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终南,荡荡周原,孕育了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浩浩黄河,淼淼汉水,滋润了三秦大地几千里沃野。陕西是华夏民族灿烂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悠久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三秦大地山川钟灵,人文毓秀,道家文化源远流长,昔黄帝传《阴符》,伏羲画八卦,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太上出函谷而说《道德》,奠定了中华道教的千秋基业。汉末张道陵天师创正一盟威之道,广播陕南汉中等地,道民敬信;北魏寇谦之革新道教,拓跋氏尊为国教;大唐立国,追柱下为宗,定道在三教之首,斯时长安仙宫道观林立,终南修道蔚然成风;至北宋张伯端紫阳悟真,开创金丹南宗。金元王重阳终南遇仙,创立全真教,南北合宗衍派,延续了悠远的中华道脉传统,也开创了中国道教发展的新境界。 数千年来,陕西作为道教文化之重镇,中国道教的许多重大事件发生于斯,众多教派诞生于斯。自周秦道教诞生,至唐宋道教鼎盛,金元道教革新,乃至近代道教复兴,陕西道教界都担负着非凡的使命,见证着中国道教发展的每一段历史。这片山川之脉源自古老的神山昆仑,至此而孕育为八百里秦岭,自古就是神仙洞府、上真福地,华山洞天、太白洞天、西城洞天,更有终南仙都,为历代修道仙真所钟情,第一位道教改革家寇谦之、第一座城市道观玄都观、第一座道教大学崇玄馆、第一部官修道藏《一切道经》,都书写着陕西道教历史的辉煌篇章,天师道、缅匿道、楼观道、全真道、金丹南宗乃至全真龙门派、华山派、隐仙派,都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发展或成熟。三秦山川大地,是名副其实的神山仙境、祖庭圣地。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以终南山为中心的三秦大地,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心地带,两千多年陕西道教的辉煌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道教文化遗产,长安子午谷玄都坛、三原县天齐庙,是西汉时期留存至今的仙道遗迹,对于研究汉代皇家道教祭祀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北朝尊崇佛道两教,民间造像极为兴盛,西安碑林、药王山、临潼博物馆是北朝道教造像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是研究北朝道教历史重要的文物史料。唐代道教为国教,都城长安是全国道教文化的中心,唐玄宗时代雕刻的老子玉像保存至今,是不可多得的道教文化艺术珍品,其他如景云钟、回元观钟铭以及数量众多的唐代道士墓志铭,都显示了大唐道教艺术之精湛和长安道教事业之繁荣。陕西作为中国道教文化艺术的宝库,还留下了大量精美的道教壁画和摩崖石刻,铜川药王山、华阴华山、佳县白云山和西安东岳庙,至今还保存着丰富的道教壁画和石刻艺术。 全真正韵、陕西道情和西安鼓乐当为中国道教音乐的奇葩,皆源自唐代宫廷道曲。全真正韵为道教全真派十分重要的法事道场音乐,主要盛行于全真十方丛林,是道教音乐体系中的核心代表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以西安八仙宫、周至楼观台等丛林宫观为代表的全真正韵不仅带动并影响着陕西道教宫观音乐的流行,亦成为西北地区传播道乐文化和培养道乐人才,特别是高功人才的重要基地。道情与民间戏曲相结合,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陕西道情戏按地区分为三种,陕南道情与四川竹琴具体相同的来源,具有浓郁的四川风味;关中道情受到秦腔之影响,陕北道情则表现出黄土高原的粗狂风格,还与皮影结合,衍生了皮影道情等崭新的艺术形式。具有大唐遗韵的西安道教鼓乐,数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和道教界传承,其独特的鼓乐谱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记谱法的另类乐谱,对于研究道教音乐和记谱法有着重要价值。近代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自幼出家西安城隍庙,学习道教鼓乐艺术,演技精湛,民国时期曾组织音乐研究会和鼓乐社,开展道教鼓乐的研究和教育事业。20世纪60年代,著名音乐吕骥到西安采访安来绪道长,并组织安来绪道长赴京演出,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唐以降,虽然中国的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因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道教传统,陕西作为道教文化中心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源于周至楼观台的楼观道自六朝兴起,一直传承不息,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道教宗派之一。以汉代咸阳三茅君为主神的茅山上清派,成为唐代最有影响的道教宗派之一。唐末五代咸阳钟离权与吕洞宾师徒,开创了钟吕金丹道的道教内丹修炼传统,北宋时金丹南宗之祖张伯端于陕南紫阳堡潜心修炼,写下了《悟真篇》等内丹名篇,传承钟吕内丹道的金丹南宗自此诞生。金元之际咸阳王重阳于终南遇仙,创立了新道教全真教,再一次改变了中国道教的格局,开创了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的新道路。 及至近代道教衰微之际,陕西仍为当时中国道教的重镇,楼观台、八仙宫、张良庙为全国著名的全真丛林,多次开坛传戒,延续龙门律宗法脉,华山、龙门洞、金台观、重阳宫、白云山、擂鼓台、天柱山,众多的道教名山宫观,高道辈出,载誉道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陕北佳县白云山和华阴华山等地的道长们,积极参与对敌斗争,立下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陕西道教界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改变旧时代雇佣佃农劳动的剥削生产关系,许多宫观通过开办工厂、服务社、农业合作社等,开展生产自养、服务社会。