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艺术谈(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这则故事中的姚光,有神术,能“分散形影,坐在立亡;火之不焦,刀之不伤”,但吴主不信,故亲往视之,结果果真如此。故事的最精彩之处在于对姚光于火熄后从中走出时的神态描写:“光从灰中振衣而起,神容晏如也,手把一卷书。”这样大的火不仅未将他烧死,而且连他身上的衣服和手里书都未烧着。火熄后,他从柴灰中站起,弹去衣服上的灰尘,手里依旧拿着那卷书,神情还是那样的镇定自如。这几句描写把姚光法术的神奇和他的自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其神情是何等的潇洒。

     再如《汉武内传》中对西王母及其随从仙女的穿着打扮、身材仪态的描写:

     唯见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皆长丈余,同执彩旄之节,佩金刚灵玺,戴天真之冠,咸住殿下。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硏,容眸流眄,神姿清发,真美人也。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结,戴太真辰婴之冠,履玄琼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⑹

     这是一段西王母下凡会见武帝时对西王母及其随从侍女的服饰打扮、神情仪表的肖像描写。描写分三个层次进行,按由外到内、由次到主的顺序展开。作者首先描写的是五十天仙的肖像,其次是对王母二侍女的描写,最后才写到核心人物西王母。对西王母的描写是三个层次中最详细、最全面的,我们不妨仔细打量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位上天女神的:只见王母头挽太华结,戴着太真辰婴帽,身穿黄锦短袄,佩着灵飞缓带,腰别分景宝剑,脚蹬玄琼凤文鞋。淑穆娴静,光彩照人。年约三十许,身材适中,胖瘦合度。天生丽质,容貌绝世,乃绝代美人也。这里,作者先从头到脚地描绘了王母的服饰打扮,将西王母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此层次分明、详细周到的描写精彩之极,令人叹为观止。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中像这样的精细描写尚多,它开创了我国古典小说浓彩重笔描写人物肖像的先河,对后世小说的人物描写有着重要影响。当我们阅读唐代的传奇故事或明清小说的时候,我们对这种影响的感受是最为深刻的。

     同样,神仙道教小说中的场景描写也非常出色。如葛洪《神仙传》“茅君”条中的一段描写:

     至期日,君门前数顷之地忽自平治,无复寸草。忽见有青缣帐幄,下敷数重白毡,容数千人。远近皆神异之,翕然相语,来者塞道,数倍于前送弟之时也。众宾既集,君言笑延接,一如常礼。不见指使之人,但见金盘玉杯,自到人前;奇肴异果,不可名字;美酒珍馔,宾客皆不能识也;妓乐丝竹,声动天地;随时随益,人人醉饱。明日迎官来至,文官则朱衣紫带,数百人;武官则甲兵旌旗,器杖耀日,千余人。茅君乃与父母宗辞别,乃登羽盖车而去。麾幢幡盖,旌节旄钺,如帝王也。骖驾龙虎、麒麟、白鹤、狮子,奇兽异禽,不可名识;飞鸟数万,翔覆其上;流云彩霞,霏霏统其左右。去家十余里,忽然不见,观者莫不叹息。⑺

     这是一段关于众仙迎接茅盈登仙的场景描写。茅盈相传为西汉时人,曾入恒山学道,拜西城王君为师,得到西王母传授,后成神仙,被授为东岳上卿司命神君。这段场景描写可谓精彩绝伦。首先,茅盈门前数顷之地忽然平复,寸草不生;门前又现可容纳数千人的青缣帷幄,幄下铺有数重白毡。宾客盈门,茅君言笑接待。不见侍女,但见筵席满屋。有金盘玉杯,奇肴异果、珍馔美酒,又有妓乐、丝竹、金石之声,美酒、饮食随人自益。而迎接他的仙官、文官则朱衣紫带,武官则甲兵旌旗。又有羽车、旗幡、旄钺之属迎驾,有龙虎、麒麟、白鹤、狮子之类可乘,有飞鸟、彩霞、流云之属翔覆。这段场景描写把那美妙的仙境十分形象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驰神往,激动不已。神仙道教小说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富于创造性的浪漫主义。这也是其场景描写十分出色的原因。

