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南阳武侯祠历代住持、监院的传承|南阳武侯祠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旧址和纪念地。岗上的武侯祠,俗称诸葛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武侯祠又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宫庵,也是南阳地区的道教活动中心。其历代住持、监院的传承对武侯祠自身的发展沿革及兴衰演变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结合文献资料以及武侯祠残存的碑石资料对历代住持、监院传承的情况略做探讨,以期使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所了解。
    道教也称道观中的负责人为住持。监院又称监寺,俗名当家,为方丈下属,负责协助方丈监理寺院总务。住持为道观实际首领,不仅负责道观祠庙的日常工作,还要率众修身养性、修道炼丹、祭奠的举行等。因此,住持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祠庙发展之快慢及兴衰。
    本庵住持、监院传承的情况,由于清代以前的资料全部遗失,现在已无片纸只字可查。历史上诸葛庵建立有记载历代传承情况的道家宗谱,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军侵凌南阳,黄樵松部在卧龙岗武侯祠与日军苦战,激战中清风楼南间被日军炮火击毁,三顾堂北间被炸塌。日军侵占武侯祠后纵火焚烧,把珍藏于祠内的老君像及传承二十二代的道教家谱和道家经典书籍烧毁。因此,历代住持、监院传承关系的情况,现在没有系统完整的资料。我们只能从《卧龙岗志》等文献资料以及武侯祠残存的碑石上,找到一些零星的记载。但他们的生平、事迹多不可详考。现根据目前初步调查和收集到的材料,将本庵的住持、监院按主持时间先后顺序,列表于后。
    南阳武侯祠历代住持、监院一览表
     
    胡阳瑞,字(或号)仲伯,湖北隋州人。原儒家子,赋性清虚,少常作飘飘出世之想,长嗜老氏之学。初棲于文帝之庙,后归寄道观。喜拈笔作诗,诗能随意挥洒,亦颇不俗。又旁通医术,常行医施药,切实济人。康熙四十九年时已为祠内道人,康熙五十二(1713年)年前后,垂老众推掌武侯祠三年。他作住持期间,辛苦整顿,完善道规,修建道院,使"龙岗大为武乡侯生色"。年六十余,苍髯劲骨,颜若渥丹③。终羽化于武侯祠。李治强,崇祯五年—十三年(1632—1640年)任南阳府道纪司都纪。府道纪司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令颁布设立的道教管理机构。南阳府道纪司初设于玄妙观,都纪由德高望重的方丈担任。崇祯年间,南阳府道纪司由玄妙观移于武侯祠,武侯祠成为南阳地区的道教活动中心。李治强任都纪期间,多为捐资置产、提供经费的信众、善士立碑作记,扬其功德。其徒高云瑞后来也作了住持②。张志和,原为解梁(今山西解县)太虚观道士。元大德戊戍(1298年)春,南阳监郡马哈马重修庙宇,庚子春(1300年)告成,特礼请张志和住持祠事①。他是武侯祠有记载的首位道人。此表共录辑住持、监院27人,其中元代1人,明代8人,清初至民国为12人;民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5人;解放后1人。在明朝统治的277年中,明末崇祯年间短短的17年就有住持、监院6人,而之前的260年间只有2人。这里的淹没、遗漏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里载入此文中的住持、监院的传承关系,大多数来自碑石,只有少数来自《志》书等文献,这就是说,这里所列的住持、监院的名字,是极不完全的,它只是武侯祠历任住持、监院中的一部分。现将这些住持、监院者中能晓知其生平事迹及业绩和有影响者考述如下:
    朱教训,清嘉庆五年(1800年)主祠内事。不数月而流荡已极,胆敢将敕赐圭田及乡绅所施之地典当,尽行浪费。嘉庆六年正月被具控禀官,蒙批准究。而朱教训恳情议和,痛改前愆,积财赎地,立碑垂戒。因暂消案。奈其"终怙不悛,复滋事端,酗酒混赌,脱欠外债,种种不法难以仆数"④,嘉庆六年(1801年)七月被公呈禀官,将其究逐。可见朱教训为历代住持中不守清规者,他主持祠事只有一年左右。
