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关于传统文化危机以及如何解决的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8-01-03 未知 简越 参加讨论

    社科系03级3班  简越
    摘要:自公元前2年佛教的传入,中西方文化开始了碰撞。在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中,我们学了宽容,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学会了不宽容。面对宽容与不宽容,我们该如何选择,如何面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精华。
    关键字:传统文化   现代化   创新   新人
    一.面对传统危机
    我们所生活的现时代是一个价值迷失的时代,人格多元化的时代。今天,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心灵上的困扰,我们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自己生存的意义与生活的目的,也不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怎样以及如何处理。即使眼前有各种宗教与各种学派的思想,供我们采撷。或许是选择对象太多,我们难以取舍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开始迷惘了。纵然自己是中国人,身处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同样也开始了年轻的迷惘。
    当“全球化”口号一提出,中国人就很积极的去迎合。其中最热门的要数学习英语。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说中文的人,都要反过来学说英语(美式),为的是什么呢?出国留学,学术研究?恐怕这样的人在十几亿人里也算不上什么,少之又少!可就是这样的人一旦走出国门,就乐不思蜀了!是说知识没有国界,还是说人才流失了呢?就算是回来了,那样的人也是少得可怜的!而剩下的人呢?还在努力地学,越是学不好、不会学,就越是要学。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此也有所表现。这又是为的什么呢?是找个薪水高点的工作?或是谋求一官半职?如此一来,举国上下,全民热身,忠爱英语,造成了时下各个层面都以西方人的习俗标准为时髦的病态现象,诸如:圣诞节、狂欢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比尔盖次、迪斯尼、好莱坞、INTERNET、MICKY等等也已经日益被中国人所熟悉、接受和追求了。价值观也随之开始倾斜了。
    难道这样就是当前的“与时俱进”吗?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吗?就拿“开放”来说,撇开改革开放不说。西方的文化提倡开放:“权欲、食欲、情欲”,而中国文化提倡的则是节欲。每个中国人就是在节欲中成长过来的,节制欲望就是中庸之道。建立在中庸之道基础上的节欲,克已范式,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最关键的内在原因。然而,好多青年人现在受到西方开放“欲望”的鼓动和引诱,卷入了争端。如此一来,年轻人就大胆了,把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打破后,开始了自由的发挥。他们使接吻在大学校园里公开化、透明化。此时,孔子礼义中的“君子之道”“廉耻之心”“男女授受不轻”,早已被摔得稀烂了,传统也遭到了惨不忍睹的鄙弃。
    这其中的隐患,恐怕英明的中国人早就有所察觉了,或许大家只是心照不暄罢了。想是哪天我们来把他们反教化过来?!可是,在这以前,恐怕我们民族的价值观早已被阉割了,或者说已成了精神缺陷、知识缺陷、传统缺陷的民族,又如何能反教化他们呢?尽管中华民族是个能教化别人的民族。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礼仪观,何以一下子说在好多年轻人心目中没有地位了呢?
    当“全球化”口号一提出后,不受节制的“商业化”浪潮则最彻底地冲刷了人们的心灵。人的心灵涵育于传统之中。传统的宗教可以让人们正确地理解生与死,理解生命的意义,传统的道德理念可以维系家庭,社会关系,及职业伦理。总之,传统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如何安放自己的身心,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心灵离开了传统,人的心灵必然趋向于干瘪,空洞。
    宗教,是拯救人心灵的,是一种感情,激情的东西,与人的灵魂联系。非洲的野蛮人在刚刚脱离动物般的生活时,他身上那种称之为心灵的东西刚刚觉醒,就立刻有了对宗教的需要。因此,有心灵就需要宗教。歌德说:“谁拥有了艺术,谁就拥有了宗教。但没有艺术,就必须有宗教。”因而,性恶的西方人,他们信仰宗教,因为他们身边没有仁爱,有的只是同胞的冷酷无情,在大自然的恫吓下和在对大自然神秘感的驱使下,他们需要转而求助于宗教。因为宗教给予他们安全感,永恒感。而中国人不需要宗教,因为孔子儒家的东西可以取而代之。
