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大高玄殿里的嘉靖皇帝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奇葩的堂兄
    嘉靖十八年(1539)对于嘉靖皇帝朱厚熜来说,是意义不凡的一年。
    
    嘉靖的堂兄武宗正德皇帝是个真正的奇葩,他给自己化名“朱寿”还自封将军,借口扫平叛乱的藩王,却在江南大搞“自由行”,终因为玩儿得过High掉进水里而一病不起,最后竟然在祭天大典上咳得吐血,不久便驾崩了。寿哥儿欠了无数少男少妇的风流债,到了儿却都没能给自己留下一名皇子继承大统。
    
    豹房作为大明帝国的宇宙中心曾拥有极强的正、负能量
    摘自淳于南、燕王WF:《明朝正德年间的囧人囧事》
    阁老们向太后呈出早就拟好的遗诏,命运的馅儿饼砸在湖北乡下一位幼年丧父的小盆友朱厚熜身上,他的爹爹就是寿哥儿的亲叔叔——兴王朱佑杬。依照老朱家“兄终弟及”的家法,寿哥儿无子无胞弟,作为堂弟的朱厚熜是可以继承大统的,可是……在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来看,这就好像矬子里拔大个儿,丫头养的儿子再优秀,也终归不如大房夫人生的草包。何以故?儒家纲常,血统出身也。
    君臣斗智大礼议
    
    大礼议的发起者大明世宗肃皇帝朱厚熜(网络图片)
    
    大礼议前期反对派代表人物:内阁首辅杨廷和(网络图片)
    
    大礼议后期妥协派代表人物:礼部尚书严嵩(网络图片)
    明朝的大臣特别尊奉“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带着血统论的偏见,他们要求朱厚熜先追认伯父孝宗——也就是寿哥儿的爸爸为亲爹,再继承大统。但这娃天生逻辑缜密、性格倔强,一口咬定遗诏上写的是“嗣皇帝位”而非“嗣皇子位”,要是不直接即位,他宁可转头回家,不当这个皇帝。这个下马威让朝中乱作一团,最后还是做出了让步,可君臣之间从此便结了梁子。
    从即位开始,嘉靖就希望能将生父兴献王尊为“睿宗皇帝”,首先是因为他的确是个大孝子;其次更加实际的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自己的宝座坐起来合理合法、暖心暖腚。可这事儿到了阁老们那里……呵呵……“大礼议”拉开了序幕……。此后的十余年间,朝堂内上演了一幕幕的《君臣斗智》,甚至发生了“左顺门案”这样恢弘的历史剧:一百八十名持不同政见的大臣被锦衣卫齐刷刷地扒掉裤子打屁屁,当场毙命十七人……事情也就这样被搁置了下去。
    
    宫右乾隅的玄极宝殿—今中正殿香云亭(网络图片)
    
    嘉靖皇帝的明堂:南郊大享殿- 今天坛祈年殿(网络图片)
    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酝酿已久的恢复明堂大享礼方案浮出水面。按《周礼》规定,天子要以明堂来祭祀天帝,天帝的旁边要以天子的亲爹来配享(严父莫若配天)。所以如果大享礼能够确立下来,那兴献王升为睿宗的目的也就自然达到了,这种曲线救国、暗度陈仓的打法,可谓是嘉靖一贯的做事风格。当时的礼部尚书严嵩也是一位识时务且执行力强的好同志,在他的承办下,当年九月,嘉靖期盼已久的大享礼终于在宫中的小明堂“玄极宝殿”举行,他的王爷爹成为了睿宗皇帝,完美的人君身份最终get!
    
