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宋李昌龄传、宋郑清之赞之《太上感应篇》说:“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太上感应篇》提倡善行反对恶举,要求修道者慈心于物,即使出于养生之需要,如非必要,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如果因为服食养生而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非礼烹宰,用药杀树,嗜酒悖乱,春月燎猎,无故杀龟打蛇等,非但不能长生,“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敬畏感是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心理要素之一,神灵的威慑与福佑对信教者来说无疑有巨大的影响力。通过神灵的名义,确实有利于道教生态保护理念和保护方法的实施。 为了更有效地使神灵惩恶奖善的观念深入人心,道门高士别出心裁,将行为功过定量化,使信道者心知肚明,从而促使他们善事越做越多,恶事尽量避免。金朝道士又玄子所撰之《太微仙君功过格》是伦理行为功过定量化的典型著作,该经指出: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科曰:积善则降之以祥,造恶则责之以祸。故儒、道之教一无异也。……着斯功格三十六条,过律三十九条,各分四门,以明功过之数,付修真之士。明书日月,自记功过,多寡与上天真司考校之数昭然相契,悉无异焉。大凡一日之终,书功下笔乃易,书过下笔的难,即使聪明之士,明然顿悟罪福因缘,善恶门户,知之减半,慎之全无。依此行持,远恶迁善,诚为真诫,去仙不远矣。 凡受持之道,常于寝室床首置笔砚簿籍,先书月份,次书日数、于日下开功过两行,至临卧之时,记终日所为善恶。照此功过格内名色数目,有善则功下注,有恶则过下注之,不得明功隐过。至月终计功过之总数,功过相比,或以过除功,或以功折过,折除之外者,明见功过之数。当书总记讫,再书后月,至一年则大比,自知罪福,不必问乎休咎。 这就是说,修道之士当每日自省己身善恶,并在自制的功过簿上明细地记下功过数目,月底小结,年底大结,通过善事恶事数目的消长砥砺自己向善去恶,我们仔细耙梳了一下《太微仙君功过格》,现将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条目列举如下: 救有力报人之畜一命为十功(谓驼、骡、牛、马、驴畜等)。救无力报人之畜一命为八功(谓山野禽兽之属),虫蚁飞蛾湿生之类一命为一功。救接人畜筋力疲困之苦一时为一功。埋葬自死者、走兽、飞禽、六畜等一命为一功,若埋葬禽兽、六畜骨殖及六十斤为一功。自己饮膳,有而不食者为三功,晚而不食者为二功,素食下味为一功,素食中味为半功,素食上味为无功。 害一切众生禽畜性命为十过,害而不死为五过,举意欲害为一过。害人六畜一命为十过,令病为五过,举意欲害为一过。杀有力报人之畜一命为十过,误杀为五过。故杀无力报人之畜、飞禽走兽之类一命为八过,误杀为四过。故杀虫蚁飞蛾湿生之属一命为二过,误杀为一过。故杀伤人害物者恶兽毒虫为一过(谓虎、狼、蛇、蝎、毒虫之属),使人杀者同上论。见杀不救随本人之过减半,无门可救不生慈念为二过,助赞杀生为五过。见若救得而不救者为十过,无门可效不生慈念者为一过。见人畜死不起慈念者为一过。役使人畜至于疲乏力倦,不矜其苦而刚使役者一时为十过,加之鞭笞者一杖为一过,用水陷溺路径使人畜出入行履艰难者一时为十过。食肉故杀性命食之为六过,买肉食之为三过,违禁肉故食为六过,误食为三过。遇斋日食之为十过,食后入坛念善为十过。饮酒为评议恶事,与人饮一升为六过,无故与不良人饮一升为二过,无故与常人饮一升为十过。为和合事理与友人饮,祭酒、待宾、服药皆不坐过。遇斋日饮致醉,或酒后入坛念善为五过。五辛无故食之,一食为一过,食后持念经一大卷为十过,一小经为五过,一圣号为一过,斋日食之为五过。 这些名目众多的功过“账目”,将抽象的善恶数量化、具体化,使服食养生者有“数”可依,从而在养生实践中尽量不伤害动物、有机物,为生态健康做出贡献。道教劝善书中的这种神灵监督惩奖不一定应验、其所设定的伦理功过“账目”也不见得准确,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一种“伦理符号”,正是这些奇特巧妙的“伦理符号”,展示了道教饮食养生技术中特有的生态伦理智能。