     不仅如此,神仙道教小说的音乐描绘也同样令人赞叹。如东晋范邈《南岳魏夫人传》中一段关于乐器和演唱的描绘:

     ……是时太极真人命北寒玉女宋联涓,弹九气之;青童命东华玉女烟景珠,击西盈之钟;旸谷袖(神)王命神林玉女贾屈廷,吹凤唳之箫;青(清)虚真人命飞玄玉女鲜于虚,拊九合玉节。太极真人发排空之歌,青童吟太霞之曲,神王讽晨启之章,清虚咏驾飙之词。既散后,诸真元君,日夕来降。虽幼彦隔壁,寂然莫知……⑻

     这一段文字出自《太平广记》中的“魏夫人”条,据此条后的注知,本条出自《集仙录》及魏夫人本传。魏夫人本传即《南岳魏夫人传》。这段文学描写的是诸仙为魏夫人演奏音乐的场景。诸仙或弹或唱,演奏了一场美妙的音乐。诸仙或奏或唱,其声响居然连隔壁的魏夫人之子刘幼彦也寂然不知。这种奇妙的音乐闻所未闻。而魏夫人所作《清虚真人王君内传》中的一段关于音乐效果的描绘更为神奇:

     ……(太上)丈人乃设厨膳,呼吸立具,灵肴千种丹醴湛溢,燔烟震檀,飞节玄香,陈钧天之大乐,击金于七芒,崆峒启音,彻朗天丘。于是龙腾云崖,飞凤鸣啸,山阜洪鲸,涌波凌涛,云起太虚,风生广辽,灵歌九真,雅吟空无,玉华作唱,西妃折腰。尔乃众仙挥袂,万神迁延,羽童附节,庆云缠绵……⑼

     这是一段关于音乐场景及其效果的描绘,描写的是魏夫人师王褒于玄洲拜访太上丈人,太上丈人为其设宴并演奏音乐的情景。太上丈人在宴会上设了上天仙乐,在七芒山击打金,从崆峒山发出乐音,其音响彻云霄。随着这巨大而美妙的乐音的响起,云崖旁的巨龙腾飞而起,飞舞的凤凰高声鸣叫;山洪里跳着巨鲸,波涛汹涌澎湃;云起于太虚之境,风生于广袤原野;太空中的九真人吟诵,玉华仙歌唱,西王妃陶醉。于是众仙挥袖起舞,万神逍遥漫步,羽童击节附和,彩云缠绵旋转……整个世界似乎都沸腾起来了。这样恢弘的音乐场面,这样美妙的音乐效果,真是此乐只有天上有,非为仙人难享受。神仙道教小说中关于音乐场面的描绘实在精妙绝伦,无与伦比。这种关于音乐场景的描写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白居易的《琵琶记》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从巴金的《家》到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中关于音乐的描绘不绝如缕,而这种描绘的源头其实可以追溯到汉魏六朝时期的神仙道教小说中,中国文学之渊源流长由此可见一斑,这不能不说是神仙道教小说对我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总之,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在艺术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如果说史传文学对小说真实性的强调限制了小说的篇幅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那么神仙道教小说强烈的自我色彩、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则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描绘,扩大了小说的篇幅,并使之具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因此,神仙道教小说对推动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对促使古典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转变作出的贡献巨大,这是我们考察神仙道教小说时所不能忽视的。

     注:

     ⑴《道藏》第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513页。

     ⑵(清)纪昀《四库全书》第104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275页。

     ⑶(清)纪昀《四库全书》第105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296-297页。

     ⑷(宋)李昉《太平广记》卷76,中华书局,1961年9月版,第476页。

     ⑸(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110,蒋力生等校注,华夏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682页。

     ⑹(清)纪昀《四库全书》第104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290页。

     ⑺(清)纪昀《四库全书》第105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281页。

     ⑻(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58,中华书局,1961年9月版,第357页。

     ⑼(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106,蒋力生等校注,华夏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65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