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注解)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尔时⑴,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⑵。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⑶。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粱⑷。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着。外相不入,内相不出⑸。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⑹。即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曜。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⑺。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乃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⑻。尔时,诸天仙众,上白天尊言,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未闻如是大乘经典。我等缘兹幸会,广及一切道果园明。而说偈曰⑽:
    杳杳冥冥清静道,昏昏默默太虚空。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⑾。
    [注释]
    ⑴尔时:特指天尊讲经的时候。
    ⑵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元始天尊,道之化身也,为玄炁初成之时之仙者。大罗天,乃诸天之最上天,分二层,南曰玄玄,北曰天泉。凡大罗天上,一切宫室、一切物品、一切衣食、一切设施。皆以意想而有,气化而成。非尘世之天也。天中有山,为玉结成曰玉京山。为天尊说经休养之地。山中诸草木花鸟,皆人间莫比。元始天尊即在此处。为诸天仙圣众,讲说得道真经也。
    ⑶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此即元始天尊告诉诸仙真们。略启,即详细的讲说。身心,即修道之本也。心者,向道之物。明宣道要,明白宣讲道之要妙。十方即四面八方及天上地下。得道神仙,即住天宫之诸神人及仙者。都是从依经修行。微奥,玄微奥妙。
    ⑷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粱:善男子、善女人,按《道藏•老君戒经》言清信男、清信女,即修德从善之男女。依凭,依据凭借。斋戒,斋者,饮食之洁也。戒者止,莫为也。津粱,津,渡口,梁,桥梁。此段言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为修道成仙之渡口桥梁。
    ⑸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着。外相不入,内相不出:一切有为,即斋戒之法也。显诸真路,亦显示其各自之修真之要路。体此法相,体悟此法身道相。乃可受持,即乃可受悟行持之意。众缘,众等缘业。屏,屏除。染着,即尘世之染习俗为。外想不入,内想不出。此亦修道斋戒之原本。外想者,外界一切幻想,假想,无名之想等。不入,不要进入我等道体身心。内想,我等先天元神之想也。即道之证悟也。不出,勿要泄出,即不要受外界一切有为之物所感染也。
    ⑹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于正念中,亦于此正神主事道体之念中,五藏得到了清凉之感。调泰,调和安泰。滞碍,停阻碍。此处言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即三百六十骨之间有诸种停障碍之现象。此为坐功修行之一种现象。众苦罪源,悉皆除荡。亦说众等痛苦罪业之源,都被除荡完了。
    ⑺即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曜。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太和真炁,即吾等身中先天之真炁也。先天元精所化也,上升玉池为液也。液化之为太和真炁也。注润身田,此时,五脏六腑,冋光返照,照见自己元神,内外均无为之事也。昏昏默默之中,正大而无为。这样能古今常存法身,总持此等静持之念。从此中解悟真道。
    ⑻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乃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此段经是说,修行到这个时候,须要天尊之道力去扶持。并且要药物及法力来相助。还要谨慎节制饮食。鬼尸,即三尸神。六根,即耳、眼、鼻、舌、身、意为六根。八识者,耳、眼、鼻、舌、心、意、身、神,谓之八识。五蕴即五阴,色、受、意、行、识五物也,也就是:形象、情欲、意念、业缘、心灵也。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也。
    ⑼尔时,诸天仙众:诸天仙众,即听法之仙众也。
    ⑽上白天尊言,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未闻如是大乘经典。我等缘兹幸会,广及一切道果园明。而说偈曰:上白,白通禀,即禀告。天尊言,即诸听经之仙众、天尊也。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无始,即祖劫元始之初。未闻如是大乘经典。即没有听到过如此之大乘经典。缘兹幸会。即有缘幸会遇。一切道果,一切修道有成果的。偈,道经中以颂赞之文称作偈,或称颂。所谓偈颂,即以带韵之短句,重宣“道经”的内容,或独立宣讲道义,节律固定,类似中国古代之律诗。因此,道人吟诗多以“偈颂”的形式来改造诗律。或以偈颂为诗。唐以后,偈、诗很难严格区分。偈颂一般多为四言、五言、七言,或必成四句一首,或为散文多句成段。
    ⑾杳杳冥冥清静道,昏昏默默太虚空。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按《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杳冥者,道之形象。昏者默太虚炁也。言道为太空之主者,不计年岁。包含了天地一切万象万物。体性湛然无所住。湛,《说文》云:“没也。”《道德经》云:“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湛然,纯净之清静也。此句言纯净清静之体性没有所依附。色心都寂一真宗。寂,寂静,消融。色,物之能辨别者。心,吾人藏元神之所。色即识神,心则元神。此句是说识神同元神都融化在此一真常道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