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关于“太岁”的传说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太岁纸马
    
    “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俗语,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民间流传很多触犯太岁致祸的故事,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联》有一则记载说:
    
    有一农民到田间除草,见一株小草,即锄去之。回家即高烧说胡话:“太岁头上动土。”家人惊骇,大破钱财,百般献祭,才得以治愈。
    
    太岁为人们所畏,民间对于难缠的人,常称之为太岁。而对于相貌长得丑恶的人,就说他长得像太岁一般。从前城乡要破土建房什么的,相地选址,一 定要小心翼翼,以求避开太岁,还要搞些禳避仪式,以免遭致不测,如浙江淳安地区有“踏地歌”:“吉日良辰,天地开张,凶神太岁,退避远方,焚香燃烛,祭拜 土地,新造房屋,万古流芳。”江苏一些地方,破土前要用鱼、肉、糕点供奉太岁神、土地神和宅神,以求平安吉祥。
    
    到底什么是太岁,它是如何起源的?过去说法不少,有的认为太岁即岁星(木星);有的说是十二辰之神;也有人说太岁即太阴,太阴是月神,则太岁 也是月神。这些说法未必正确,其实所谓太岁是虚拟的“星神”,古代天文学家把由西向东运行的木星称为岁星,用它来纪年。后来为了方便,又虚构了一个和岁星 的运行方向相反,即由东向西的假岁星来纪年,叫太岁。由于岁星是天上的实体,太岁却无可捉摸,于是说它“左行于地”,即在地下与天上的岁星作相对运动。古 人把一周天以及地面分别分为十二等分,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做标志,按顺时针的方向依次排列,太岁每年运行一等 分,十二年一循环。太岁运行到子位时,叫“太岁在子”,运行到卯位时,叫“太岁在卯”,依次类推。所谓太岁的观念,它的产生原出于人们计时、计方向的需 要,它并非一种星体,但有意思的是,人们却将它等同于星神加以神化,并且将太岁每年所行经的方位,作为禁忌,形成传统。《汉书·匈奴传》说,哀帝元寿二 年,匈奴单于来朝,汉哀帝将他安置在太岁厌胜所在的上林苑蒲陶宫。汉以后,民间破土造房、迁移嫁娶都要考虑避开太岁,并相应地要搞些禳避仪式,民间相信, 如不这样做,便会遭致死人等灾祸。王充《论衡》一书,已提到这种迷信在当时的普遍,并提出批评。
    
    太岁禁忌在后代一直传承,而国家设专祠祭祀太岁,大约始于北魏,北魏的道武帝曾立“神岁十二”,就是设立了专祀十二个太岁神的祠。元明时代, 太岁被列为国家祀典,国家有大的建筑工程,常要祭祀太岁。明洪武年间的礼官宣称:“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或称其为“主宰一岁之尊神”,将太岁与“月 将”、“日直”之神共祭,把太岁的地位抬得很高。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太岁,大约是因为它在民间影响的广泛与深远,可资利用。这种对太岁的国家祀典自然也会 影响民间,民间的太岁信仰、太岁禁忌于是愈演愈烈,除了动土造房、迁移嫁娶,民间妇女生孩子、倒污水等都不能面向太岁方位。道教术家更是称之为“太岁大将 军”,对它极其敬畏,道教宫观中的“元辰殿”,常供奉太岁神。太岁神也有供奉在玉皇殿、三清殿的,民间的“拜太岁”习俗,就是用香烛、肴馔、水果等供品, 到太岁神前祭拜,以为这样可以化煞消灾,得福纳吉。过去值“本命年”的人,很多都要去拜太岁。古代小说与传说,还把它人格化,视作人神,《封神演义》说殷 纣王太子殷郊,为太岁之神,主管当年的休咎,杨任为甲子太岁正神,察人间过往愆尤。
    
    当然也有不信太岁致灾说的,前面说到的王充是一例。宋仁宗嘉佑年间,欲修东华门。太史上奏:“太岁在东,不能动土。”仁宗皇帝批道:“东家之 西,乃西家之东;西家之东,乃东家之西。太岁果何在?其兴工勿忌。”仁宗见识不凡,太史说太岁在东,但“东”的界限如何定?其实是无法定,则太岁何在?但 历史上如宋仁宗那样不信太岁的不多,太岁信仰依然遍布人间。
    
    大约因为古来传说太岁“左行于地”的关系,民间动土时将太岁方位挖到的一种“肉块”,视作太岁的化身。《酉阳杂俎·续集》卷二载:
    
    山东即墨县有百姓王丰兄弟三人,王丰不信方位禁忌,曾于太岁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斗,蠕蠕而动,遂加以填埋。但那肉块溢出填土之外,王丰非常害怕,弃之而走。过了一夜,肉块竟塞满庭院,而王丰兄弟、奴婢数日内全部暴卒,只有一个女儿存活。
    
    《续夷坚志》也有个故事:
    
    许州人何信叔,(金章宗)承安中进士。崇庆初年,以父忧居乡里。曾率童仆掘地,深丈余,得肉块,如盆大,家人大骇,急急埋之。不久何信叔病亡,妻子及家属十余人相继病故,识者谓“肉块”,太岁也。
    
    关于在地下掘得“太岁”的记载不绝如缕,甚至近年还不时传出这样的奇遇,据《扬子晚报》载,1992年8月,陕西省周至县尚村镇 一农民,在户县涝店乡永安村北面的渭河中打捞出一个重25.5公斤的怪物,3天后体重已达35公斤。人们从它身上切下50克重的小块,几天工夫便长至 250克重。几位农民将它烧熟食用,味道不错。这个怪物通体黄褐色,而内部“肌肉”纯白,有明显分层,手感比较柔软。
    
    可见,被古人说得神乎其神的太岁,其实并不神奇,人们动了它也未遭什么凶殃。所谓太岁,其实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大黏菌,这种黏菌活性很强,主 要靠孢子、菌丝繁殖,它的再生能力也很强,可以随意切割,都能再生。古人因不解而心生恐惧,幻想它是“太岁”在地下的象征,对它极其敬畏。因为建筑活动要 掘土,由此就形成了禳避太岁的土木风俗。我们既已明白“太岁”的原型是大黏菌,则自可在太岁头上动土,而对过去禳避太岁的动土风俗,实应该易之改之,让它 变得简单易行才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