    湖北钟祥  嘉靖皇帝为其父睿宗所修显陵(网络图片)
    但是,就在明堂大享礼举行后不到三个月,嘉靖的亲娘章圣太后就驾崩了。年轻的皇帝一时间悲欣交集,决定带着大礼议的胜利与对父母的孝心,护送太后灵柩回老家安葬,而时间便也到了嘉靖十八年。这一年,是嘉靖的人生的转折点。他确立了完美的人君身份,一系列政治改革初见成效,从老家回京后,他便盘算着把自己的生活重心逐渐转向实现精神超越的宗教实践上,况且他的身子骨从小就弱,需要修身养命。
    高道转世作皇帝
    老朱家似乎有着某种家族遗传病,好几位皇帝年纪轻轻就挂掉了,如宣德35岁崩、正统36岁、成化39岁、嘉靖自己的伯父弘治35岁、堂兄正德31岁、父亲兴王42岁薨。有人说这是皇帝们淫乱所致,但从《实录》上看,很多皇帝从小身体就差,嘉靖便是个典型,他刚来北京的时候,因为不能适应帝都寒冷干燥的气候,往往咳嗽得不能上朝。此外,老朱家还有着浓厚的道教信仰背景,皇帝与藩王中多有虔诚的道门护法,嘉靖本人就被认为是其父道友纯一道人的转世。在这样的一种“家学”背景下,嘉靖自幼便成为了一名虔诚的道教徒。
    
    湖北钟祥  嘉靖皇帝所修元佑宫  是其“前世”纯一道人修真之处(蓬莱外史摄)
    起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上接轩辕黄帝,有着上古的方仙道的血脉,一方面又师承玄元老子,有着玄妙幽深的宗教哲学,这使得它成为了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宗教。其中对于肉体生命的养生之术是作为实现终极精神超越的必要前行,这也正是此时嘉靖需要的新技能✓。就在南巡湖北老家之前,导师邵元节将他的道友陶仲文推荐给嘉靖。南巡的路上,陶道长因为成功地预测火灾而得到了嘉靖的信任,后来还继承了邵元节玄门帝师的地位。除了占卜以外,这位陶真人还是一名精于外丹烧制、内丹炼养以及神霄雷法祈祷的高道。换言之,他懂中医、会瑜伽,精通求雨、打小鬼儿的法术,又有功名在身,真可谓是一名综合型的宗教稀缺人才!道门有谚:“栖真修道,法、地、财、侣缺一不可。”为了能够为自己接下来的各类道教活动提供场所,也为了给导师一座庄严的道场,嘉靖十八年,大高玄殿的工程开动了,它的建设采用了当时最好的建筑材料(云贵金丝楠木),更体现了嘉靖的内心精神世界。
    
    永乐2012春拍:嘉靖皇帝御赐陶仲文银鎏金龙首丹匙
    上风上水的选址
    大高玄殿是一座充分代表了大明品质的精品的大庙,先说它的选址。在《周易》后天八卦序列中,代表天的“乾卦”位于西北,最为尊贵,在道教的法坛上,西北也被称作天门,道士向天帝拜进表文时,便要面相这西北行礼。这样的方位概念先被应用于作为明堂的“宫右乾隅”玄极宝殿,也就是今天乾清宫西北角的中正殿。根据北京五中杨征老师的发现,大高玄殿大门正对紫禁城西北角内金水河的入水口,按照风水学上“乾入巽出”的理论,这里正是紫禁城乾位上的气口。再看它南临筒子河,东侧青龙位有景山高耸,西侧白虎位有太液池的琼岛团城怀抱,真可谓是一处上风上水的至阳之所,在这里举行道场,一定会气场爆棚,正能量笼罩寰宇!想到这里……嘉靖爷龙躯一颤,决定将这座即将落成的圣殿奉献给道教神系中无始无终、至高无上的三清道祖: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元始是湛寂真常、化生宇宙的太上无极大道,灵宝是由大道所化生出的神圣奥义天文,而道德天尊由道所发,曾经降生人间,便是那位因为被堵门儿而写下《道德经》的老君爷。想到这里…… 嘉靖爷丹田气满,大笔一挥,将这座道观命名为大高玄殿,顾名思义,就是高大上之外还带着点儿玄乎。
    
    大高玄殿与周边环境关系图  黄框内为大高玄殿
    气场爆棚的入口
    然后再说它的建筑。大高玄殿的中轴线南起筒子河北沿儿,北到陟山门街,在这270米的轴线中,南部是过渡性的入口区域,他们由两块汉白玉下马碑、两座楠木牌坊(后增至三座)、两座九梁十八柱音乐亭、二重琉璃大门、一道穿堂大门组成,占据了将近一半的轴线长度,何以故?陪衬建筑、大门越多,空间的神圣性铺垫就越厉害!而这种【下马碑+牌楼+音乐亭+琉璃门】的入口组合方式,在明清皇家寺庙中也可谓是登峰造极,即便是四爷的潜龙邸雍和宫也未能享受此等待遇。
    
