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王副主席这样荼毒中国汉字,叫人抓狂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深圳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虽然旷世天灾面前涌现了无数感人的文学作品,也有卑劣的样本迅速流传,刺激和丰富人民的感情波澜。
    日前,山东《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发表了诗人王兆山的两首词,引起网民和读者的广泛议论。
    选调、押韵、平仄皆属格律范围,词更在讲格律之外还有乐感要求。当年辛稼轩的词很受诟病,按李易安的说法词不能仅仅押韵,还有清浊的问题,还有C调D 调。所以认识了ABC,不等于懂英语,没一百首前辈的杰作在胸,就仓促照虎画虫任意糟蹋文化遗产,真比文青还文青,但这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弊病。
    “银鹰战车救雏犊”,压缩得比赵家馅饼密实,“魄!魄!魄!”的句法,可能是梨花体的N代升级版, 这样荼毒中国汉字,叫人抓狂!然而赵丽华内容里还是零缺点的。言为心声,关键是那精神世界令人跌落眼镜的可耻。
    古代曾有很肉麻的句子:“小的梅花见大人”,——那是严重亵渎了植物。揣摩上意和粉饰太平的那点歪心思,呈现在曾经瑰丽曾经温润的词牌里,实在叫人暴怒,那一刻我们恨不能都是瞎子。楼崩灵折村消屯破之后,吟句者还念念不忘“盛会”,其恶俗的意义在于形容不当,在于煞风景,在于哪壶不开提哪壶,在于和普天的悲痛唱反调。“纵做鬼,也幸福”,多么冷酷绝情,难怪网友说:简直不是人写的。
    由胡适而赵丽华老师的“口语诗”传统,加上于丹心灵鸡汤式的解读经典,都属于小巫和大巫,让社会飘荡着一种腻粉俗芳,使消毒的过程漫长而艰难;矫揉造作毕竟也属自然生态链条;小巫或许也连累大巫,——两者不是一回事。“左军叔,右警姑,”——就不说他们是人民的儿女他们在报恩;“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代人揣想其实是情不自禁表态,习惯性歌舞升平;所谓推己及人,拿死人垫背,代逝者发声,这是何等狂妄无知和冷血。他已经绝迹了道德情感,恻隐之心,连鳄鱼泪都不洒,就是渲染快乐。
    世上有N多种更体面和更有荣耀事业,干嘛费力选“填词”这活儿呢?结果弄成了走光和裸奔,成了众矢之的……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一位“诗囚 ”远胜一万打“诗奴”、“诗衙”啊!因为他有痛苦,他有感受,没有将别人的悲剧化为自己的闲扯。好诗词之所以带给我们感悟和震撼,因为是激情、柔情、热情油然而发,使之千古传唱,国家不幸诗人幸,正说的这规律。
    不要在人民的痛苦面前闭上眼睛,不要在凡人的伤口撒盐!诗词本质意义上说, 是人民的财产,——就互动和“群”、“观”、“怨”作用说,今天被这样滥用和糟蹋,简直倒退到极致。
    愤怒固然会伤损理智,但今天丑类竞出,一阵阵的普天同愤,有洗礼意义。地震深刻地改变了生活。突发事件也锻炼了真假愤青的理智与感情。那也好啊,上升者为星宿,下坠者变药渣。明明是来自普通百姓的基层干部,心理定势和悲喜表达却和人民大众的情绪大相径庭格格不入,是心灵的矮化,是天然的被淘汰者。
    好在真正的民间完全两样。更美丽的心声不胫而走被人们传诵,如今遍洒江南雨,且为斯民哭健儿。那才是希望所在温暖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