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侯拒客卿(1) 《史记》卷七十九“范睢蔡澤列傳”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2),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3),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4)。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5),故得此馈(6),令睢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 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7),折胁摺齿(8)。睢详死(9),即卷以箦(10),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11),故僇辱以惩后(12),令无妄言者。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13),伏匿(14),更名姓曰张禄。 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15),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16)。”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17),王稽知范睢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18)。”与私约而去。 王稽辞魏去,过载范睢入秦。至湖(19),望见车骑从西来。范睢曰:“彼来者为谁?”王稽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20)。”范睢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21),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22),因立车而语曰(23):“关东有何变?””曰:“无有。”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24)?无益,徒乱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别去。范睢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25),乡者疑车中有人(26),忘索之。”于是范睢下车走,曰:“此必悔之。”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睢入咸阳。 已报使,因言曰:“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27)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28)。待命岁余。 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29)。南拔楚之鄢、郢,楚怀王幽死于秦(30)。秦东破齐。湣王尝称帝(31),后去之。数困三晋(32)。厌天下辩士,无所信。穰侯、华阳君(33),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而泾阳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34)。穰侯相,三人者更将(35),有封邑(36),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及穰侯为秦将,且欲越韩、魏而伐齐纲寿,欲以广其陶封。范睢乃上书曰: 臣闻明主立政(37),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38)。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39),有能者亦不得蔽隐(40)。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益利其道(41);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42)。语曰:“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43),而要不足以待斧钺(44),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哉(45)!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独不重任臣者之无反复于王邪(46)? 且臣闻周有砥砨(47),宋有结绿(48),梁有县藜(49),楚有和朴(50),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51),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52)?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者(53),何也?为其割荣也(54)。良医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55),虽舜、禹复生,弗能改已。语之至者(56),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概于王心邪(57)?亡其言臣者贱而不可用乎(58)?自非然者,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间,望见颜色59。