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丁彰炫:『东医宝鉴』和道家思想的关联性(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4. 内容侧面的考察
    与道家思想关连的内容在「内景篇」 特别是卷一的「身形」,「精」,「气」,「神」极为集中,关于道家的小题目大概整理如下。
    【丹田有三】,【背有三关】,【保养精气神】,【古有眞人至人圣人贤人】,【以道疗病】,
    【虚心合道】,【学道无早晩】,【搬运服食】,【按摩导引】,【摄养要诀】,【还丹内炼法】,
    【养性禁忌】, 【精为身本】, 【精为至宝】,【精宜秘密】,【节欲储精】,【气为精神之根蔕】,【气为呼吸之根】,【胎息法】,【调气诀】,【神为一身之主】,【心藏神】,【人身神名】,【五藏藏七神】
    从以上的题目,也可以推断其内容。
    
    1) 精气神论
    『东医宝鉴』非常重视构成人体生命的三个要素——精,气,神,『东医宝鉴』把身形,精,气,神编排在前面,由此不难推测出此三个要素在『东医宝鉴』思想中的重要性。
    『东医宝鉴』中引用了『素问』,『靈枢』等医书,但是,关于精,气,神的内容大部分是道家系统的书籍。比如,「身形」的[丹田有三]条中引用了关于「悟眞篇」的薛式的注解,曰: “悟眞篇注曰人之一身, 禀天地之秀气而有生, 托阴阳陶铸而成形, 故一身之中, 以精气神为主神, 生于气, 气生于精, 故修眞之士, 若执己身而修之, 无过煉治精气神三物已.”,在「精」的 [精为至宝]条中又引用薛式之语,曰:“象川翁曰精能生气, 气能生神, 荣卫一身, 莫大于此, 养生之士, 先宝其精, 精满则气壮, 气壮则神旺, 神旺则身健.”。实际上,『内经』虽然认为 精、气、神能相互转化、相互滋生而不能独立地存在,因此为生死的关键,『内经』没有同时言及精、气、神, 但却分别论述了形和气、形和神、神和气的相互关系 。
    精气神论在『管子』里已有其端倪, 但没有同时言及精、气、神,所以不能看做完全的精气神论 。 现在推测真正的精气神论由后汉末道家最早提出。韩国金洛泌教授说“精气神论由道家最早提出。 以精气神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思维,何时定在道教思想里,尚搞不清楚,但是以后汉时候着成的『太平经』提出了精气神论 ,可推测这是汉末形成的” 。之后,精气神论在内丹思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确立了重要的概念,内丹修练的煉精化气-煉气化神-煉神还虚理论都是以精气神论为根据的。
    
    2) 丹田有三, 背有三关
    『东医宝鉴』叙述了内丹系统的专用语:上丹田, 中丹田, 下丹田, 玉枕关, 辘轳关, 尾闾关。
    "[丹田有三]仙经曰脑为髓海上丹田, 心为绛宫中丹田, 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下丹田藏精之府也, 中丹田藏神之府也, 上丹田藏气之府也."(「内景篇」)
    "[背有三关]仙经曰背后有三关, 脑后曰玉枕关, 夹脊曰辘轳关, 皆精气升降往来之道路也."(「内景篇」)
    "[背有三关]问背后三关, 答曰脑后曰玉枕关, 夹脊曰辘轳关, 水火之际曰尾闾关, 乃精气升降之道路也[正理]……脊骨兩傍, 三条径路, 上冲直至顶门泥丸宫, 下降复至丹田, 复连至尾闾穴."(「外形篇」)
    三丹田是人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精气神各个聚集的地方,背部的三关可以理解为人体精气升降通路上的关门。这是与道教的周天修炼具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只是, 把精,气,神归属为三丹田与一般的观点不同。『东医宝鉴』是取『仙经』之说,归属了上丹田-气, 中丹田-神, 下丹田-精。但是,在『鍾呂傳道集ㆍ論還丹』中曰:"丹田有三, 上田神舍, 中田氣府, 下田精樞" 。  
    此外,许浚把玉枕关, 辘轳关, 尾闾关,在"身形藏府图"上清楚地标示出来,也突出表现出道家特征。首先, "身形藏府图"中特别强调了脐部位,这相当于下丹田,与内丹修炼中的胎息法密切相关。又把 "脑"部位标明为泥丸宫,是从古到今道家系统使用的用语。例如,『黄庭经』中写到"泥丸百节皆有神", "脑神精根字泥丸", "一面之神宗泥丸, 泥丸九眞皆有房"(「至道章第七」),这里泥丸所指的就是脑的形象或脑神。『素問遺篇ㆍ本病論』中也出现了泥丸宮一词,曰: "心爲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神失守位, 卽神遊上丹田, 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宮下",这也是受到道家影响的原因。
     