由此观之,也许美国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Fritjof Capra,1938-)对道教生态智能的盛赞并不过分,他说,“在伟大的宗教传统中,据我看来,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能,它强调在自然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两者潜在的基本一致” 。 四 道教斋戒行为是尚素之具体体现。斋,据《说文解字》,谓戒洁也。道士重斋,原题金明七真所撰之《三洞奉道科诫仪范》卷2《午斋仪》指出,“道以为斋先,勤行登金阙” 。《云笈七签》卷37《斋戒部》论斋直引《三天内解经》曰:“夫为学道,莫先乎斋。外则不染尘垢,内则五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居。能修长斋者,则道合真,不犯禁戒也。故天师遗教,为学不修斋直,冥如夜行不持火烛,此斋直应是学道之首。” 这段话就更具体深刻地反映了道教对斋戒的重视。斋戒是对道教神灵表达敬意之举,其形式有:沐浴、不食荤、酒等,素食是其中重要环节。所以道教徒众多的斋仪保证了素食的顺利进行。那么道士在何种情况下要斋戒呢? 原题“太极太虚真人”作,疑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之作品的《洞玄灵宝道学科仪》列举了道士女冠必须斋戒的十一种情况,该书卷上《必斋品》曰,“凡是道学,当知有所修行,或行之在心,或行之在事,莫不以斋静为先,立德之本,求道之基。若道士女冠,诵经必斋,校经必斋,书符必斋,合药必斋,作金丹必斋,精思必斋,诣师请问必斋,礼拜必斋,受经必斋,救济消灾必斋,致真必斋。太上所敬重,老君所营护,诸圣所寄赖。斋法甚多,在兆所修矣” 。《必斋品》首先指出斋戒是学道的基石,随后就道教徒需要斋戒的宗教行为进行了说明,从中可以窥见道教斋戒活动是十分频繁的。 关于受经必斋,《云笈七签》卷80符图部《洞玄灵宝三部八景二十四住图》记载了一则仙道故事: 上皇元年九月二日,后圣李君出游西河,历观八方。值元始天王乘八景玉舆,驾九色玄龙,三素飞云,导从群仙,手把华幡,师子白鹤,啸歌邕邕,浮空而来,同会西河之上,李君稽首请问天王:昔蒙训授天书玉字《二十四图》,虽得其文,未究妙章。虽有图赞,而无其像,修之庵蔼,妙理难详。今遇天尊,喜庆难言,愿垂成就,极其道真。于是天王口吐《洞玄内观玉符》,以授于君。使清斋千日,五香熏体,东向服符。子形神备见,自当洞达,诸疑顿了。李君稽首,奉承教旨,具依天仪,长斋千日,东向服符,三部八景神并见,口吐金书玉字,《二十四图》,空中而明,文彩光鲜,洞彻无穷,罗缕自然,是时,即命主图上仙而画图焉。金书紫字玉文丹章,于此成音。自南极上元、九光太真王夫人、东西二华、南北真公、五岳神仙、清灵真人所受真文并是,后圣所画图像,而各系之焉。 后圣李君斋戒千日才真正获得元始天王授予金书玉字,可见斋戒之重要。我们再举一则东岳上卿司命真君茅盈教其二弟的例子来说明“致真必斋”: 教二弟服青牙始生、咽气液之道,以住血断,补焦枯摄筋骨之益,亦停年不死之法也。因以长斋三年,授以上道,使存明堂玄真之气,以摄运生精,理和魂神。三年之内,竭诚精思,神光乃见。于是六丁奉侍,天兵卫护。盈又各赐九转还丹一剂,并神方一首,各拜而服之,仙道成矣。(《云笈七签》卷104《纪传部•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 道士需要斋戒的事项很多,我们不一一援引例子来阐析。除了斋戒事项多,道教徒斋戒的时间也很长,此处我们不妨收集唐代道士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卷8《斋月钞》、《斋日钞》有关记载,以明了这一情况: 斋月钞 《三元品戒》云:正月,天官检校之月;七月,地官检校之月;十月,水官检校之月。此三月,并可长斋。《度人经》云:正月长斋,为上世亡魂;七月长斋,以为己身;十月长斋,安镇国祥。 《明真科》曰: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一年六斋月。《旨教经》云:此六斋月,上三天,令天帝太一使者,司察天下人过失。此日能斋,令除十苦,拜揭太上。《上清八道秘言经》云:正月、三月、四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此九月,九真斋月。 从上述《要修科仪戒律》引用《三元品戒》、《度人经》、《明真科》、《旨教经》、《上清八道秘言经》来看,道教斋戒有三种:正月、三月、七月,一年三斋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一年六斋月;正月、三月、四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一年九斋月。那么,道教对斋日又有何规定呢? 