    “孔子是最伟大的保卫中国文明蓝图的人[①]”,为社会的永久性,合理性,绝对性,超稳定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这个文明,儒家整套思想和伦理道德体系(“三纲五常”“君子之道”“廉耻之心”)给人以安全感和永恒感。
    还记得那可怜的“礼”吗?被摔得稀烂的礼---它包含着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甚至对社会秩序的协调。礼就是一切问题的制度化,习俗化。对礼,我们唯一可以形容的词就是文明。礼就是文明。
    儒家思想就是使人温和而平静,庄重而老成,让人过着心灵的生活,发自内心的,顺其自然的。因此辜鸿铭认为心灵和智慧的和谐,再加上同情,这就构成了温良,散发出奇迹般的芳香。温良的中华民族,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正是因为他的温良而补充之。中国人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一个悠久的民族,拥有成人的智慧和孩童般的心灵。如此构成永不衰老的民族!伦敦大汉学家,道格拉斯说过,孔子的道德规范满足了中国人的需要!因此,中国人不需要西方人所谓的宗教来安慰心灵。而西方人需要宗教,他是一个动态的民族, 追求永不停息, 竞争无处不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征服自然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同时也征服人类,即同类。恰好相反的是东方文化讲求的是天人合一,企图和谐;人与人之间崇尚的是以和为贵,弥合矛盾,不让它扩大,一个实实在在的静态的民族。动态的西方,则要求的是一味的恣纵,汹涌澎湃的激情波澜,最终必要冲出精神空间,冲向远方或周边,必然把意志转化为相应的行动---外侵!如此一来,这些东西也就应运而生了:飞机,航母,原子弹,两次世界大战,温室效应,网络,后殖民主义,垄断一体化,克隆等等。
    辜氏认为:判断一个文明,一个文化究竟是不是有价值,要看这个文明,这种文化塑造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女人,看所塑造的人的人性怎样。
    中华文明是最辉煌的。因为他塑造出了仁爱的向善的温良的人。这种温良不等于懦弱,不是精神的颓废,不是被阉割的驯良。温良的人们过着心灵的生活,没没有冷酷、没有过激、没有粗野、没有暴力,有的只是和善,童子之心;有的只是仁爱,智慧,它与同情心的和谐,构成了民族的永葆青春!生生不息!
    可是就是在历史车轮转动的时候,我们曾经的“青山绿水,飞流瀑布,才子佳人”变成了今天的“艾滋病,核武器,环境污染的‘现代化’”。
    传统的文明在此时也已被新时代的光芒所掩盖了。于是,人民沿着这条路向下滑动了。
    首先从那场文明悲剧(五四“打倒孔家店”,扔掉中国书,到革“文化”之命)开始,使中国人精神进入空前的虚无:坚定信仰遭到嘲笑,无所信仰则成为自豪的资本;诚实被等同于傻冒,欺骗被认为是一种才能。一些社会学家争相标示,嫖娼卖淫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有经济学家则论证说,贪污腐败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在这些物质的背后,心灵深处却是虑无的。这种虑无蔓延到人们精神的各个层面:个人的信仰,个体的私德与公德,怜悯之心,公民精神等等。
    中国人似乎找不到信仰,道德似乎在堕落,家庭在不断解体,人们的心理越来越焦虑,甚至不乏愤怒,人与人的关系,还有官民关系趋于紧张,甚至敌对,商人间互相欺骗,白衣天使也成了黑心肠,木子美被称为是“个性解放”,庙宇中的和尚、道士热衷于赚取香火钱,学校想方设法地向学生收取费用,教授下海开公司,大学生在校摆地摊,行业协会则巧立名目,向会员企业收费,地方官员也只看GDP… 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越来越狂妄,而对传统文化却越来越丧失信心。
    要有百川归海的不凡品格,就需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我们不能抛弃中国文化,更不能模仿西方文化,我们的中国式阴阳互补综合型思维模式与其二元分割式实有大不同!我们只有保留自身的东西,并将其继承和发展,延续下去,才能成为我们自己。正如龟兔赛跑中,兔子永远都是兔子,也只能是兔子,更不可能因为一时的败落而更名为乌龟!这就是笑话了,也是说不通的。
    我们在疏远和排斥传统文化时,一不小心还遗失了一些东西,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资源被掠夺,血流成河过去不久之时,就有人大口大口地吃着麦当劳,咕噜咕噜地喝着可口可乐,目不转睛地看着好莱坞大片,披着五颜六色的头发,进酒吧、咖啡厅,轰轰烈烈地去过洋节日。最可怕的是,近几代小孩看的动画片全都是进口的(日产,美产的等等)。当韩国人把我们的太极图都放到国旗上时,我们的青少年还为韩剧偶像而疯狂。虽然,这些不会有瘾,当初也极其不习惯,喝着嘴里不舒服,看着演的也听不懂,可我们还是接受了,并习以为常,就像鸦片一样日久上了瘾,无形的隐性渗透,进而达到了阉割民族价值观的目的,使其失去判断力的图谋。 
    出生于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优(忧)男优(忧)女们,在党中央春风般关怀下的新兴人类们,穿着“礼义之邦”的外套,身为标新立异的(大)学生们,还可曾记得母亲教导的“尊师重教”“勤劳节俭”“接人待物”,老师教育的“尊老爱幼”“诚实厚道”“与人为善”,又有多少人继承了这些传统文化的呢?
