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十 六 章 天 下 有 道,却 走 马 以 粪。天 下 无 道, 戎 马 生 于 郊。祸 莫 大 于 不 知 足﹔ 咎 莫 大 于 欲 得。故 知 足 之 足, 常 足 矣。 本章表现了老子的反战思想。第一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语句,分析战争的起因都是由于侵略者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于是侵入他人国土,损伤他人性命,给天下生灵带来无穷的灾难与痛苦。他们的政治走不上正轨,甚而让怀胎的母马也要用到战场上去。第二段指出不知足和贪得无厌将会带来祸患、过失。所以他告诫执政者,只有知道满足这种真谛,就能永远满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意即,治理天下合于道,马匹被送回农村播种施肥。“天下有道”是指国家政治走上轨道,也可理解为以“道”治理国家。“粪”古意是指播种施肥。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意即,治理天下不合乎道,战争频繁,怀孕的母马就在郊野生产马驹。“戎马”即战马。如果长期处于战乱,马匹不太可能回到农村播种施肥,连怀孕的母马也不得在郊外生产。“天下有道”、“天下无道”是老子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两种批评,“道”是治国理政的最高标准。有“道”的状况,则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康,能自然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环境;无“道”的状况,则是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所以老子便拿战争来作为天下“无道”的评判标志。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即,最大的祸患,就是不知满足;最大的过失,就是想要过多的获得。这两句是老子对战争之原因的追溯,战争本身就是“灾难”,也是“罪咎”。由于不知足而导致强烈的占有之心,就容易和他人发生争夺,因此,战争的发动者难辞其咎。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懂得满足的道理,就能永远满足。试想:现在的社会环境这么好,从佛教而言,能够生活在当今已近是三生有幸了;从道教而言,生命只有一次,当今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最安定,物质最丰富,文化最先进的时期,所以我们就应该满意了。 老子反对战争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民,特别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说来,战争不可避免地要带来种种惨祸与痛苦。所以,老子强烈提醒执政者要知足,不要因为一己私欲发动战争而将人民带入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常人,也要明白知足的好处。有朋友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妇人,向大师诉苦说:“很多年来,我一直怀疑丈夫有外遇。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我却没有找到丈夫外遇的证据。因此,每天都忐忑不安。”大师问:“你为什么会怀疑自己的丈夫呢?”妇人说:“当初和丈夫结为连理的时候,丈夫还是个穷光蛋,我是因为看中了丈夫的人品和能力才嫁给了他。可是今天的丈夫功成名就,事业上如日中天,为人豪爽大方,自然会成为众多女性的追求对象。而我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魅力大减了。”妇人接着说,“女人找对象就像买股票,你买到了垃圾股,心里非常沮丧;然而一旦买到了绩优股,心里更是忐忑不安。看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可靠的东西。”大师沉思了一下,从桌上拿起一个苹果。在展示给这个妇人看了之后,又拿起了一把刀子,开始给苹果削皮。大师说:“这是一个好苹果,可是我怀疑这个苹果里面有虫子。”说着,大师开始一圈圈地把苹果的果肉削掉。一边削,一边说:“你看,我花了这么大心思寻找虫子,越是找不到,心里越急躁,削苹果的速度也就越快。”妇人一边听一边点头,一直到最后,方发现大师的手掌中只剩下了一个干巴巴的果核。大师笑了说:“你看,多么美好的东西,因为怀疑它有虫子,我一圈圈地削,削到最后,我们终于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好苹果。所谓虫子,其实是不存在的。可是等我们明白的时候,苹果已经没有了,最终只能剩下一个干巴巴的果核”。 这个故事不就让我们明白了“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的道理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