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如何书写道教及其文化——来自道内人的感观》讲座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上海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系列活动专题系列讲座综述之二
    
    《如何书写道教及其文化——来自道内人的感观》
    主讲人:孟至岭
    (全真龙门派二十一代道人,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综述人:李娟
    2009年12月14日,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的“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系列活动,由中国道教学院的孟至岭道长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进行了题为《如何书写道教及其文化——来自道内人的观感》的第二次专题讲座。
    讲座由刘红">刘红教授主持。讲座前,“中心”常务副主萧梅">任萧梅教授首先表达了她对于孟道长的欢迎和感谢。她认为我们能够听到来自道内对于书写道教及其文化的观点,这对于民族音乐学中“局内人”、“局外人”立场和视角的交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所以,她希望通过此次讲座,了解道内人对于道教文化和音乐的体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自身的研究。
    讲座纪要
    孟道长认为,道教文化是一个根本的话题。但对于如何书写道教及其道教文化则是一个范围较广的问题,包括着方方面面。身为一个修行多年的道教徒,孟道长从教内看道外的角度,认为“局外人”的某些相关研究存在不足,并以此谈及自己的几点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田野考察的表面性
    孟道长肯定了学者们在田野工作中的成绩及正面意义,但同时从现在的研究成果中也反映了其中的表面性。他认为现在研究者从田野调查中所获的资料,实际上与本来的道文化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由于社会等因素,一些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等导致了人的思维方法和认知方法有了彻底的变化,所以,道教近二十年来的变化超过了历史上两千年的变化。研究者如果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应该深入宫观找一些普普通通的道人搜集资料。如果要找一些资深的道人进行调查,就应该找学统较“正”的道长。不过,孟道长也谈到:据他所知,现在整个宗教界即便是老道长,所把握的东西也仅仅是某一个方面,如今想从年轻一代的道人中找到一个正统的科仪已经很困难了。而且,研究者现在所获的信息和资料都是变了样的。故,很多成果基本只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二、文献考证的局限性
    孟道长与一些学者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在文献参引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例如:一位博士研究生在进行道教“功课经”的研究,虽然他广泛地搜集和考证了很多相关资料,但其对于“功课经”历史渊源的考证,其结论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孟道长指出,我们不能用某一时段的理解去理解其他时期的“功课经”。孟道长讲述了两年前与南方某学者交往时的另一个例子:该学者依据岭南历史上没有“传戒”活动(传戒即传龙门正法)的记载和事实,而否定岭南道教是全真派。孟道长认为,这一结论是片面的。因为,有无“传戒”活动并非评判是否为全真派的依据。又,学者时常对“龙门正宗”是否“正宗”存有疑虑,在孟道长看来,全真传统上的“七真”所创之七个门派(或“八派”),只要在“法统”上承传清晰,即为“龙门正宗”。但是涉及到“法统”——“道”、“法”“术”,则是很难研究的问题,因为搞研究强调的是查点论据,而“法统”则都是口口相传的,这是无法考证的,但,这恰恰是道教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内容。谈到时下较为热门的“丹学”研究,孟道长坦率地表示,市面上所见“丹经”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错误满篇,孟道长认为,丹经涉及范围广泛,内容深奥隐晦,很难以纸面书写的方式进行研究,因此,孟道长将此论域比喻为“雷区”。孟道长进一步强调,丹经即为修道,这是道的范畴,它是没有办法用文字可以表述清楚的。而且丹经的文字本来就很难明白,如果你认为用文字表达得越清楚,则离“道”越远。比如,很多人在现有文献中看到“性”字,一般性的字面理解是不正确的。佛教的“明心见性”和道教的“降心化性”,同样用到一个“性”字,但概念解释完全相反,含义绝然不同,后者是指在修道的时候,要扔掉后天形成的脾性,而前者的“明心见性”,则与“性命双修”是相同的,这个“性”即是在“降心化性”后体现出的真性。所以,道外涉及到“道”“法”“术”方面的研究很难得到道内人的承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