“文革”期间,陕西道教界同其他宗教界一样受到冲击,宗教场所遭受破坏,宗教活动被迫停止,道门一片萧瑟破败之象,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少道长仍然坚持信仰,默默持守,尽力保护宫观、神像和经书,在逆境中忍辱磨炼心性,在艰难中传承道脉不息,一代代仙真大德垂范道史。那些仙逝的大德们令我们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健在的尊宿们依然在为道门后学们做出模范和表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拨乱反正,推动宗教政策落实,道教建筑和房产相继归还,道士陆续回到宫观,道教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83年首批21座全国重点宫观确定,陕西省三处五座宫观名列其中,是全国重点宫观最多的省份,龙门洞、重阳宫、金台观、白云山等一大批宫观进入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昔日破败不堪的宫观建筑也逐渐得到修复和重建,在此进程中,海峡两岸的道教同仁开展文化交流,港台信众慷慨捐资,为三秦道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心协力,此中的深厚情谊和渊源道缘,当长载道史,永志不忘。 1986年11月,陕西省道教协会的成立,是当代陕西省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件,掀开了陕西省道教事业的新篇章。三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全省道教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陕西道教事业,从荒废到繁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全省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宫观数量和出家人数逐年增加,1981年,全省仅有16处道观有道士居住,道士仅310人,到2016年,全省开放道教活动场所414处,规模道观277座,道士1000余人,基本恢复到建国初期的规模。道协成立之初,针对当时人才匮乏的局面,大力培育道教人才,先后在白云山、楼观台、八仙宫、华山等地举办道教知识专修班,培养了大批青年道教人才,为道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道教界的中坚力量。三十年来,在省道协的团结带领下,陕西道教界道风纯正,宗教活动规范有序, 1989年北京白云观全真传戒活动,八仙宫监院王理仙道长被礼请为方丈和传戒大律师,道门称颂;1998年,西安八仙宫监院闵智亭道长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仪范长存;2005年、2010年,楼观台监院任法融道长连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七届、第八届理事会会长,德高望重。 陕西道教界延续千年来的修学传统,宗教实修和学术研究并重,为当代道教界做出了模范和表率。自20世纪60年代起,陕西道教学术界积极开展道教研究工作,出版了一系列深有影响的道教著作,举办了一次次道门盛会和玄门讲经活动,塑造了陕西道教界的学术风范。在李子春、闵智亭、任法融、樊光春、张应超等老一辈道教学者的带动和指导下,一大批青年道教学者正在成长起来,陕西省道教协会道教研究中心、陕西省道学研究中心、西安闻道学社等一批道教学术组织,正推动陕西道教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1992年10月《三秦道教》创刊,是当时最早创刊的省级道教刊物之一,已成功出刊24年,如今陕西省道教界创办的《三秦道教》、《玄门道语》、《咸阳道教》、《闻道》等道教期刊,已成为开展道教研究、传播道教文化的重要平台。 太上以慈善为立教之本,道教从诞生之初就承担着强烈的救世使命,发扬齐同慈爱的救世精神,广度世人。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道教事业的复兴,陕西省道教界积极开展慈善公益事业,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道教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贡献力量。近年来,陕西道教界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扶救困、养老、助学等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彰显道教的慈爱精神和救度使命。 陕西省道教协会成立以来的三十年,是全省道教事业繁荣发展的三十年,是全省道教界勇于担当、发挥积极作用的三十年。这些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也是全省道众齐心协力的结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年来的发展成果将载入史册,三十年来的拼搏精神将继往而开新。面对广阔前景,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虔诚修持,克勤用功,我们的道业方能历久弥新,宏远绵永。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祈愿普天之下的人们幸福安康,共沐神恩! (本文作者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胡诚林道长,曾载于李继武主编《一阳来复——当代陕西道教巡礼·序》,题目是我站编辑添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