    3) 以道疗病, 虚心合道
    许浚曰:"古之神圣之医, 能疗人之心, 预使不致于有疾, 今之医者, 惟知疗人之疾, 而不知疗 人之心, 是犹舍本逐末, 不穷其源而攻其流, 欲求疾愈, 不亦愚乎"(「内景篇・身形」),提出最高医术是治理人心,防疾病于未然,所以说 "欲治其疾, 先治其心, 必正其心, 乃资于道"(「内景篇・身形」)。他还指出了"虚心合道"的实行原则。虚心即无心,就是说没有贪欲。这与 『素問ㆍ上古天真论』中的“恬惔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道德经』中的 “恬淡为上(31章)”相通。‘恬’即静, ‘惔’即安, ‘虚无’指没有杂念及妄想的状态. ‘恬淡虚无 ’就是心情清静安闲而没有杂念.
    老子云“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42章), 提示'道’为万物之根源. 又提到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25章),表达了人类最终追求目标是人与自然统一结合的思想境界。所以,合道是与自然为一体,实际上就是说返老还童,无病长寿。
    许浚就是引用了道教的这种观点,通过无心与自然合为一体,以无病长寿为医疗的最终目标。
    
    4) 具体的修行法
    许浚还具体说明了导引按摩法, 呼吸法, 还丹内炼法等具体的内丹修炼的方法。其中 [还丹 内炼法]条的内容如下。
    "仙经曰背后有三关, 脑后曰玉枕关, 夹脊曰辘轳关, 水火之际曰尾闾关, 皆精气升降往来之道路也, 若得斗柄之机斡运则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也."
    "易眞论曰大修行人, 旣得刀圭入口, 运已眞火以养之. 凡运火之际, 忽觉尾闾有物直冲, 夹脊双关沥沥有声, 逆上泥丸, 復自泥丸触上颚, 颗颗降入口中, 味如氷酥, 香甛软美, 觉有此状乃是金液还丹也. 徐徐咽归丹田, 常常如此不絶, 则五藏淸虚, 闭目内观, 藏府历历如照烛, 渐次有金光罩身, 此乃眞景象也".
    这说明道家的小周天即子午周天。周天修炼是精气随着人体前后的任脉和督脉根据 下丹田-尾闾关-夹脊关-辘轳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顺序循环的修炼法,可以说是修炼法中内丹修炼的核心。
    此外,还引用了『养性书』, 『胎息论』, 『翠虚篇』等道家的书籍,整理了火候, 修炼时间, 注意事项, 聚集神光法, 回津法等内丹修炼法及有关内容。
     
