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毛泽东的诗书与他的画知音

http://www.newdu.com 2018-01-05 中国书画网 周文昭 参加讨论

     
    傅抱石 关山月 《毛泽东 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9月5日 人民大会堂藏
    今年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24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乃至世界历史格局发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毛泽东,并通过艺术家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作品,理解一个画家眼中的毛泽东形象。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境界辽阔苍茫,具有力拔山兮的雄浑气魄,同时又充满了乐观积极的不凡气度,彰示了一位政治家的胸襟,而家书情词,亦写得情感真挚,动人心魄。无情未必真丈夫。在风云多变的历史星空下,毛泽东作为一位诗人,伫立在大地,抒发着对历史人物、对当代境况、对人间真情的多维度情愫,从中我们窥探出一位伟人的多棱面的光华。
    毛泽东是经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物,但是终其一生不写白话文诗,钟情于古典诗词,这与他早年的教育密不可分。他幼年接受正统的私塾教育,诵读诗词,临写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王羲之《兰亭序》书帖等,有此基础,早期作品书风整饬规矩,但已经蕴含着自己的法度,后期倾慕于张旭、黄庭坚之草书,尤爱祝允明行草,遂多加练习并出自己风格。
    书体中的真、草、隶、篆中,似乎只有草书方能传达出毛泽东的雄浑伟茂,洒脱狂放。毛泽东的草书至中年以后,渐成一体,摆脱了书帖的束缚,自出机枢。其结体长短相伴,大小参差,倾侧跌宕,一路风行;其用笔纵横潇洒,笔断意连,刚柔相济而一气呵成;其势如破竹,想落天外,大气滂沱而出奇制胜,集才情、灵动、霸气于一体,自创“毛体”书法。
    字如其人,如果以书法家的身份来比称,另一气质的宋徽宗则创“瘦金体”。瘦金体源于二薛、褚遂良楷书而自成一格,将楷书的端庄丰丽变为铁画银钩,瘦直挺拔。横竖之间出尘脱俗,撇捺则如切刀匕首,锋芒毕露,这是宋徽宗的不羁之处;笔势如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整篇书法工整之中蕴含锋利,仍流量出一国之君的不凡气度。他的书与画,烙印着他的本质。终究,徽宗是位更文人的帝王,选择楷书与工笔,与他的气质相偕,正如毛泽东选择草书,与自身的抒情需要相吻合。
    而与毛泽东书法诗词相契合的画意作品,莫过于画家傅抱石的创作了。傅抱石的作品,气势滂沱、大开大阖、风起云涌,画面激情勃发,正是毛泽东诗词极其契合的阐释,诗词与画意相得益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合二为一,堪称佳作。
    我们遴选出如下佳作,与读者共飨之。 
     
    毛泽东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傅抱石《沁园春·雪》词意 1958年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傅抱石《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图》 1950年9月20日 南京私人藏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傅抱石 《毛泽东 更喜岷山千里雪》1953年7月 南京博物院藏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傅抱石 《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图》 1958年7月 南京博物院藏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傅抱石 《毛泽东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1958年12月
    
    七律二首 送瘟神 
    1958.07.01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傅抱石 《毛泽东 送瘟神之一 诗意图》1958年11月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
    
    傅抱石 《毛泽东 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7月 南京博物院藏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傅抱石《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1958年11月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 词意》 1965年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傅抱石 《毛泽东 井冈山词意》
    
    傅抱石《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 词意图》1964年1月 南京博物院藏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傅抱石《毛泽东 到韶山 诗意图》1960年5月 南京博物院藏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傅抱石《毛泽东 龙蟠虎踞今胜昔》1960年5月 南京博物院藏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961.09.09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傅抱石《毛泽东 无限风光在险峰》1964年作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傅抱石《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 词意图》1964年 南京博物院藏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傅抱石《毛泽东 芙蓉国里尽朝晖》1964年8月 南京博物院藏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傅抱石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意 乾坤赤》1964年3月1日 南京博物院藏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傅抱石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词意图》1965年1月 南京博物院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