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学院中文系2003级7班 覃燕 内容摘要:从古到今,关于“为学”之道与“为人”之道的诠释已经不计其数,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很多“为学”与“为人”的道理。在《青年与学问》一书中, 关键词: 为学之道 为人之道 《青年与学问》 启示 当然, 一、现代社会的青年与为学之道 正如 首先,青年应立志为学。正如 其次,青年应善于学习。关于如何学习的问题,君毅先生在《青年与学问》中谈道:“学要精深远,不能浅尝辄止,应有攻克难懂学问的志气,要先看分量重而不大看得懂的书,先想不易想得通的问题,先求把握不能全把握的义理。”[5]的确,只有博闻强识才算是真正的善于学习,才能最终达到先博后专的学习效能。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习无疑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成就我们的事业。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涌动的今天,人们更多地追逐着现实利益,对学习的激情也消减了许多,那么,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学习,怎样才能静心学习,就成为青年一代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想,我们应该具备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对一切新东西敢于接受且勇于接受……总之,就是要学习一切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东西。不光是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关于自然社会、宇宙人生的知识,在不断认识的基础上增进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了解。当然,在学习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自己的志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此外,在这纷繁喧扰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学会“闹中取静”。知道了这些学习内容,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从而尽心求学,不断进取,方可成就自己,弘扬中华文化。 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取舍,还要有自己的见解。正如君毅先生在《青年与学问》中所言:“人因愿信,欲求有所信,而听人之话或读古人之书中思想,亦可与自己之经验及思想相异或相矛盾,而不能不疑;然人不经(疑)者学问必无进步。而在学问中,愈能大疑者,而感大烦闷者,愈是大器之徵。”[6]当今社会,学习的东西很多,可谓不胜枚举。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尽信书,不能什么都去学,应该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疑问,即“学贵于疑”。要对所学东西进行思考,否则将惘无所得。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7],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要善于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勇于挑战权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取舍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青年在学习时,应该找准学习的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发疑,通过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把别人的知识“贪焚”地吸收为己有,这样才既对得起自己,又对得住家人。现代社会中的一些家长盲目地让子女学这学那,丝毫不理会孩子的兴趣。对于家长来说是浪费金钱,对孩子而言则是无谓地消耗生命。这样的孩子到了青年阶段,很难说有好高的学习兴致,更无所谓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取舍并树立自己观点的问题了。 第四,青年与学习的态度。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直接决定青年的学习成就。这态度是什么呢?其实就是 众所周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分钟不学习,就浪费了一分钟。所以,我们应珍惜一切学习的机会,争分夺秒的学习。既要知道学海无涯的道理,又要懂得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事实。在学习上不能自满,抱着永不知足的态度谦虚谨慎的求学,千万不可盲目自大,自以为学贯中西,才高八斗了。倘如此,那么我们就永远是一个学习的失败者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青年都懂得上述的道理,尤其是那些浅薄的人。那些真正有高深知识的人,他们学习时就像喝海水一样,喝得越多,越觉得口渴。所以,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端正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地求学;要正确看待学习的目的,即:学习应该是为了陶冶人的情操,增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立身处世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拿文凭,找好工作,也不是因为古人所谓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9] 最后说说青年学习的意义。 二、现代社会的青年与为人之道 通过阅读《青年与学问》一书,我了解到了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自觉。即我们应该为成就自己而自觉地去学习一切优秀的文化知识,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己的人格提升注入新的血液,并进而弘扬中华文化,开拓中华文化之前途。为学也好,为人也罢,不应仅仅是为一个小我,一个自我,更是为了所肩负的国家兴旺、民族振兴、中华文化之灿烂的崇高使命。