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报章对鲁迅笔下的“猹”猜议不休,或认为“土著野生动物”,或认为是刺猬,甚至有人说“猹”是皖南等地区方言中的“蛇”。那么,“猹”究竟是什么动物? 鲁迅的《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的作品很多篇章被译成多国文字,这篇也不例外。前苏联有位的翻译家,在把《故乡》译成俄文时,让“猹”给难住了:它是一种什么动物?翻译家查遍了动物学书籍,也没有查到“猹”的记载。 别说外国人,就连国内的一些学者也搞不清“猹”是什么东西。于是,有人根据小说里的叙述妄加推测,一些研究者干脆对“猹”避而不谈。 笔者近日查阅资料了解到,鲁迅曾自破“猹”之谜:“猹”是鲁迅根据家乡人的发音,生造出来的一个字。 那么,“猹”是什么动物?前面提到的前苏联翻译家曾专程请教过周建人。但周建人也搞不清楚“猹”为何动物。翻译家只好写信给鲁迅先生的一位好友,托他向鲁迅本人请教“猹”的来龙去脉。 鲁迅对此事极为重视,当即回信:“猹”是他生造的字,是一种偷瓜的小动物,“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后来,又有学者向闰土的孙子求证此事,证实“猹”确实就是“獾”! 于是真相大白,《现代汉语词典》里便多了一条关于“猹”的注释。(钱国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