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刘海”轶事:额前青丝美人秀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天津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上世纪初,额头前垂下的“刘海”,曾是女性颇为时尚的发型。街上可见的“刘海”或长或短、或厚或薄、或圆或方,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也使女性的温婉与妩媚得到充分显示。
    有关“刘海”起源的众多说法,比较靠谱的是,“刘海”原是古时孩子额前所留的头发。因为那时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头发大都是自然下垂的。但男女孩童所留头发有所区别:男童所留的是额上左右两角的胎发,称之为“兆”;女童留的是垂于额头中央的胎发,叫做“髦”。所以“兆”和“髦”就是最初的“刘海”。后来有的女子到成年以后,为了美观起见,借用了孩提时代的发型并将其改造,就成了现在所说的“刘海”。
    历史上中国人的发式,始终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因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样的观念时刻主导着人们的发型选择,所以头发是轻易不能剪的。津城被迫开埠后,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传入天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人。人们意识到有些装束要求,是不必要的陋俗。其中,包括为表现“孝”道而蓄留的垂地的长发,既不美观又不方便。于是,年轻学生们率先剪掉拖在脑后的“大辫子”。与此同时,巾帼不让须眉。一些年轻女子,在不碰触女子长发这一传统底线的同时,悄悄地放下一绺余发,将其剪短,覆于额际,衬托出清丽羞涩的容颜。这样的美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很快,“刘海”开始在各个年龄段的妇女中流行起来。对于这一风尚,清朝李伯元在其《文明小史》第十九回有如此记载:“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剪刘海,下面散腿。”这之后,随着中国赴日留学人员的增多,日式“刘海”发型和技术传入中国,专门为“刘海”做成隆起形状的卷发工具,开始出现在中国女子的闺房中。
    此时,“剪发易服”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时代发展的脚步,使中国妇女们可以完全将进行美丽探索的活动放置于光天化日之下,而不必再像以往那样偷偷摸摸,谨小慎微了。因此各种“刘海”较之清末,款式更加丰富,风格更加活泼。据了解,当时的天津,女人们选择“刘海”款式往往和自身职业气质有关。初为人妇的女人,一般选择“一撮式”或“八字形垂丝式”“刘海”来衬托俏丽妩媚;待嫁闺中的少女,通过“倒锥形刘海”来表现文静清丽的气质;新式学堂的女学生,则普遍选择来自日本的东洋“一字式刘海”来渲染整洁大方;从事文职工作的职业女性,理智地选择富有端庄优雅风格的“倒扇形”或“梨花式”“刘海”来透露职业素养;而对于一些超前卫的女人而言,以碎短为特征的“满天星”式“刘海”,是凸显利索爽朗时代感的最好武器。一时间,女人头上五花八门的“刘海”成为天津妇女渴望自由解放的心灵告白。
    可能,这道曾经在上世纪初天津街头匆匆闪过的风景只是当时中国“刘海”大观园中的冰山一角,但它背后的历史告诉人们,传统本身就具有相对性,当今仍然被国人视为传统的“刘海”,其实对于它产生并风行的100年前那个时代,本身就具有反传统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