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的自觉意识和谦逊态度,同时也要求我们处理好在现代社会潮流下如何摆放好个人心态的问题。 《青年与学问》里有对为人之道的论述,其云:“一个人到罗马不是真正到过罗马。”[11]先生在文中说这句话,意思是说:在学问上,一个人取得成绩不是真正的有成绩,希冀人们有共勉意识,并进一步把更多的人引向“罗马”;一个人要懂得分享成果,而不是独享殊荣。诚然,先生斯言!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如果一个人在学问上出类拔萃,而其他的人却平庸无能,那么你再有高深学问也不会为世人所容,你也不算真正有学识,你最终难逃被看作异类的威胁,因此,要注重个人成就与大家成就的关系,要乐于助人,带领更多的人找到知识的殿堂,到达罗马的天堂。 然而,这句讲为学的话里面,还是深深包含了为人的道理。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竞争的残酷,难免不使人养成一种“一切向钱看”的习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作者所说的“一个人到了罗马不是真正的到过罗马“呢?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在功名利禄间拼个你死我活,或是在暗地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杀机重重。其实,这些人也许渴望自己能从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展现自己,成就自己,本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再则,这也是现代社会环境所迫,“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仍然是这个社会恒久不变的主题。可是,如果人们能在竞争中多一点儿为他人着想的心态,多一些从容与洒脱,多一点儿正直无私的想法,那该有多好!如此,整个社会就会远离犯罪,少些动乱,避免战争,从而,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安宁、和谐。实际上,作为一个现代人,谁又甘于平凡?谁又习惯平庸呢?又有几个人真正是以“天下为己任”呢?又有谁愿意以“一个人到过罗马不是真正的到过罗马”为鞭策呢?他们大多自私自利,不惜通过损人利己的方式,费尽一切心思为自己谋求利益,始终认为:瞬间的光辉便会成为永久的光芒,获了名利的成功就会永恒,就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能造福于人类。这样的想法真是让人可悲、可笑与可恨。试想想:通过牺牲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方式而成就自己,又岂能在成就自己的同时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呢?因此,这样的人终究会遭人唾弃,他们所拥持的暂时的虚名永远不会永恒! 所以我认为,作为现代社会的青年应该从以下方面去为人: 首先,青年应该谦虚为人。谦虚是一种美德,青年应该具备这种美德,这是尊重自己从而尊重别人的前提。因此,作为青年,应该是谦虚谨慎地向一切有知识、有涵养的人学习;而不是骄傲自满,妄自尊大。 其次,青年应该以诚信待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2],这是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的话。现代社会的青年应该记住夫子的教诲。做事为人都应“诚”字当先,而不该自食其言。因为,“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什么事都可以挽回的,只要用心就可以挽回!”所以,做人做事只要处处讲信誉,时时多积德,对自己就总是有好处的。总之,现代社会的青年一定要有诚信,学会真诚待人,才可获取真知,做个真人,成就真的事业。 再次,青年应从容为人。现代社会有太多的诱惑,不少青年为名而累,为利而忙,为爱而醉,为情而狂,最终落下个力不从心,身心俱疲。这对青年该是多大的损失啊!青年人,尤其现代社会的青年,虽然渴望功成名就,向往甜满的爱情,然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与其面对遍体鳞伤的痛苦,承受离情别绪的哀思,还不如从容面对人生,洒洒脱脱地生活。诚然,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我们仍可以放松自己的心灵,做到劳逸结合。实际上,适时的放松不是无所事事,也不是听天由命,更不是随波逐流。放松其实是一种高度的自信,是一种磨炼之后的整合,是举重若轻和玉树临风。当我们放松的时侯,所有的岁月和经验,所有的勇气和智慧,便都厉兵秣马般地集合于内心,情绪也就安然从容,勇气就会源源不断的增加,从而我们就可以获取更多的力量,成就青春的事业。也许不一定能获取十足的胜利,但这个尽力参与的过程就足以让我们受益终身。席慕容在《独白》里说了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一切都发生在回首的刹那间,在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这一生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13]是啊!为了要搏得他人的信赖与微笑,我们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没有也不可能再回头的路。这或 ———————— 注释: [1]《说青年之人生》,唐君毅《青年与学问》,台北:三民书局,2003,P1 [2]《精神的空间之开阔》,唐君毅《青年与学问》,台北:三民书局,2003,P38 [3]《世界49位名人的青年时代》,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P58 [4]《世界49位名人的青年时代》,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P74 [5]《说学问之生死观》,唐君毅《青年与学问》,台北:三民书局,2003,P32 [6],[11]《说学问之阶段》,唐君毅《青年与学问》,台北:三民书局,2003,P25 [7],[12]《论语·为政》,朱熹《论语集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说人生在世之意义》,唐君毅《青年与学问》,台北:三民书局,2003,P97 [9]宋真宗《劝学文》,高拱《本语》卷六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谈六十年来中国青年精神之发展》,唐君毅《青年与学问》,台北:三民书局,2003,P117 [13]席慕容《透明的哀伤》,南海出版公司,2003,P56 [14]《薛维澈论:现代文明生活之弊端》,唐君毅《青年与学问》,台北:三民书局,2003,P10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