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四古本《老子》研究渐趋深入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老子》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近40多年来相继发现了4种先秦两汉时期的简帛本《老子》,可谓中国学术界的幸事,然而《老子》一书文本关系错综复杂,对“四古本”《老子》展开研究,即便对训练有素的学者而言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工作。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关于“四古本”《老子》的研究正日益深入,学界对每一种古本已经展开了程度不等的研究,在此前基础上的系统研究和综合校注工作也正在推进之中。

     对“四古本”展开系统研究

     “四古本”《老子》分别为:1973年初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1993年出土的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三组,以及2009年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老子》。

     出土简帛文献研究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丁四新的学术专长,他对记者介绍说,近百年来《老子》研究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分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风气中关于《老子》的讨论;五六十年代的《老子》研究大讨论;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由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出土带来的新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由郭店楚简本《老子》整理出版后带来的新阶段。前两个阶段以大讨论的方式展开,而后两个阶段都是在简帛古本出土后掀起的,是在还原和批判的意识中展开的。

     目前由丁四新担任首席专家的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正展开“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参加的学者还有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固盛、北京大学教授王中江、复旦大学教授李若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曹峰等。

     丁四新表示,“研究以追问早期《老子》的文本与思想如何演变,及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为核心问题,研究将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四古本’《老子》展开专题论文性的研究,另一部分是对‘四古本’《老子》展开合校集注式的研究。”

     北大汉简本提供新参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四古本”《老子》中,针对马王堆甲、乙本的研究已有约40年,郭店楚简本的研究也有约20年,相对而言,北大汉简本在“四古本”中保存最为完整,但学界的研究热情和关注度相对不足,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

     李若晖告诉记者,他正对北大汉简本《老子》展开系统研究,从最基础的文本对勘入手,将北大汉简本《老子》与其他古本以及主要传世本进行细致的文本对校,然后排比异同,综合列表。在此基础上,逐步渐进,依次讨论具体的篇章文字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显示的《老子》早期面貌与后世修改,《老子》形成期、成型期、定型期与先秦两汉思想史之间的深层联系。

     在李若晖看来,北大汉简本《老子》既保留了部分《老子》文本的早期面貌,更显现出趋于成型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诸本异同,可以深入讨论《老子》的文本成型、文本演变与先秦两汉思想史的互动,尤其是黄老道家和道法家对《老子》文本内容的影响、西汉今文经学体系对《老子》篇章编排形式的影响。

     丁四新表示,他们将大力推进北大汉简本《老子》的研究。北大汉简本《老子》给研究带来了新的参照和契机,可以补充甚至补正以往的研究成果。既往研究的成果是在没有北大汉简本作为参照的情况下撰写出来的,现在看来这些成果不够完美,甚至存在许多错误。通过北大汉简本并结合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等,许多从前提出的旧问题可以重新得到研究或回答。

     反思和创新研究方法

     《老子》这样的核心经典,不但发现了早期古本,而且已经发现了4种,对于中国学界,既是一件幸事,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推动学者在研究方法上进行反思和创新。

     “在现存传世典籍中,像《老子》这样出土古本数量如此之多,时代序列又如此丰富的,实属罕见。这无疑给研究‘古书形态学’,特别是《老子》一书的演变及形成过程,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和材料。”上海大学历史系主任宁镇疆是较早研究《老子》文本结构及其流变的学者,并提出《老子》“早期传本”的概念。

     在宁镇疆看来,对于《老子》“早期传本”结构向今本演进的具体过程,学者或过于关注某些孤立事件,目前来看,都流于孤证。这其实反映了一个研究方法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冰山”式地看问题,即“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或者仅就眼前所见材料立论?这显然是不行的。

     通过“四古本”《老子》的研究,学界注意到历史上对于《老子》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是不准确的,甚至是误读,相关研究刷新了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近年来关于“宠辱若惊”的考证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成语“受宠若惊”源出于今本《老子》第13章,庆幸的是在“四古本”《老子》中都有对应的内容,为今天校读提供了便利。裘锡圭考证提出,今本“宠辱若惊”是“宠辱若荣”的“误读”,而这种误读可能是后学的故意误读,与道家学派的发展变化有关。

     丁四新表示,他们将努力构建一套研究《老子》和诠释《老子》的话语体系,这包括学术观念、《老子》文本观念及其思想、方法论等方面的话语创新。研究将完成《简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和《简帛古本〈老子〉合校集注》,总字数约在80万—100万字,其中前书将附有《二十种〈老子〉异文列表》和《出土简帛古本〈老子〉研究文献目录》,后书将附有《十一种重要〈老子〉文本对照》。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名言出自今本《老子》第48章,随着“四古本”《老子》研究日益深入,学界将不断深化对《老子》这一核心经典及其作者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