一语无效,请伏斧质(60)。 于是秦昭王大说(61),乃谢王稽(62),使以传车召范睢(63)。 于是范睢乃得见于离宫(64),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65)。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缪为曰(66):“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67)。昭王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68),谢曰:“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69),会义渠之事急(70),寡人旦暮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窃闵然不敏(71),敬执宾主之礼(72)。”范睢辞让。是日观范睢之见者(73),群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74)。 秦王屏左右(75),宫中虚无人。秦王跽而请曰(76):“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77)。有间(78),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睢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若是者,交疏也(79)。已说而立为太师(80),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81)。乡使文王疏吕尚而不与深言(82),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业也。今臣羁旅之臣也(83),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84),处人骨肉之间(85),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大王信行臣之言(86),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87),漆身为厉被发为狂不足以为臣耻(88)。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89),三王之仁焉而死(90),五伯之贤焉而死(91),乌获、任鄙之力焉而死,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92),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其口,厀行蒲伏(93),稽首肉袒(94),鼓腹吹篪(95),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96)。使臣得尽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之说行也,臣又何忧?箕子、接舆漆身为厉,被发为狂,无益于主。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97),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有何耻?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98),莫肯乡秦耳(99)。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于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100),终身迷惑,无与昭奸(101)。大者宗庙灭覆(102),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臣死而秦治,是臣死贤于生(103)。”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辟远(104),寡人愚不肖(105),先生乃幸辱至于此,是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106)。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是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是!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睢拜,秦王亦拜。 范睢曰:“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107),右陇、蜀,左关、阪,奋击百万(108),战车千乘(109),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民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此王者之民也。王并此二者而有之(110)。夫以秦卒之勇,车骑之众,以治诸侯(111),譬若施韩卢而搏蹇兔也(112),霸王之业可致也,而群臣莫当其位。至今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秦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 然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恐,未敢言内(113),先言外事(114),以观秦王之俯仰(115)。