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钟茂森:和谐之道,以孝贯通——《道德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中国春秋时代老子李耳所著的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是中华文化灿烂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是被翻译成外国文字而发行量最大的作品之一。
    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牵头主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会,主题是“和谐世界,以道相通”。这是《道德经》问世以来,首次震撼全球的论坛大会,这将给各国人民提供一个深入学习和探讨这部智慧巨著的平台,这将为和谐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一、《道德经》的内涵
    五千言的《道德经》,其义理博大精深。更微妙的是,这部作品题目,“道德经”三字已凝聚了作品的主魂。
    道是什么?道是不可名状、不可思议的,《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观妙章第一)道,是离言绝虑的,凡是可以说出来的,想出来的,都不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天地之始”。老子说:“大道无名,生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清静经》)。所以“道”是“玄之又玄”。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造就宇宙万事万物,而不可言其有。道的存在,正如《道德经》(大象章第三十五)所描述的玄妙状况:“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它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接触不到的。但它是永恒存在的,它的妙用是无边的。打个比方说,磁性虽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确实存在,有多种功能(用之不可既)。用磁铁可以吸住铁针,是磁性的作用;金属棒在磁场内转动就产生电流,这就是发电机的原理;带电金属在磁场中就自动旋转,这就是电动机的原理。所以磁性也可以说是“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道”生成了万物,而又蕴涵于万物之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章第三十七)。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反复章第四十)。“无”是道,是不得已的说法。“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能生有。“道”是不空不有,亦空亦有,不落两边。“道”离一切缘虑、言语、文字相;而缘虑、言语、文字相非离“道”而别有自体。“道”,离一切相,而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称“道”。“道”,竖穷三际,没有过去、现在、未来。“道”,横遍十方,没有边界。它超越时空,是宇宙身。它广大无边,老子说“道大”,是勉强称为大,因为它无所不含,无所不包,而绝非大小对待之大。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悟道后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六祖说的“自性”就是老子说的“道”,勉强称名而已。“道”,出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都与“道”相通,而显现本来和谐一体。
    “德”是什么?德是道的相,道是德的体。道因德显,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儒家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就是人格化的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五伦是道的伦理化。奉行这五伦八德的人,就与道相应。道与德是一体,如水生波。水是波的本质,波是水的现相,水波一体。
    “经”是什么?按《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含有“途径、方法、常规、原则”等意思。按古德的解释,“经”含有“贯、摄、常、法”之义。贯,是贯穿所说之理;摄,是摄受所教化之众生;常,是真理古今不变;法,是法则远近共同遵守。这说明,“道德”是永恒不变,四海皆准的真理。
    