    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真正出现灭亡有二个标志:
    其一是民族语言、民族文字的吞灭。
    其二是一整套民族价值观都没有了。
    这样,一个民族就真正灭亡了。
    让我们把手放在胸口上,想想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都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还要不要延续,继承和发展下去,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
     二、如何解决危机
    生活在灿烂厚重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我们,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受者,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当传统文化内化为我们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我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这对我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对外来的价值观和文化的侵入,我们不得不重视这种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不能忘记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重要结合。
    首先要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集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孝敬父母、悌爱兄弟是维护家庭;“天下为公,贤能与选,讲信修睦……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类大同世界的最朴素想象。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至理名言,都体现着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这个民族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温良的民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国家、社会在根本利益虽然是一致的,但仍然存在着矛盾。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要用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来解决这个冲突,避免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其次是发扬仁爱精神。孔子把“仁”由西周时的“爱亲”扩展为“爱人”,由家族之爱推广为天下之爱,不但体现了由亲而疏的爱的变化,而且包含着“泛爱众”的质的升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将心比心、以情交情、以诚求诚。爱是情感之双向交流,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②]“仁爱”提倡的是礼让、保民、爱人、尊亲、团结、互助、谦虚、同情等,都是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但是,现在一提到“现代化”,人们往往就与竞争、紧张、高科技、高消费相联系,很少与“人情”挂钩。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在受益于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受害于现代文明:科技发达与人口失控、战争不断;生产力的发展与现代化之进程的同时也加深了竞争的激烈程度;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也俗化了精神领域,淡化了人情关系。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仁爱”精神:热爱人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③]
    再有就是要提倡家庭观念。家庭是在原始社会氏族解体过程中产生,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至今仍存在和发展着的社会最基层组织。在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家庭既是社会基本的生产单位,又是社会婚姻的生活单位,它兼顾赡老扶幼、教育子女等众多的社会职能。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一直是伦理道德的核心。“齐家”思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敬”、“邻里和睦”等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在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西方不良文化观念也在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目前,有部分人对父母口出狂言,视为“保姆”,当作“包袱”,兄弟姐妹竟相托辞不赡养父母,甚至出现虐待、遗弃老人的现象。所以,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以及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就成了当务之急,不仅使千万个家庭其乐融融,而且也将维护社会秩序健康和谐,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是提倡慎言力行,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言与行的关系问题上主张的是“慎言力行”。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确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发扬务实精神,刻苦学习、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将来才能建功立业,成人成才。
    第五是争做“四有”新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佛学、道学为辅的复合型文化。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在儒为“圣人”、在道为“真人”、在佛为“菩萨”。三家理想人格的共同特点就在于:(1)内圣外王,修身治国;(2)重义轻利,克己奉公;(3)积极进取,坚韧不拔。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们,追求当代理想的人格的同时,结合古代理想人格之特点,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必须努力做到以和为贵;忠诚守信;谦虚礼让;自立自强;勤勉敬业;先公后私。这种才是“四有”新人的理想人格,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并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创新,方能自觉做到自爱自重,自主自强,不盲从,不依附,不为他人所奴役,完成真实的自我。
    


    [①]自《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
    [②] 自《离娄下》
    [③] 自《论语·雍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