    张永平,清嘉庆六年(1801年)七月,朱教训被究逐出祠后,官府复谕生员、绅士等"公议妥道以主祠事","于本祠内查有张永平幼而老成,颇守清规,当堂呈验,准受其任"  。张永平克勤克俭,恢复原产⑤。因此,张永平是继朱教训之后的又一任住持。
    魏明经,清光绪三年—五年﹙1877—1879年﹚任武侯祠住持。道光三年,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经荒年典出的本祠属庙圣井寺地八十余亩,由祠备钱,全行抽回,并立碑垂示后人,所有圣井寺地永不许再典出一分,有力地保护了武侯祠附产⑥。
    吕至中,魏明经徒侄,清光绪十四年—十六年﹙1888—1890年﹚任住持。光绪十四年,他曾针对无知之徒到祠内乱拓碑记、损伤碑石之事,禀呈官府。南阳府正堂、南阳县正堂特颁立条规,对祠内碑石加以保护。光绪十六年,祠内祭田被人强质六十余年,拒绝归还,他往诉知县案前,判认归还  ⑦。他的所作所为阻挠了无知之徒的干扰,有力地保护了武侯祠文物古迹及祭田庙产。
    李至仁,魏明经徒侄。又名耀山,初为南阳武侯祠道童,后在北京白云观任知客,精典乐,善书画。清光绪末年,回南阳主持祠事。至仁严肃道规,重整道风,修葺祠宇,增建房舍,赎回田产,香火兴旺。民国四(1915年)年十月,他借助南阳知县曹慕时、南阳镇守使吴庆桐的资助,庀材饬工,修葺武侯祠。共维修了正殿、后楼及其它殿宇亭榭,并于楼之右增以回廊⑧。这次维修活动对武侯祠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李宗阳,又名涵三,祖籍济源,为唐西平王李晟三十七世裔孙。幼时家贫,随叔父习商于南阳石桥镇。初居武侯祠学道,曾赴华山、入嵩山潜心修炼,熟读儒佛经典。清末光绪年间,他曾赴北京,拜白云观方丈高仁侗为师,并从高受戒。光绪末年,被举为西安八仙庵方丈。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乱 ,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至西安。在西安期间,慈禧经常光顾八仙庵,借烧香拜神来排遣心中的郁闷与恐惧。而庵中西花园的一丛绿牡丹,则使她赏心悦目,她特画一幅牡丹中堂赐给八仙庵。当时的方丈李宗阳,格外受到慈禧的恩宠,封其为"邺侯",颁赐紫锦袍、嵌宝石冠各一件,并赐号"紫云真人",颁赐"玉清至道"匾额,并赏银千两,增建庙宇。李宗阳用所赐的内孥银,修建了山门、牌坊和照壁,使八仙庵建筑体系愈益完善。慈禧回銮後,敕封八仙庵为 "西安东关万寿八仙宫",从此八仙庵升格为八仙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宗阳奉谕进京,被安置在地安门娘娘宫。数月后,因不耐繁缛细节,奏请放还关中,遂复归八仙庵。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奉旨传戒,借助皇太后、皇帝之力弘宗传教,殊为暄赫。当时,革命风潮渐起,道人受其师弟、同盟会会员王北方影响,加入同盟会,"同志之奔走西北者,往往藉道人掩护行踪"。
    民国元年(1912年),南阳玄妙观住持姚霭云被奋勇军镇压,受南阳道众之邀担任玄妙观住持。期间,道人捐资兴学,设孤儿院、医院,力为地方造福。民国八年(1919年)曾放戒一年,受戒道士达二百余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鉴于观中俗务烦嚣,便谢绝观事,去南方游历。在他游历的几年中,道人与活动于京沪之间的同盟会的老同志关系要好,经常与王北方、田梓琹、景梅久、刘允丞、焦易堂、刘觉民、周道腴、徐朗希、苏晦元等接触,"相善各留,与共晨昏",积极参与革命活动⑨。
    民国十七年(1928年)冯玉祥在河南提倡"拆庙兴学"时,李宗阳与香严寺方丈释云斋,菩提寺方丈释玉普联合去南京政府请愿,使武侯祠、玄妙观等得以保全⑩。民国二十五年以后,任武侯祠住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羽化于南阳武侯祠。