    二、《道德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对《道德经》经题这三个字的理解,就是对全经宗旨的理解。《道德经》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不仅是启发我们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本性本体,更现实的意义是从体起用,改造我们今天的生活,使我们回归幸福的人生,恢复和谐的世界。
    《道德经》中的德,正是从体现相,具教化之义。老子说:“道之尊,德之贵”,“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从德起用,这是和谐世界的法宝。
    《道德经》(四有章第十八)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在上古的时代,人心纯朴,顺天行事,自然与道相合,完全保持在“人之初,性本善”的状态,社会保持本来的和谐。后来由于物欲的泛滥,本善的心性受到污染,大道废弛,社会变得不和谐了。至圣先师孔子便大力提倡仁义的教育。据历史记载,孔子曾拜老子为师。孔子在年轻时,对鲁国士大夫南宫敬叔说:“吾闻周有老聃(老子),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学焉。”当时的鲁国君王知道了孔子的心愿,曾赐车马仆从,支持孔子前往老子处学习。孔子深悟老子清静无为的心性自然之道,但适逢“大道废”,“有大伪”,“六亲不和”,“国家昏乱”的社会状况,而提倡以仁爱为中心、礼仪为规范,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儒家修身教化之道,将老子的“无为”显现为“有为”,把“道”体现为“德”。而修德的目的,正是为了回归“道”,恢复人本性中的纯凈纯善,恢复社会本有的和谐。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正是指依靠修德来实现彻证大道的志向。
    今天,中国领导人明确提出过“以德治国”。德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在与其弟子曾参(曾子)的讨论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问曾子:“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前代的帝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极为重要的道理,去教化天下百姓,使人民和睦,尊贵的和卑贱的都能相安,没有怨言,你知道这个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闻之,恭敬站立请教。于是孔子就说出了一部《孝经》。孔子在《孝经》中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子,得老子的真传,从体起用,以孝贯通,提出和谐之道!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智能的文字之一。这个“孝”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表示老一代和子一代合为一体,这才是孝。如果有“代沟”,就不成孝了。老一代上面还有老一代,祖祖辈辈,过去无始;子一代下面还有子一代,子子孙孙,未来无尽。无始的过去和无尽的未来是一体。道家圣贤文昌帝君垂训曰:“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极之,可以参赞化育,故谓之第一事……天地是孝德结成,日月是孝光发亮。孝之道,言不可得而尽也。”(《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所以,孝字是宇宙的符号;孝德是天地之德,德被环宇。在这个意义上说,孝贯通老子所说的“道”。
    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曾子问孔子:“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圣人的德行有没有比孝更高的了?)孔子回答:“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圣人的道德没有比孝更高的了)”(《孝经》)。天地之性就是“道”,人能体现出来,所以贵。而“道”的体现,莫大于孝了。因此圣人的道德没有超过孝道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孝涵盖孔子所说的“德”。
    孝的起点是“父子有亲”。中华德育教学纲领是以孝为根本的五伦十义。本文前面提到的五伦是人伦之道,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这五种关系。以孝敬父母之心,扩而大之,于领导与被领导之间,于夫妇之间,于长幼之间,于朋友之间,成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十义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温顺合作)、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十种是人应尽的义务。这十种义务是孝的纵横扩展,孝心就是爱心,以爱心去尽十种社会义务,就能缔造和谐的社会。孔子的学生闵子骞,以孝顺和谐家庭。闵子骞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他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假棉衣。一天,父亲带闵子骞出门,闵子骞拉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子骞所受的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子骞却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而休了母亲的话,我们兄弟三人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悔恨知错,从此对他如待亲子,一家人真诚和睦相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我心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每个单位做起,缔造和谐的社会。
    人如何行孝呢?孔子在《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的内容,是包括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在家孝敬父母,扩展到社会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孝经》中提出以孝道治理天下,“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被誉为中国历史远古时代的圣贤君王舜帝,史称虞舜。舜在年轻时,在家中极孝顺父母。母亲是继母,父亲不明事理。父母合伙虐待甚至谋害舜。有一次,他们让舜下井干活,就下土填井。当舜掘地逃脱回家后,父母和异母弟弟都大吃一惊。但舜和颜悦色,毫无怨恨之心,仍旧如常孝敬父母,关爱弟弟。最后终于感动父母回心转意,成为和谐家庭。当时尧帝听到舜的孝行,十分赞叹,聘请舜出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最后把天子位让给了他。舜继位后,以孝治天下,使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孔子赞叹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孟子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孝经》中讲,以孝治天下的结果便是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什么是“本”呢?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
    2005年春节,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推举出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包括奥运会金牌冠军,二十年出生入死的缉毒警察,充满爱心到贫困山区的义务青年教师,等等。其中有一位孝子,他的孝行感动全中国,他叫田世国,是广州市的一名律师,男,38岁。2004年他的母亲患尿毒症,医生告诉田世国:他母亲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于是,田世国毅然决定瞒着母亲,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妈妈。母子同到上海医院,换肾手术成功,可是田世国的母亲一直不知道自己身上的肾是来自儿子的。正是:“慈母身上肾,孝子一片心”。“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对田世国的评语是:“孝顺、孝心、孝道,是今天社会转型期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小羊有跪母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恩。捐肾救母,大亲、大情、大义。”中央电视台对这位孝子的宣传报导,唤起全国人民的孝心,让天下所有的父母含泪微笑,让天下所有的儿女思亲、敬亲。孝,在感动中国!
    所以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孝经》)。孝,是仁爱的原点,以此为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以孝为根基的和谐,才是永久的和谐。道家祖师吕洞宾普劝世人:“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吕祖劝孝文》)
    孝,是和谐社会的至德要道!
    和谐世界,以道相通!
    和谐之道,以孝贯通!
    三、对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三项建议
    最后,笔者希望大会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做三项倡议:
    第一,提倡由中央到地方政府,每年进行“孝子评选”活动,由媒体广泛宣传,以实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以孝治天下”。
    在这方面已有先行者。中国山东电视台的《天下父母》节目,专门播放现代孝子孝女和父母亲情的感人事例,先后评出“感天动地父母情十大人物”和“演艺界十大孝子”等,为人民展现了孝德的光辉。
    第二,提倡各家庭、各民族共同纪念先祖活动。“春秋祭祀,以时思之”,以实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在这方面已有先行者。在中国香港2002年冬至节,由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建立了全球第一个“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澳大利亚凈宗学院于2003年底建立了海外第一个“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鼓励全球炎黄子孙缅怀祖德,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第三,提倡伦理道德的教学及建立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着重对古圣先贤教诲的力行而非仅为知识的学习。大力弘扬以孝为中心的五伦十义,以落实古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
    在这方面也有先行者。中国安徽省“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在庐江县汤池镇落实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弟子规》教学,老师们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提升全镇百姓的道德水平与和谐风气,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在200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上做过经验介绍,得到世界各国与会代表热烈的反响。他们构建“中华传统美德示范镇”的努力,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通过道德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的宝贵经验,增强了与会代表们对以传统道德教育构建和谐世界的信心!
    
    (2007-03-06稿)
    
    
    (作者:钟茂森  澳大利亚净宗学院副院长,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副教授,中国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