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赵书峰:瑶族道教仪式音乐研究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肖文朴的《瑶族“还盘王愿”仪式及其音乐研究》(《艺术探索》2007年第6期)一文,作者通过对桂东地区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作为田野调查的个案,对其信仰及音乐客观描述和分析,并对其仪式中的“纯音乐”,以本体性分析。认为其音乐和仪式具有内在同一性。他的《师公二声叹—谈局内人对两本书的评论所引发的思考》(《艺术探索》2005年第5期 )一文,作者认为《盘王大歌》和《还盘王愿》是近年来国内有关瑶学研究方面的两本专著其内容以第一手详实资料的形式出现而备受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肯定。但是,两书的原始材料提供人—瑶族师公对两书的某些内容持有不同看法展开评论。呼吁现代田野工作中的局外人要客观对待局内人的文化行为为弱势群体文化保留更大的自由存活空间。
    其他还有吴宁华的文章《贺州联动集体“还盘王愿”仪式考察报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8年)是作者的一个田野个案调查,对整个仪式过程进行了音乐民族志的考察与分析,并结合仪式音乐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核心、中介、外围)对对其音乐和舞蹈进行了探究。左志坚的《十万大山瑶族“度身”仪式音乐》(《艺术探索》2008年第3期),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对该地区瑶族“度身”宗教仪式音乐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了音乐形态的分析研究。
     盘继通、何家壬的《关于〈盘王歌〉》(田伏隆主编《湖南瑶族百年》岳麓书社2000年版)一文,对《盘王歌》歌词表达内容归纳了七个部分。认为它是瑶族社会中的一部“百科全书”。它体现了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创造能力。还有黄钰的《瑶族〈踏朝歌〉初述》《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一文,对瑶族还愿仪式中的还愿歌词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概括。
    吴天婉的《云南文山瑶族度戒舞刍议》(《民族艺术研究》1993年第1期)一文,作者在对其受戒仪式的整体描述基础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对云南文山瑶族的度戒仪式中舞蹈艺术形态及文化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认为在其度戒中的烧香和受戒两大程序,均以舞蹈形式作为表现。
    二、著述类
    1.专著
     白雪静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舞蹈形态研究》,是她舞蹈学研究的硕士论文,该文借助田野考察、舞蹈的形态分析、文化阐释的方法论,将“盘王舞”的舞蹈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等其他舞蹈要素,放置在瑶族整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展开深入地、多维地研究,寻找舞蹈的功能和特点及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从事舞蹈研究的年轻学者,抛开西方古典舞蹈艺术的审美定势,用一种“局外人”的研究视角,把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的舞蹈文化形态放入瑶族传统的文化装置里,结合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来观照和审视它,并给以深层的、客观的文化阐释和解读。
    张劲松先生,是湖南本土文化学者,多年来一直关注湖南瑶族传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特别是他对蓝山县、郴州资兴市瑶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进行了多年跟踪式调查,为湖南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很多实际性的工作。他和赵群、冯荣军合著《蓝山县瑶族传统文化田野调查》一书中,认为汇源乡度戒科仪的音乐具有瑶族民间宗教的特点。整场音乐可以分为念白和念唱两大类。念白类似于平时读书的语言形态,节奏较简单朴素;念唱的音调、节奏趋于变化,间或以铜铃打击拍子。而作者在对《盘王大歌》仪式中“七任曲”的研究后发现,它既是插曲,又是仪式层次,把《盘王大歌》分为七大段进行喃唱,每个大段入一个曲子,每个曲子以衬词为“歌母”。并认为,“七任曲”的唱腔比较简单,音域不宽,常在几度之内,均属吟唱范畴,其音调和节奏强调旋律化,唱腔吸收了瑶歌的“那发”、“罗累”和“中溜”等精华。
    而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研究性专著,首属杨民康、杨晓勋的《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0年版)一书,作者通过云南文山、河口瑶族道教科仪音乐及乐舞活动实录后的分析,对云南道教科仪音乐的形态特征、社会文化属性与功能特征给予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对云南瑶族道教与汉族道教科仪音乐之间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分析研究,并与其他少数民族道教科仪及科仪音乐、内容及程序给予跨地域、民族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对于瑶族道教音乐的研究来说,首先面临的是要将音乐学与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结合的问题。而在具体的研究层面上,则应该是应用某一单纯人文文化学科的研究手段与采用多学科方法进行整体性考察的手段相结合,同时还须兼顾到单一文化或艺术面相的研究与多相性的研究之间的结合关系。笔者认为,该著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界首次把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置于南方民族的大文化背景下,观照和审视后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考察和研究。
    2.编著
    有关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的两部重要的学术著述,也以不同的研究角度关注到瑶族道教音乐的研究。一篇是田联韬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2003年再版)一书,是有关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形态学分析及研究的巨著。书中有关“瑶族传统音乐”部分,根据瑶族的不同支系,把其《还盘王愿》仪式中的“盘王大歌”,进行了横向的艺术形态学分类。比如在布怒瑶支系音乐中,把还愿仪式中演唱的《盘古歌》归入“祭典歌类”。而另一篇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史的研究著述—冯光钰、袁炳昌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三卷)(京华出版社2007年版)。其中的“瑶族音乐史”部分,对瑶族《盘王大歌》中的“七任曲”的基本曲牌进行了形态学的简要分析。另外,盘承乾、莫纪灵等主编的《盘王大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版),是对瑶族“还愿”仪式中演唱的《盘王大歌》的一个集成性、规定性的记谱文本。笔者认为,此书对于 “盘王大歌”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一个民族音乐学学家,张兴荣先生主要从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工作。他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云南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结合音乐人类学家梅利亚姆的信仰、行为、音声三元认知模式和仪式音乐研究的理论分析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的展开了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在文中的“绪论”部分,对瑶族道教的受戒音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总之,近年来瑶族道教文化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人类学者、宗教学者的研究兴趣,其学术成果不胜枚举。如法国的雅克·勒穆瓦纳先生、中国的张有隽、张泽洪等先生对瑶族道教文化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但是,由于以上这些学者的教育背景所致,大都缺乏对瑶族道教仪式音乐的考察和研究。虽偶有音乐学者对其音乐的关注,也大多限于本体的分析与考察,没有把研究触角深入到深层次的音乐文化内涵的探讨。而民族音乐学学者的加入,正是弥补了这一研究中“头重脚轻”的尴尬现象。纵观近年来呈现的研究态势,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继续承袭有关宗教音乐研究的传统模式,对瑶族道教音乐本体的形态学分析;其次,以仪式的视角,结合音乐学、宗教学和人类学的理论,用一种宏观性,多元化的研究视角,逐步深入到对瑶族道教文化功能及象征性意义进行的多维、整体性的互动性研究;再次,以地理背景区划为界限,对瑶族多个支系的道教仪式音乐的个案调查研究颇为重视;另外,把瑶族道教音乐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针对瑶族不同支系的道教科仪音乐的跨民族、地域性文化的比较研究也是当下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潮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