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玄门讲经 >

神仙可学 神仙可修 神仙可成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尔时,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
    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
    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
    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
    善男子,善女人,
    依凭斋戒,作是津梁。
    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
    能屏众缘,永除染著。
    外相不入,内相不出。
    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
    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
    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
    众苦罪源,悉皆除荡。
    即引太和真气,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
    真气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耀。
    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
    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
    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仍节饮食,驱遣鬼尸。
    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
    得道成真,自然升度。
    尔时,诸天仙众,上白天尊言:
    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未闻如是大乘经典。
    我等缘兹幸会,广及一切道果圆明。
    而说偈曰:
    杳杳冥冥清静道,昏昏默默太虚踪。
    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一心奉请玉清圣境清微天宫大罗元始天尊
    一心奉请上清真境禹余天宫大罗灵宝天尊
    一心奉请太清仙境大赤天宫大罗道德天尊恭望大道天慈,俯赐恩光,鹤驾鸾舆,来临法会。今日大吉,弟子宣讲《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伏愿   三清道祖慈光加被,弟子今日所讲经典上合圣心,下契凡情!
    各位善男子、善女人:各位吉祥!贫道今天讲经的题目是:  神仙可学   神仙可修     神仙可成。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的元始天尊曾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金口宣说了一部《生天得道真经》。元始天尊在这部真经中向我们宣说了什么样的妙法呢?我们照元始天尊经中所说,信受奉行能得到怎样的利益和褔报呢?我们得了人身虽然比地狱道、魔灵道、饿鬼道、畜生道的众生要幸褔的多。这也是我们过去生所积褔德因缘所致。但人道中随个人的业力褔果寿夭穷通也是长短不一,唯有仙道才是永久安乐逍遥的,才是最殊胜圆满的。人们往往不能觉悟真常,以至被无常所缚,轮回生死,漂浪爱河,流吹欲海,沉滞身色以无休。有道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神仙是我们每个修道者所宗奉的信仰,修神仙是我们每个修道者的功课,成神仙是我们每个修道者的归宿。无常如此怖畏,唯有修行才能降伏无常,唯有修行才能得证真常。《生天得道真经》就是元始天尊教我们如何生天得道修成神仙的一部大乘经典。天尊说经之初就明宣了此经是“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十方一切的得道神仙,都是照此经的修持法门修炼,而位列仙班的。
    天尊言:“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梁,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着。外相不入,内相不出,於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即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曜,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仍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这段经语,顿渐之门双启,始终之理必陈,实得道之筌蹄,升天之梯级也,推寻经意,用力工夫凡有六节:一、入道之初,先持斋戒,以坚信心;二、广建福田,精修妙行,而不染众缘;三、常持正念,使内想不出,外想不入,以除烦恼业障;四、保养真气,使一身之中,太和充溢,内外光明;五、减节饮食,以养真气,遣鬼尸而绝嗜欲;六、净六根,空五蕴,以造虚妙,如能照六者行之,则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可以游行太虚,纵观万化,然后见道体之全真,心之妙始于有为,而终于无为,至此而生天得道返朴归真也。
       下面贫道分别说说元始天尊所说“生天得道”之妙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