斋日钞 《玄都大献经》曰:正月十五日,天官校戒,上元斋日;七月十五日,地官校戒,中元斋日;十月十五日,水官校戒,下元斋日。此三日能斋,三官勒名善簿。《皇人本行经》云:月中三斋,一日、十五日、二十九日,乃可清斋。《上清飞玄经》曰:西王母常以正月、二月、四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一月、十二月,一年十月,月三日、五日、九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一月五日,清斋摄心。元始锡禅,公元九灵上真仙母,给九色凤衣,凤云之舄,神凤紫轮,飞行羽盖,二十四乘,令百姓子男女人,至此日,能清斋诵念,随心获果,去三千之重罪,契九天而受福。《圣纪经》云:正月七日,名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名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名建生大会。右三会之日,三官考核功过,依日斋戒,呈章赏会,以祈景福。又云五腊日: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初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节日,名王侯腊。五腊通三元,名八解日,皆可设净供,建斋求福,兼祀先亡,名为孝子,得福无量。余日名为淫祀,有罪。 《明真科》曰: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名为十直斋。《旨教经》曰:一日,北斗下。八日,北斗司杀鬼下。十四日,太一使者下。十五日,天帝下。天帝下者,日月星宿,诸官俱下。十八日,天一下。二十三日,太一八神使者下。二十四日,北辰下。二十八日,下太一下。二十九日,中太一下。三十日,上太一下。太一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璇玑玉衡、七星北斗、司命司录、司罚司杀、大圣尊神、妙行真人、天帝大王俱下。当此之日,天神地祇,莫不倾悚,周行天下,伺人善恶。其日有执心精进,不违经教,亲敬守戒,诵经行道,远宣法教,太一欢喜,益其筭禄,度着左契,刻名玉禄,拜为真人。 从上述《要修科仪戒律》引用《《玄都大献经》、《皇人本行经》、《上清飞玄经》、《明真科》、《旨教经》等道教经典关于斋戒日期的记述来看,道教斋日有六种: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三元斋日;月中三斋,一日、十五日、二十九日;正月、二月、四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一月、十二月,一年十月,月三日、五日、九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一月五日清斋;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三会日斋;正月一日、五月初五日、七月七日、十月一日、十二月节日,五腊日斋;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十直斋。综上可见,道士斋戒事宜多,斋戒时间长,道教斋戒需要素食,这样无疑就维持了道教饮食以素为主这一饮食方式的推行。 道教省欲去奢、慈心万物之义理,行之有效之道教戒律,道教神灵信仰,以及各种各样之道教斋仪,是道教尚素饮食行为的有力保障及具体体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食肉过多有如下危害:癌症、心脏病、胆结石、肾病、痛风、关节炎、排泄不良等,此外肉食还存在肉质腐败、化学污染、中毒、动物疾病等诸多问题;而崇尚素食则有许多益处,如减少患癌症机会、降低胆固醇含量、较少寄生虫之类、减少肾脏负担、体重较轻等,素食还有易于储藏、价格低廉、合乎生态原理等优点。美国饮食协会(ADA)认为,素食中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动物蛋白含量比较低,而纤维素、叶酸、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和植物化学成分的浓度比较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因此道教尚素之健康饮食理念及操作方法暗合现代人养生需求。本文重温道教饮食优良传统,目的在于启示时人反思与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