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116),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也(117),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亲也(118),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于计疏矣(119)。且昔齐湣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120),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121),君臣之不和也,兴兵而伐齐,大破之。士辱兵顿,皆咎其王(122),曰:‘谁为此计者乎?’王曰:‘文子为之’(123)。大臣作乱,文子出走。故齐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124)。此所谓借贼兵而赍盗粮者也(125)。王不如远交而近攻(126),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127),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128),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129,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130)。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131)。”昭王曰:“吾欲亲魏久矣,而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对曰:“王卑词重币以事之;不可,则割地而赂之;不可,因举兵而伐之。”王曰:“寡人敬闻命矣。”乃拜范睢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睢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 【作者介绍】 穰(ráng)侯:即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受封于穰(今河南邓县),故称穰侯,后又加封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穰侯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秦昭王23年(公元前284),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秦昭王41年(前266),被秦昭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注释】 (1)客卿: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始于秦国,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客卿”。后亦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2)范睢:(?-前255年),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游说秦昭王任用客卿后任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秦赵长平之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游说:古时策士奔走各国,凭口才劝说君主接受其政治主张。说:劝说。 (3)自资:自己筹集费用。 (4)报:回报,结果。 (5)阴事:密秘事情。 (6)馈:赠送的礼物。 (7)笞:用竹板、荆条抽打。 (8)摺(lā,拉):折断,毁掉。 (9)详:通“佯”。假装。 (10)箦(zé,责):竹席。 (11)溺:同“尿”。 (12)僇:通“戮”,羞辱。 (13)操:携带。 (14)伏匿:躲藏。 (15)诈:假装。卒:差役。 (16)见:同“现”。出现,出来。 (17)究:到底,完了。 (18)三亭南:三亭冈的南边。三亭:冈名。一说“三亭南”当为“三亭冈”。《正义》按:“三亭冈在山部中名也,盖‘冈’字误为‘南’。” (19)湖:函谷关西侧城邑名。 (20)穰侯:见“作者介绍”。行:巡行。 (21)内:同“纳”。收容。 (22)劳:慰问。 (23)立车:停车。 (24)诸侯客子:指诸侯国中的说客游子。含轻蔑之意。 (25)见事迟:处事多疑。迟:犹疑。(26)乡者:刚才。乡,同“向”。 (27)危于累卵:比喻情况十分危险。累:堆;卵:蛋。 (28)舍:安置在客舍。食(sì,寺)草具:给粗劣的饭食吃。草:粗劣;具:饭食。 (29)昭王已立三十六年:指前271年。 (30)幽:囚禁。 (31)湣王尝称帝:指前288年,秦魏冉约齐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齐湣王称帝两个月即自行取消帝号。 (32)数:屡次。三晋:指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各立为国,故称“三晋”。 (33)华阳君:即芈戎。 (34)泾阳君: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索隐》谓“名悝”;卷五《秦本纪》《索隐》谓“名市”。高陵君: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索隐》谓“名显”;卷五《秦本纪》《索隐》谓“悝号高陵君”。(35)更将:更番担任将领。 (36)封邑:诸侯国君封赐臣属的领地。 (37)立政:推行政事。 (38)治众:指管理事务多。 (39)当职:在位任职。 (40)蔽隐:遮挡,埋没。 (41)愿行:希望推行。益:更,更加。利其道:使这种主张达到目的。利:达。 (42)无为:无作用,无意义。 (43)椹质:砧板,古代一种用作斩首的刑具。 (44)要:同“腰”。 (45)疑事:疑惑不定的事理、主张。 (46)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难道不重视推荐我的王稽对您的担保吗?任臣者,荐任我的人,指王稽;无反复:指担保,负责到底。《战国策·秦三》鲍彪注:“保任人必保其后,后不如言,则为反复。” (47)砥砨(è,厄):美玉名。 (48)结绿:美玉名。 (49)县(xuán,玄)藜:又称“悬藜”,美玉名。 (50)和朴: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朴,通“璞”。 (51)失:指失于鉴别。 (52)厚国家:使国家富强。厚:富。 (53)擅厚:独自豪富。 (54)割荣:郭嵩焘《史记札记》:“谓割削其国以自荣。” (55)少:稍,微。 (56)至:深。 (57)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想来是我愚笨而不符合大王的心意吧?概,张衍田《史记正义佚文辑校》谓:“概,犹平也。” (58)亡其:还是。不可用:不足取信。 (59)望见颜色:指正面拜见。 (60)伏:受到。斧质:刑具,指斧钺和椹质。 (61)说:同“悦”。 (62)谢:道歉。 (63)传车:载送宾客的车。 (64)离宫:帝王在正式宫殿之外所筑供游处的宫室。 (65)永巷:通往内宫的道路。 (66)缪为:乱说。缪,通“谬”;为,通“谓”。 (67)感怒:激怒。 (68)延迎:迎接进来。延:引进。 (69)身:亲身。受命:接受教导。 (70)义渠之事:《战国策·秦三》吴师道补正鲍彪注曰:“《大事记》,赧王四十四年,秦灭义渠。《汉·匈奴传》,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太后计杀王于甘泉。”义渠,古西戎国名。 (71)闵然:昏昧,糊涂。敏:聪敏。 (72)执:行。 (73)见:谒见。 (74)洒(xiǎn,显)然:敬畏的样子。 (75)屏:使退避。 (76)跽:长跪,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77)唯:表应答的声音,相当于“嗯”、“是”。 (78)有间:隔了一会儿。 (79)疏:生疏。 (80)已说:《战国策·秦三》作“已一说”。说,陈述、述说。 (81)收功:得到辅佐之力。 (82)乡使:假使先前。乡(鄉),通“向(嚮)”,早先、以前。 (83)羁旅:寄居异国他乡。 (84)匡:扶正、补救。 (85)处人骨肉之间:指处在昭王同其母宣太后、其舅穰侯的骨肉关系之间。 (86)信:果真。 (87)亡:流亡。 (88)漆身为厉(lài,赖):以漆涂身,使遍生癞疮。厉,同“癞”。被发为狂:披头散发,装疯卖傻。被,同“披”。 (89)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90)三王:通常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91)五伯:又作“五霸”。春秋时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的五个诸侯盟主。其说不一,通行的手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92)橐:口袋。 (93)厀行蒲伏:用手和膝在地上爬行。厀,一作“膝”;蒲伏,同“匍匐”。 (94)稽首:古代最恭敬的跪拜礼。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肢体。 (95)篪(chí,池):古代竹管乐器,似笛。 (96)伯:诸侯盟主。 (97)同行:同路。指同样遭遇。 (98)杜口裹足:闭口不言,止步不前。杜:堵塞。 (99)乡:同“向”,面向。 (100)阿保:指近臣。 (101)昭奸:辨明邪恶。昭:显明。 (102)宗庙:指代国家。 (103)贤:胜过。 (104)辟:偏僻。 (105)不肖:不贤。 (106)慁(hùn,诨):烦劳。 (107)带:被环绕。 (108)奋击:指勇于搏击的士兵。 (109)乘:古代四马一车叫“乘”。 (110)二者:指地利与人和。 (111)治:制伏。 (112)施:放。韩卢:韩国的壮犬名。蹇(jiǎn,减):跛足。 (113)内:指宫廷内部太后擅权事。 (114)外事:指穰侯对外用兵之策等。 (115)俯仰:低头和抬头。这里喻指动向、态度。 (116)意:意料,猜想。 (117)悉:尽遣。 (118)与国:友好国家。 (119)疏:疏忽,不周密。 (120)辟:开辟,扩大。 (121)罢:疲惫困顿。罢,通“疲”,困。 (122)咎:归罪,责怪。 (123)文子:即孟尝君田文。 (124)肥:使获厚利。 (125)借贼兵而赍(jī,汲)盗粮:把兵器借给盗贼,把粮食送给强盗。 (126)远交而近攻:范睢为秦国谋划的外交策略,即结交远邦攻伐近国。 (127)附:归附。 (128)中国:即中原。枢:关键、中心部位。 (129)楚强则附赵:楚国强大就亲近赵国。附:亲附。 (130)币:指礼物,如玉、马、皮、帛等。 (131)虏:收服。 【翻译】 范睢是魏国人,字叔。他曾周游列国希图那里的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而有所作为,但没有成功,便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混事。 有一次,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睢也跟着去了。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睢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睢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睢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睢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所以才得到这种馈赠,于是他让范睢收下牛肉美酒之类的食品,而把黄金送回去。