    《大高元殿等拟修各工情形立样全图》
    庚子乱中,大高玄殿被法国军队占用为军营长达十个月,百余年间的精美神像、法物全部失散,建筑亦被严重损毁,内务府在实地勘察后,绘制了此图,随后进行了修缮。
    
    民国时期的大高玄殿牌坊、琉璃门以及音乐亭(美国LIFE杂志)
    
    音乐亭的构造独特,类似故宫角楼。1956年被拆除时,古建筑专家单士元先生在梁架上发现了元代的题记;照片为1860年,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摄
    穿过始青道境、都雷帝阙这两道琉璃门,是歇山殿堂式的“大高玄门”,门内塑有高大的青龙、白虎二神君,他们是仙界最称职的警卫员儿。
    
    
    大高玄门现状(魏青摄)
    大高玄殿:祈祷天下太平
    进入大高玄门,左右有高大的幡杆、钟鼓二楼,举行道场时它们具有不可缺少的辅助功用。正中的“大高玄殿”是整组建筑的核心。作为供奉宇宙至尊神的圣殿,它拥有最高等级的屋面“重檐庑殿顶”。
    
    残存的幡杆汉白玉石座(陶金摄)
    
    鼓楼现状(魏青摄)
    
    大高玄殿门前的丹陛石上雕刻有龙、凤、鸾、鹤四种动物  独具道教特色(魏青摄)
    
    
    大高玄殿及月台现状(陶金摄)
    
    大高玄殿内景(魏青摄)
    
    大高玄殿内蟠龙藻井(魏青摄)
    同时作为传统道观中的主殿“三清殿”,它正是仪式爱好者嘉靖皇帝举行斋醮道场的虚皇法坛。当年大高玄殿的配房内曾住着一支具有相当水准的太监道士队伍,专门负责在宫中举办道场。
    
    目前江南地区的正一派道教沿袭了明代宫廷斋醮道场的仪范(上海道教科仪数字化保存小组提供)
    
    带有鲜明道教元素的嘉靖御用青花瓷器以及各类斋醮道场用瓷供碗碎片(网络图片合成)
    在大高玄殿的道场中,高功法师带领着道(gong)士(gong)们,身着华丽的仙帔法衣,手擎代表仙仗的旌节幡幢在殿内旋绕唱赞,皇帝及内阁大臣作为祈求天下太平的斋主长跪在坛前,殷切祈祷。神像巍峨、钟鼓铿锵、仙乐缥缈,香烟缭绕,在神仙簇拥的世界内,人人皆具的内在神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这是嘉靖从小便已经熟悉了的场景,比起死板的廷臣和无趣的经筵来说,这不啻为一场感官盛宴以及心灵提升,对于一个有着精神超越追求并具备极高艺术品位的人来说,是再享受不过的了。
    雷坛殿:见证小冰期干旱
    
    雷坛殿现状(魏青摄)
    大高玄殿北侧是九天应元雷坛殿,这里供奉着陶道长所属道教神霄法派的主法尊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怹总司五雷,是天地之枢机。根据道经记载,天界雷部的三十六员雷将,全部都是怹的小弟,如果法师能够通过行持神霄雷法,将身中的小造化与宇宙的大造化相通,则驱使雷将,无往不利。在雷法的所有特长里,以祈祷雨雪最为灵应,这也便是嘉靖建立雷坛直接目的。根据科学家研究,从明朝中期嘉靖年间开始,我国北方进入了“小冰期”的持续寒冷干旱状态,至明末崇祯时达到干旱的顶峰(如此才有了李闯)。作为以祈祷雨雪为特长的神霄派道士,陶仲文自然是这座雷坛最初的设计及使用者,可是嘉靖爷并不满足于只做一名“平信徒”,他不但在陶真人的指导下静坐炼养,还系统地学习了雷法科仪的行持,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雷法法师。
    