    李宗阳为人伟岸豪迈,工诗善书。对于当年被接见一事,感慨颇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月他游历到陕西,故地重游,特意写了首诗,以记咏这次盛会。其内容是:"春光布满长安城,天语温温问姓名。留与人间作佳话,神仙原不慕浮荣。"诗后有一个小记,云:"光绪二十六年岁庚子,拳匪变乱招八国联军入京,德宗奉孝钦皇后即慈禧皇太后銮舆西狩长安,辛丑还都。驻跸八仙宫,召见对奏称旨,赐御书玉清至道、玉冠紫袍。以荣之詠此记盛。" 并将此诗与其游说经台谒老子墓时所留诗一并刻之于石,名曰诗碑,碑现嵌在八仙宫邱祖殿前的墙壁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他曾于武侯祠赋诗云:"承教行缘数十年,而今身退殊坦然。风雨晦明随造化,梦幻泡影任变迁。花开花落树常在,云来云去山自闲。世路险夷都不管,从此逍遥一洞天。"   11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对其十分赏赞,赠其题首为"宗阳大炼师"的对联一幅:"诗本天隋子,人如地行仙"12。除此之外,其它诗书都没有流传下来。
    张宗骞,字仙槎,性恬淡儒雅,忠信为质,且以勤约济之,工琴善奕。约于民国二十七年—三十一年﹙1938—1942年﹚主持祠事。名流硕彦、四方道友皆乐于与之交往。他作住持期间,效法武侯躬耕故事,率众耕种部分祠田,收获滋丰。虽来祠造访者动以百计,然终岁得无匮之忧。又善医,治疗疮疾,应手见效。禁烟令下,愿戒者每人付丹一粒,瘾立断。不告瘁,不怯财,更不侈言己功,热心造福地方。如处理院务,严肃整齐,修葺祠宇,浑坚朴素13。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特呈请河南第六区行政督察专署豁免武侯祠祭田赋税。民国二十八年他还先后二次醵金修葺祠宇正殿、茅庐等建筑。14但此人后来逐渐放荡不羁,结交官绅,谄媚奉承,且聚赌嫖娼、吸食鸦片、典当田产、伐卖祠内古柏,受到众人唾骂,建国前夕病逝于祠内。
    朱宗长,原名李国运,约生于1921年,河南省鲁山县熊背乡茶庵村双崖庄人。1941年出家于南阳武侯祠。为全真道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人。来祠以后,改以诸葛亮"诸"的谐音"朱"为姓。宗长性憨厚,为人淳朴,信教诚恳,勤奋好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执殿,事监院贾宗刚如父母,晨昏侍奉左右。宗刚殁,继任监院。曾被选为南阳县第一届政治协商代表。1961年作为南阳道教代表,出席全国道教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为南阳市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1980年后,任河南省道教协会理事、南阳地区道教协会会长。1991年1月15日羽化于武侯祠15。
    总之,从以上考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南阳武侯祠住持有一心一意除欲修道的;有修持很高德学兼优的;也有不守清规,变卖田产者,善恶贤愚皆有。这些住持除了朱教训等少数几人外,其余皆能维持武侯祠正常运转,还不断杜绝无知之徒及佃户的滋扰,使武侯祠不断得到发展。他们在武侯祠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元王谦《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 清康熙《卧龙岗志》。
    ②明崇祯五年《诸葛武侯祠立会建祀碑》;明崇祯十三年《宛郡城西卧龙岗》碑。现存南阳武侯祠(以下碑石未注出处者均与此同)。
    ③清康熙四十九年《吕公创构茶亭碑记》,原存于武侯祠大拜殿内,现在佚失;清康熙五十六年《祝万章等题胡仲伯小像横披》,南阳市博物馆收藏。
    ④、⑤清嘉庆八年《武侯祠垂戒碑》。
    ⑥清光绪五年《保护武侯祠属庙圣井寺地产碑》。
    ⑦清光绪十四年《南阳府、南阳县正堂严禁捶拓武侯祠碑文特示条规》;清光绪十六年《南阳县知县黄星槎德政碑》。
    ⑧民国四年《重修诸葛草庐碑》。
    ⑼民国二十九年《涵三子李宗阳道行碑》。
    ⑩、15、《南阳民族宗教志》。
    11民国二十七年《涵三李宗阳自述并题碑》。
    12该联现收藏于南阳市博物馆。
    13民国二十九年《武侯祠张监院功德碑》。
    14民国二十九年《河南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通告》;民国二十九年《重修茅庐纪念碑》。
    (来源:南阳武侯祠网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