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嫉恨范睢,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宰相。魏国的宰相是魏国公子之一,叫魏齐。魏齐听了后大怒,就命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荆条抽打范睢,打得范睢胁折齿断。当时范睢假装死去,魏齐就派人用席子把他卷了卷,扔在厕所里。又让宴饮的宾客喝醉了,轮番往范睢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惩一警百,让别人不准再乱说。卷在席里的范睢还活着就对看守说:“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看守有意放走范睢就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人扔掉算了。可巧魏齐喝得酩酊大醉,就顺口答应说:“可以吧。”范睢因而得以逃脱。后来魏齐后悔把范睢当死人扔掉,又派人去搜索范睢。魏国人郑安平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带着范睢一起逃跑了,他们隐藏起来,范睢更改了姓名叫张禄。 在这个时候,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正到魏国。郑安平就假装当差役,侍候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贤能的人士可愿跟我一起到西边去吗?”郑安平回答说:“我的乡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谈谈天下大事。不过,他有仇人,不敢白天出来。”王稽说:“夜里你跟他一起来好了。”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两个人的话还没谈完,王稽就发现范睢是个贤才,便对他说:“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着我。”范睢与王稽暗中约好见面时间就离去了。 王稽辞别魏国上路后,经过三亭冈南边时,载上范睢便很快进入了秦国国境。车到湖邑时,远远望见有一队车马从西边奔驰而来。范睢便问:“那边过来的是谁?”王稽答道:“那是秦国国相穰侯去东边巡行视察县邑。”范睢一听是穰侯便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最讨厌收纳各国的说客,这样见面恐怕要侮辱我的,我宁可暂在车里躲藏一下。”不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向王稽道过问候,便停下车询问说:“关东的局势有什么变化?”王稽答道:“没有。”穰侯又对王稽说:“使臣先生该不会带着那般说客一起来吧?这种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王稽赶快回答说:“臣下不敢。”两人随即告别而去。范睢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处理事情多有疑惑,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人,可是忘记搜查了。”于是范睢就跳下车来奔走,说:“这件事穰侯不会甘休必定后悔没有搜查车子。”大约走了十几里路,穰侯果然派骑兵追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人,这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睢进了咸阳。 王稽向秦王报告了出使情况后,趁机进言道:“魏国有个张禄先生,此人是天下难得的能言善辩之士。他说’秦王的国家处境危险已到了层层堆蛋的地步,能采用我的方略便可安全。但需面谈不能用书信传达’。我所以把他载到秦国来。”秦王不相信这套话,只让范睢住在客舍,给他粗劣的饭食吃。就这样,范睢等待秦王接见有一年多。 当时,秦昭王已经即位三十六年了。秦国在南面夺取了楚国的鄢、郢重镇,楚怀王已在秦国被囚禁而死。在东面攻破了齐国。此前齐愍王曾经自称东帝,不久又取消了这个帝号。还曾多次围攻韩、赵、魏三国,扩张了领土。昭王武功赫赫,因而讨厌那些说客,从不听信他们。 穰侯、华阳君是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而泾阳君、高陵君都是昭王的同胞弟弟。穰侯担任国相,华阳君、泾阳君和高陵君更番担任将军,他们都有封赐的领地,由于宣太后庇护的缘故,他们私家的富有甚至超过了国家。等到穰侯担任了秦国将军,他又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想借此扩大他的陶邑封地。为此,范睢就上书启奏秦王说: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推行政事,有功劳的不可以不给奖赏,有才能的不可以不授官职,劳苦大的俸禄多,功绩多的爵位高,能管众多事务的官职大。所以没有才能的不敢担当官职,有才能的也不会被埋没。假使您认为我的话可用,希望您推行并进一步使这种主张得以实现;如果认为我的话不可用,那么长久留我在这里也没有意义。俗话说:“庸碌的君主奖赏他宠爱的人而惩罚他厌恶的人;圣明的君主就不这样,奖赏一定施给有功的人,刑罚一定判在有罪人的身上。”如今我的胸膛耐不住铡刀和砧板,我的腰也承受不了小斧和大斧,怎么敢用毫无根据疑惑不定的主张来试探大王呢?即使您认为我是个微贱的人而加以轻蔑,难道就不重视推荐我的人对您的担保吗? 况且我听说周室有砥砨,宋国有结缘,魏国有县藜,楚国有和氏璞玉,这四件宝玉,产于土中,而著名的工匠却误认为是石头,但它们终究成为天下的名贵器物。既然如此,那么圣明君主所抛弃的人,难道就不能够使国家强大吗? 我听说善于中饱私囊的大夫,是从诸侯国中取利;善于使一国富足的诸侯,是从其他诸侯国中取利。