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北京房山圣莲山真武庙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圣莲山真武庙位于房山区,民国一十五年(西元1926),主持蔡义仙道长洎十方善信募化起之。蔡师文武兼修,尤精医术,悬壶济世,名响京都,直系军阀吴佩孚、梨园名宿杨小楼及时任总统曹锟等人均与之交厚,常往来焉。民国廿五年(西元1936),蔡师仙逝,翌年,日寇犯京,真武庙因之荒芜。共和国之初,栋宇犹存,文革肇乱,祸及斯壤,遂玉石俱焚焉。
    
    2004年真武庙恢复重建,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是圣莲山规模最大,最宏伟的一组道教宫观,真武庙的中轴线建筑为三殿二进院。前殿为真武庙的山门,中殿为五祖殿,正殿为真武殿,真武殿是真武庙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宫殿。道教崇尚仙人,因仙人好楼居,所以袭用我国古代高层建筑“观”的名称,作为建筑之名。后来封建帝王把道观封为“宫”,与帝王宫殿,相提并论。所以道教建筑特色之一是道观大殿与帝王宫殿一样雄伟壮观。真武庙估计为明朝永乐年间建,资料不详,无从考证。
    前殿
    殿内东西两侧供有王灵官、赵公明两位门神。
    五祖殿
    北五祖:少阳帝君 王玄甫,号少阳称东华帝君,曾隐于昆嵛山,至汉代时才被人认识,后人把他与东王公(亦称东王父、扶桑大帝、木公)合一,传说他是领导众男仙,在天下苍生为始时生于碧海之上,东方主理阴阳之气,凡升仙要拜木公(东属木)后拜西王母(西属金),方可升九天入三清殿,拜太上老君,见元始天尊,仙界地位十分高。
    正阳帝君:钟离权,五代京兆咸阳人,号正阳子(又号云房),为后汉是将军,因受上司梁翼妒忌,仗败误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传他内丹修行,于正阳洞修炼登仙。
    孚佑帝君:吕纯阳(原名吕岩),唐末五代时著名道士,相传其46岁进长安赶考,途宿客栈,遇钟离权主动度化他,赠一枕头入梦,吕洞宾煮食小米,米熟梦醒,称 “黄粱一梦”,梦境----未来的一切,顿悟入道。后又遇火龙真人受以天盾剑法,自称“一断贪念、二断爱欲、三断烦恼”并发誓尽度天下众生,方愿升仙。
    海蟾帝君:五代时道士,本名操,入道后改名哲,字玄英 号海蟾子 事燕主刘守光16岁做了燕国宰相,钟离权以危如累卵度他悟道,(弃官隐于华山、终南山) 而后再引他拜吕祖为师炼内丹。
    重阳帝君:金代道士 原名中孚 字允卿(1112—1170年)创全真道,出生地主家庭,1159年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修真秘诀 遂悟道出家。后重阳帝君又度七真。(七真:马钰、谭处瑞、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刘处玄、孙不二)
    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
    真武即玄武:修道于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真武在武当修行时,种下了榔梅树(榔树和梅树嫁接而成的)许愿我若得道,此树开花结果,历时三年果真得道,榔梅树开花结果(结出的果为榔梅果)。
    
    相传他于16岁受紫虚元君点化后修道,曾在天桂山(河北)修行三年,见无灵气后又去的武当山(湖北)共修四十二年,终成正果。期间曾修道不真弃道下山,在河边遇见一老妇(骊山老母转化而成)正在磨一根大铁杵,真武好奇的上前寻问:“婆婆您磨一根铁杵这是作何而用呢?”“磨铁杵做绣花针啊!”真武顿悟又从新上山修行,终成正果。自此下山后便吃肉喝酒,毫无顾忌。一日路遇赤脚大仙说其肠胃被污,枉费了一番修行,真武听后一气之下便拔出了宝剑剖开胸膛,弃胃抛肠,扬长而去。赤脚大仙见他修道心诚便取灵丹两粒分别放入肠、胃之中。而后肠变一金色大蛇,胃变一铁壳大龟永随真武。
    此时的真武虽已得道但并未升仙,此后紫虚元君再次化为一少女,纠缠真武,但他不为所动。少女便说:“你若再不理我,我就从这悬崖跳下去。”真武仍不理睬,没想到就在此时少女纵身一跃便跌入深崖,真武见此大吃一惊,心想我虽未杀少女,少女却因我而亡,我乃修道之人这不是犯了戒吗!想到此便毫不犹豫的跳崖救她,谁知此时少女化为五色神龙捧起真武大帝这便是“五龙捧圣”的由来。真武在此崖飞升成仙所以此崖得名“飞升崖”。
    北方主水、天蓬天佑为他部将,掌管天兵天将。
    真武左右分别是周公、桃花。周公:姓姬名旦乃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曾辅佐武王伐纣,并制定礼乐,武王驾崩后辅佐其子成王。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桃花:相传为周公的红颜知己。
    (文字资料:北京道教网站     图片:道教之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