    
    嘉靖皇帝向陶仲文学习神霄符法的秘本(收入《藏外道书》)
    夏言阁老曾经亲临嘉靖爷主坛的祈雨法事,他在感叹道场灵应,雨雪如期而至之余,写下了“惊睹结幡劳使者,帝王道术万灵珍。”、“紫极宫中北斗坛,帝挥神剑夜星寒。”、“深宫秘祷民知否,世世长瞻万岁君。”等诗句。如果说主殿大高玄殿体现的是一种对于宇宙本源的敬礼,具有普世性,那么主奉雷祖的雷坛殿则体现了针对于特定仪式的需求,具有教派性。
    无上阁:神王的道教明堂
    
    修缮后的乾元阁(陶金摄)
    
    乾元阁楼上玉皇神龛现状(陶金摄)
    
    乾元阁楼上玉皇神龛及藻井现状(陶金摄)
    
    乾元阁楼上玉皇神龛底座现状(陶金摄)
    按照传统的布局,道观的最后一进往往以高耸的玉皇阁煞尾,而在大高玄殿,它被嘉靖巧妙地建成了一座上圆下方明堂式的无上阁(清代改称乾元阁),阁的楼上供奉昊天玉皇上帝,楼下供奉后土皇地祇,也就是老板姓常说的天公、地母。这种形态的建筑,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明堂。嘉靖对这种宇宙观模型式的建筑异常着迷,除了儒礼祭祀天帝的玄极宝殿、天坛大享殿(后来的祈年殿)、皇穹宇外,他还建造了御花园万春、千秋二亭、蕉园崇智殿、雷霆洪应殿、团城乾光殿、大光明殿等一系列明堂式道教建筑,从御花园到中南海,一时间圆顶道观遍地开花,而无上阁是其中最早建造的一座。明堂原本是天子居住的宫殿,后来延伸为儒礼建筑,那么作为道教建筑的无上阁为什么会被建造成明堂样式呢?原来,在嘉靖皇帝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便是成为“内神外王”的千古一帝,他还曾专门向大臣晓谕了这种以神、王二道治理天下的政治理想(《明世宗实录》卷263),而这位神王的身份则可与道教神系接轨。
    嘉靖十八年,从王道方面来看,他已经完成了大礼议,人君的统治合法性已经确立;下一步,他需要在神道方面进一步确立自己神王的身份,于是他将年轻时“元阳帝君”的号改为“象一帝君”,寓意着他“执大象”、“得一以为天下正”(出《道德经》)。然而,既然人君需要明堂才能将其合法性确立,那么神王自然也需要一座明堂,由此便出现了无上阁这样一座道教明堂。无上阁的隔壁是象一宫,里面供奉着嘉靖皇帝作为象一帝君的道服金像,他承天之命,在天与地之间宰牧着人间的芸芸众生。17年后,他又一次改号,并兴建了道教明堂的最终版本:大光明殿。
    
    清末大光明殿旧影(网络图片)
    时间的胶囊
    大高玄殿里的嘉靖皇帝,是祝求天下太平的大明天子,是为民祈祷雨雪的神霄法师,还是以神王二道统御天下的道家神王。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履行着皇帝的责任,表达着对天下苍生的关切。
    
    大高玄殿庭院中最美的一棵柏树,枯干挺立,梢头一丝翠绿,暗藏造化(陶金摄)
    大高玄殿像一枚时间的胶囊,将476年前道家天子的内心世界封存了下来。穿过游客喧攘的神武门广场,路过酒菜飘香的大三元酒家,面朝筒子河向尘世告别,转身跨入三座门,进到一个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的世界,昔日笙箫尽默、钟鼓不闻,风雨吹碎琉璃帽、荒草乱卧玉阑干,那份对天下、对万民的复杂情绪并没有被带入天寿山。放下满纸荒唐的“正史”,登上宽大的月台,透过残破的建筑,我们似乎读懂了他。三座门上的墙头草,抽了新芽,金鳌玉蝀桥上,没人不动真情,大高玄殿迎来了和嘉靖十八年并无二样的春天。
    (文章转自 清源文化遗产   作者陶金授权转载发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