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 永乐宫是奉祀中国道教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初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永乐宫原为乡人为缅怀圣贤而建的吕公祠,之所以会变成规模宏大的永乐宫,得益于道教全真派的全面兴盛。公元1220年,全真教首领丘处机率十八侍行弟子应诏拜见了成吉思汗,被封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从而使全真教在道教中居于正统地位。吕洞宾被全真教尊崇为北五祖之一,吕祖故里的吕公祠因而也就被改建为大纯阳万寿宫,与终南山重阳宫、大都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列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 的修建与宫内壁画的绘制前后延续了一百一十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永乐宫的兴建,主要归功于邱处机的两位弟子,宋德芳和潘德冲,太原西南的龙山保存着 中国唯一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它的修建者,即是宋德芳。 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在永乐宫内,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据记载其后有供奉丘处机的丘祖殿(现尚存废墟),宫西部原还有披云道院。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286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彩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相传壁画的作者是元代河南画家马君祥及其弟子们。 壁画中的神像虽然高度、朝向大致一样,但画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份、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较肃穆;武将则全身披 甲,鬓发飞扬;玉女则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 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过]画上去,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 画中仙人的生动性。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 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再填以金、朱红、青绿等色,配搭得很和谐,有些部分还用了[沥粉贴金法]增强了质感的对比,令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更加显现。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永乐宫原在芮城西南黄河北岸的永乐镇,相传该地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家乡。因黄河三门峡工程动工,处于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六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是我国文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例。 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鲁班]们,仔细研究如何将这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画完好地搬走重建。之后,他们决定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一共锯出了550多块,每一块都划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把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分出来,使之与墙面分离,然后全部划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之中。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构件,用汽车、骡车、马车等交通工作逐步运到中条山麓,先重嵌宫殿,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上一层木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 这项曾经被形容为[神仙也不容易办到]的工程,经过了近5年时间终告完成。重建后永乐宫里壁画上的切缝几乎小得难以辨别,令人难以置信地完美保留了这群壁画杰作的旷世神韵。 目前永乐宫由文物部门看管,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没有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 (摄影:蓬莱外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