而天下有了圣明的君主那么诸侯就不得独自豪富,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它们会削割国家而使自我显贵。高明的医生能知道病人的生死,圣明的君主能洞察国事的成败,认为于国家有利的就实行,有害的就舍弃,有疑惑的就稍加试验,即使舜和禹死而复生,也不能改变这种方略。要说的至深话语,我不敢写在书信上,一些浅露的话又不值得您一听。想来是我愚笨而不符合大王的心意吧?还是推荐我的人人贱言微而不值得听信呢?如果不是这样,我希望您赐给少许游览观赏的空闲时间,让我拜见您一次。如果一次谈话没有效果,我请求伏罪受死刑。 读了这封书信,秦昭王心中大喜,便向王稽表示了歉意,派他用专车去接范睢。 这样,范睢才得以去离宫拜见秦昭王,到了宫门口,他假装不知道是内宫的通道,就往里走。这时恰巧秦昭王出来,宦官发了怒,驱赶范睢,喝斥道:“大王来了!”范睢故意乱嚷着说:“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他想用这些话激怒秦昭王。昭王走过来,听到范睢正在与宦官争吵,便上前去迎接范睢,并向他道歉说:“我本该早就向您请教了,正遇到处理义渠事件很紧迫,我早晚都要向太后请示,现在义渠事件已经处理完毕,我才得机会向您请教。我这个人很糊涂、不聪敏,让我向您敬行一礼。”范睢客气地还了礼。这一天凡是看到范睢谒见昭王情况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是肃然起敬的。 秦昭王喝退了左右近臣,宫中没有别的人。这时秦昭王长跪着向范睢请求说:“先生怎么赐教我?”范睢说:“嗯嗯”。停了一会,秦昭王又长跪着向范睢请求说:“先生怎么赐教我?”范睢说:“嗯嗯。”像这样询问连续三次。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终究也不赐教我了吗?”范睢说:“不敢这样。我听说从前吕尚遇到周文王时,他只是个渭水边上钓鱼的渔夫罢了。像他们这种关系,就属于交情生疏。但文王听完他的一席话便立他为太师,并立即用车载着他一起回宫,就是因为他的这番话说到了文王的心坎里。因此文王便得到吕尚的辅佐而终于统一了天下。假使当初文王疏远吕尚而不与他深谈,这样周朝就没有做天子的德望,而文王、武王也就无人辅佐来成就他们统一天下的大业了。如今我是个寄居异国他乡的臣子,与大王交情生疏,而我所希望陈述的都是匡扶补正国君的大事,我处在大王与亲人的骨肉关系之间来谈这些大事,本愿进献我的一片愚诚的忠心可不知大王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大王连续三次询问我而我不敢回答的原因。我并不是害怕什么而不敢说出来。我明知今天向您陈述主张明天就可能伏罪受死,可是我决不想逃避。大王果真照我的话办了,受死不值得我忧患,流亡不值得我苦恼,就是漆身生癞,披发装疯我也不会感到羞耻。况且,像五帝那样的圣明终不免死去,三王那样的仁爱也不免死去,春秋五霸那样的贤能都死了,乌获、任鄙那样力大无比难免一死,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那样勇猛威武也一个个死去了。由此可见,死亡这是每个人必不可免的。处于明了必然死去的形势下,能够对秦国有少许补益,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我又担忧什么呢!过去伍子胥被装在口袋里逃出了昭关,路上夜里行走,白天隐藏,走到陵水,连饭也吃不上了,只好爬着行走,裸出上身,叩着响头,鼓起肚皮吹笛子,在吴国街市上到处行乞讨饭,可后来终于振兴了吴国,使阖闾成为霸主。假使我能像伍子胥一样极尽智谋效忠秦国,就是再把我囚禁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这样我的主张实行了,我又担忧什么呢?过去箕子、接舆漆身生癞,披发装疯,可是对君主毫无益处。假使我也跟箕子有同样的遭遇披发装疯,可是能够对我认为贤能的君主有所补益,这是我的最大荣幸,我又有什么耻辱的?我所担忧的,只是怕我死后,天下人看见我为君主尽忠反而遭到死罪,因此闭口停步,没有谁肯向秦国来罢了。现在您在上面害怕太后的威严,在下面被奸佞臣子的惺惺作态所迷惑,自己身居深宫禁院,离不开左右近臣的把持,终身迷惑不清,也没人帮助您辨出邪恶。长此下去,从大处说国家覆亡,从小处说您孤立无援岌岌可危,这是我所担忧的,只此而已。至于说困穷、屈辱一类的事情,处死、流亡之类的忧患,我是从不害怕的。如果我死了而秦国得以大治,这是我死了比活着更有意义。”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怎么说呢!秦国偏僻远处一隅,我本人愚笨无能,先生竟屈尊光临此地,这是上天恩准我烦劳先生来保存我的先王的遗业啊。我能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正是上天恩赐我的先王,而不抛弃他们的这个后代啊。先生怎么说这样的话呢!从这以后,事情无论大小,上至太后,下到大臣,有关问题希望先生毫无保留地给我以指教,不要再怀疑我了。”范睢听了后打躬行礼,秦昭王也连忙还礼。 范睢说:“大王的国家,四面都是坚固的要塞,北面有甘泉高山、谷口险隘,南面环绕着泾、渭二水,右边是陇山、蜀道,左边是函谷关、肴阪山,雄师百万,战车千辆,有利就进攻,不利就退守,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好地方啊。百姓不敢因私事而争斗,却勇敢地为国家去作战,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好百姓啊。现在大王同时兼有地利、人和这两种有利条件。凭着秦国士兵的勇猛,战车的众多,去制伏诸侯,就如同放出韩国壮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那样容易,建立霸王的事业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可是您的臣子们却都不称职。秦国到现今闭关固守已经十五年,之所以不敢伺机向崤山以东进兵,这都是因为穰侯为秦国出谋划策不肯竭尽忠心,而大王的计策也有失误之处啊,”秦昭王长跪着说:“我愿意听一听我的失策之处”。 