    5. 引用书侧面的考察
    『东医宝鉴』引用的参考文献中有很多书籍与道家有关,特别是在「内景篇」中叙述的较为集中。『东医宝鉴』中引用的道教关联文献整理如下。
    『老子』,『庄子』, 劉安的『淮南子』, 魏伯阳的『参同契』,『黄庭经』, 葛洪的『抱朴子』 (『东医宝鉴』中引用为『葛仙翁淸静经』), 张伯端的『悟眞篇』, 张君房的 『云级七签』, 陈显微的 『参同契注』, 陈致虚的 『金丹大要』, 萧廷之的 『金丹问答』, 李鹏的『延寿书』, 朱劝的『臞仙活人心法』, 白玉蟾的『白玉蟾语录』 , 陈楠的『翠虚篇』, 『还丹论』, 『仙经』, 『养生经』, 『养性书』, 『易眞论』, 『眞诰』, 『眞诠』, 『胎息论』, 『洞神眞经』, 郑磏的『郑北窓方』等等。
    通过这些参考文献可以看出大部分引用了宋朝后期内丹思想的有关著作,特别是引用了很多中国道教南宗的书籍。悟眞篇的作者张伯端, 翠虚篇的作者陈楠, 白玉蟾和金丹问答的作者 萧廷之都是南派的主要人物 。金丹大要的作者陈致虚虽然不能断定是南派,但是,拜石泰的门人赵友钦为师事可以说受到南派的影响很深 。『东医宝鉴・内景篇・精』中还引用了象川翁的话语, 象川翁是薛式之号,也是属于南派的人物。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东医宝鉴』受内丹思想的影响很大,其中南宋以后兴起的南派思想的影响尤为突出,明显。
    
    6. 结论
    以上我们通过『东医宝鉴』的著者, 编制, 引用书, 内容等几个侧面论述了『东医宝鉴』和道家思想的关联性,结论如下。
    (1) 『东医宝鉴』中「内景篇」排在最前,精,气,神排在前面,由此可以推测这是与许浚的“道本医末”, “内本外末”观点息息相关,而且以『黄庭经』为线索。
    (2)在『东医宝鉴』中对初期共同编纂作者的叙述,许浚把郑碏排最前面,郑碏对内丹修炼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他的兄长郑磏又是朝鲜内丹思想的实际先驱者中的一员。暗示了许浚当初以道家思想为中心编纂『东医宝鉴』的意图。
    (3) 『东医宝鉴』的精气神论或"丹田有三, 背有三关", "以道疗病, 虚心合道" 等观点都是积极借鉴了道家思想。『东医宝鉴』中也具体说明了道家的内丹修炼方法。  
    (4) 『东医宝鉴』中引用的道教关联书籍大部分是宋朝后期关于内丹思想的著作,特别是大量引用了南宗的书籍。
    
    
    参考文献
    1.    东医宝鉴
    2.    黄帝内经素问
    3.    道德经
    4.    韩国人物大辞典, 韩国精神文化硏究院, 中央日报, 1999
    5.    周楣声 疏注, 黄庭经医疏, 中国: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6.    沈志刚ㆍ劉亚丕, 行大道,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7.    李鎭洙, 朝鲜养生思想의 成立에 关한 考察(1), 道敎와 韩国文化. 韩国道敎思想硏究会, 韩国: 亚细亚文化社. 1988.
    8.    李鎭洙, 朝鲜养生思想 成立에 关한 考察(2). 道敎와 韩国文化. 韩国道敎思想硏究会, 韩国: 亚细亚文化社. 1988.
    9.    金洛必, 『东医宝鉴』의 道敎的性格, 科学과 哲学 第2集, 科学思想硏究会, 韩国: 통나무(Tongnamu), 1999.
    10.    金洛必, 北窓郑磏의 内丹思想,, 仙道의 脉을 찾아서, 金仙学会, 韩国: 지혜의 나무. 2004.
    11.    金洛必, 『海东传道录』에 나타난 道敎思想, 道敎와 韩国思想,, 韩国: 泛洋社, 1987.
    12.    车柱环, 韩国의 道敎思想,, 韩国: 同和出版公社, 1986.
    13.    孙灿植, 守庵朴枝华의 道敎的面貌,, 韩国道敎思想의 理解, 韩国道敎思想硏究会, 韩国: 亚细亚文化社, 1990.
    14.    丁彰炫, 中国古代哲学和『黄帝内经』的人体生命构成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21 NO.1, 2001.
    15.    金洛泌. 『东医宝鉴』의 哲学的基础. 第3医学 VOL3, NO.2, 玄谷学会, 1997
    16.    李锡浩, 中国道敎ㆍ道家思想이 韩国 古代思想에 미친 影向, 道敎와 韩国思想,, 韩国道敎思想硏究会, 韩国: 泛洋社. 1987.
    (作者:丁彰炫  韩国庆熙大学校、韩医科大学敎授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