那进寺之后的宗教捐献则完全取决于民众的感受和自愿。
    雍和宫的僧人保持了高水平的宗教威仪。喇嘛们主要来自内蒙古等地,常年维持在120人左右的规模。僧人依据佛教教规生活,严格执行早晚课制度。在法轮殿,游客每天都可以看到僧人念经学习的情景。雍和宫有自己的佛学院,有特聘教授为僧人授课。严格的修行与长期的学习,使雍和宫的僧人既平易近人,又庄严博学,赢得了非常正面的社会声誉。
    雍和宫也为信众开设宗教服务,如法物开光。在专业场所为佛像开光后,很多信众会自然地问多少钱?僧人的回答是:开光是免费的,随缘乐捐就好。
    在中国传统佛教中,很多信众往往对某位僧人有很深的敬仰之情,并乐意以金钱的形式供养。笔者曾多次带友人向胡雪峰住持等僧人请益,友人会习惯性地向师父供奉红包,不过,雍和宫僧人的回应方式都是一样的:感谢,但我们个人不接红包,请您放到功德箱里去。
    雍和宫殿堂巍峨,常年开门迎客,在北京的风沙中,大殿内的卫生保持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根据雍和宫的规矩,殿堂内的卫生工作是由看殿的僧人自己负责的。这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很多僧人手里都经常拿着一个鸡毛掸子,随时清扫。仅仅这一项工作,就是一件经常性的体力活,同时也是很富有宗教意味的修行方式。
    与许多历史悠久的场所一样,雍和宫也有商业服务,以满足信众和游客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活动,都由专业公司经营,僧人一概不予介入。
    最近30年来,中国传统宗教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遇到了商业化的巨大挑战。雍和宫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一个旅游经济与宗教信仰双赢的案例,值得总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