可是范睢发觉谈话时周围有不少偷听的人,心里惶惑不安,不敢谈宫廷内部太后专权的事,就先谈穰侯对诸侯国的外交谋略,借以观察一下秦王的态度。于是凑向昭王面前说:“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个好计策。出兵少就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反会损害秦国自己。我猜想大王的计策,是想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尽遣兵力来协同秦国,这就违背情理了。现在已经看出这两个友国实际并不真正亲善,您却要越过他们的国境去进攻齐国,合适吗?这在计策上考虑太欠周密了。况且曾有过这种失算的先例,先前齐愍王向南攻打楚国,杀楚军、斩楚将,开辟了千里之遥的领土,可是最后齐国连寸尺大小的土地也没得到,难道是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形势迫使它不可能占有啊。各诸侯国看到齐国已经疲惫困顿国力大衰,国君与臣属又不和,便发兵进攻齐国,结果大败齐国。齐国将士受辱溃不成军,上下一片责怪齐王之声,说:’策划攻打楚国的是谁?’齐王说:’是田文策划的。’于是齐国大臣发动叛乱,田文被迫逃亡出走。由此可见齐国大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耗尽兵力攻打远方的楚国反而使韩、魏两国从中获得厚利。这就叫做把兵器借给强盗,把粮食送给窃贼啊。大王不如结交远邦而攻伐近国,这样攻取一寸土地就成为您的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也就成为您的一尺土地。如今放弃近国而攻打远邦,不也太荒谬了吗?再说,过去中山国领土有方圆五百里,赵国独自把它吞并了,功业建成,名声高杨,利益到手,天下没有谁能侵害它。现在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天下,就必须先亲近中原国家把它作为掌握天下的关键,以此威胁楚国、赵国。楚国强大您就亲近赵国,赵国强大您就亲近楚国,楚国、赵国都亲附您,齐国必然恐惧了。齐国恐惧,必定低声下气拿出丰厚财礼来奉事秦国。齐国亲附了秦国,那么韩、魏两国便乘势可以收服了。”昭王说:“我早就想亲近魏国了,可是魏国是个翻云覆雨变化无常的国家,我无法同它亲近。请问怎么才能亲近魏国?”范睢回答道:“大王可以先说好话送厚礼来靠拢它,不行的话,就割让土地收买它;再不行,寻找机会发兵攻打它。”昭王说:“我就恭候您的指教了。”于是授给范睢客卿官职,同他一起谋划军事。终于听从了范睢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评说】 上一篇《李斯谏逐客》说到秦王嬴政十年下令驱逐客卿,表面上看是由于郑国事件而触发,实际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从此篇《穰侯拒客卿》来看,远在昭王之世,以穰侯魏冉为代表的秦国皇族贵胄,为了擅权专政,就极力排斥客卿。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为了保住自己的禄位,他严防客卿进入秦国,其理由是“无益,徒乱人国耳。”当秦国使魏的使者王稽载范睢入秦,与他路遇时,他直接审问王稽“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然后又回过头来检查其车辆。在当时的秦国,这股拒客卿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他受秦昭王召见入宫,被宦官拦下;他与秦王对谈,又有人在旁窃听。但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一一规避了风险,又凭着他的高瞻远瞩和能言善辩在外交上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终于达到了目的: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包括穰侯魏冉的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范睢任相后采取远交近攻,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打破六国的连横盟约。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 但在范雎身上也彰显出战国策士的功利观,他们凭着自己的才干尤其是能说会道,一心说动人主以获取名利。朝秦而暮楚,楚才而晋用。并无国家和忠诚观念。范雎为人睚眦必报,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以报其恩。为人又嫉贤妒能: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前255年,他的恩人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李斯的下场更惨:在他被秦二世腰斩前曾对他的儿子慨叹说:“我俩再也不能携黄犬,出东门,逐狡兔了” 此篇选自《史记》这是一篇相当生动,富于艺术魅力的传记作品,它的写法几乎近于小说。首先,叙事波澜起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如写范睢脱险一节,由范睢遭到毒打到他佯装死去,再到他被抛到荒野,最后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情节一波三折,而范睢顽强、机智的性格便在情节的展开中刻画出来。再如,写范睢入秦巧避穰侯,以及他乔装引诱须贾入宫等也都极尽曲折之妙,读来引人入胜。其次,运用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形象也极为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