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印是道教斋醮 科仪中常用法器的一种。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印。《释名》称,「印,信也,所以封物 以为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印信当是验付的一种标记。古时,印信还有等级规 定。战国时,君王之印信称为玺,臣下的称为印。《汉旧仪》称,诸侯王印,黄金橐驼钮, 文曰玺;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中二千石,银印 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铜印鼻钮,文曰印。宋以後,印又有金印、镀金印 、银印等区别。晋傅玄有《印铭》称,印能「作信万国,取象晷度,是铭是刻,文明慎密」 。早期道教之一的五斗米道区分巴蜀为二十四治时,相传祖天师张陵就使用「阳平治都功印 」,其功用相当於衙门公章。斋醮科仪中使用印信大约是从南北朝开始的。随著科仪名目的 繁衍,印信的品类和内容也逐步增多。明代《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的「灵宝印令品」就 收有科仪常用印信四十六种,如「灵宝大法师印」,「灵宝玄坛印」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