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在中外大片云集的暑期档上映,并不多见。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海上传奇》从戛纳国际电影节载誉归来后,即投身暑期档公映。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海上传奇》票房不佳,观众有限。不过,该现象并不能归类为“墙内开花墙外香”,基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审美差异固然存在,但纪录片在我国并非没有观众。此外,《海上传奇》并非个案,每年进入院线放映的纪录片屈指可数,并且几乎没有盈利的。 那么,纪录片市场是否需要培养?纪录片的功能是否依然停留在教科书的层面?是否应当把纪录片与故事片放在一起竞争?还是需要为纪录片设立专门的放映院线?纪录片如何能吸引更多的观众?纪录片能否故事片化?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隔着的是一道篱笆,还是一堵墙?为打开这些问号,电话采访了我国著名纪录片编导冯冀。 《海上传奇》遭遇尴尬纪录片叫好不叫座 《海上传奇》从开拍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后,受到国际影评家们的好评,《海上传奇》成为国际电影节中为数不多的纪录片之一,《海上传奇》剧组曾从戛纳现场给本报记者传来展映盛况。但《海上传奇》在国内公映时却没有那么火爆,观众反响平平,票房也无法与中外大片相提并论。 记者调查发现,在沈阳,仅有两家影院上映《海上传奇》,各自放映了两三场后便匆匆下线。记者前往其中一家影院采访,该影院孙经理告诉记者,观众实在太少了,而暑期档电影特别多,只能撤掉它了。看过该片的部分观众认为,这部纪录片不好看,不吸引人。影院经理则直言:“观众花钱买票不是要看这种平淡的无情节的纪录片,尤其是这种导演个人化风格的纪录片。 ”与此同时,一部分纪录片爱好者以及贾樟柯的影迷则为没能看到《海上传奇》而感到遗憾。 《海上传奇》在沈阳遭遇的尴尬局面并非偶然现象,记者从其他省市的媒体上看到,该片在许多城市放映,票房均不理想。但记者认为,不能将《海上传奇》的遭遇归类为“墙内开花墙外香”,基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审美差异固然存在,但据记者调查,纪录片在我国并非没有观众。 进入院线放映的纪录片屈指可数 冯冀曾担任大型纪录片 《伟大胜利——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总编导,他是系列纪录片《百年中国》、《在历史现场》的编导之一。冯冀平均每年拍两部纪录片,目前他正在筹拍纪念辛亥革命的大型纪录片《少年中国》,他透露说,该片拍摄完成后准备投入院线放映。 冯冀认为,《海上传奇》票房不佳并非个案。据他介绍,近年来,在院线放映的纪录片可谓凤毛麟角。即使进入院线放映,也几乎没有盈利的。去年国产纪录片总数为19部,进入院线放映的只有4部。上一部进入院线的纪录片,是去年11月张同道导演的教育纪录片《小人国》,全国仅有50多家影院上映,有些影院只放映了一天就下线了。比较有影响的纪录片《茶马古道》、《大明宫》、《圆明园》至今仍未赚钱。很多导演都认为拍纪录片是最不赚钱的活儿,拍摄过反映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1428》的导演杜海滨曾表示,他拍了10年纪录片,没赚到一分钱。而贾樟柯也曾坦言:“国内的纪录片比文艺片的生存状况更难。 ” 故事化的叙事表达方能增强纪录片的吸引力 无论是《海上传奇》,还是《大明宫》、《圆明园》,这些纪录片可谓制作精良,那么,观众为何不买账呢?冯冀直言,原因正是观众所说的“不好看”。 那么,能不能把纪录片拍得更好看?能不能把纪录片拍得像故事片那样吸引人?冯冀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还介绍说,不少好的纪录片拍得就像故事片一样引人入胜。冯冀这样说:“纪录片要会讲故事,细节呈现,节奏把握,都得抓人儿才行。纪录片可以朴实无华,但不能平铺直叙。 ”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颇为吸引观众的欧美纪录片大多讲述了一个独特的故事,而且将故事讲得非常精彩。如2007年上映的法国纪录片 《帝企鹅日记》在我国的票房超过200万元,该片以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帝企鹅的迁徙过程,故事生动细腻,音乐也十分优美。而去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美国纪录片《海豚湾》则把营救海豚的过程拍得像《007》系列故事片一样扣人心弦。国产纪录片《大明宫》也尝试着拍摄故事片化的纪录片,甚至把著名演员也请来演纪录片中的角色。 纪录片与故事片有本质区别。纪录片追求客观真实,而故事片在虚拟的故事中体现逻辑真实即可。但冯冀认为,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隔着的是一道篱笆,而不是一堵墙。他坦言:“贾樟柯拍摄的故事片《世界》、张艺谋拍摄的故事片《千里走单骑》,都是纪录片化的故事片。 ” “纪录片的‘故事化’和故事片的‘纪录化’其实是当今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两股潮流。 ”“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影展主席应启明分析道,“让中国的纪录片善于‘讲故事’,这不仅仅是一种拍摄手法,更是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 一些纪录片导演也持有相似观点。导演杜海滨说:“如今电影纪录片的发展完全超乎了想象。纪录片也要有观影的快感,也要唤起观众的好奇心。 ”正在拍摄纪录片《外滩》的导演周兵强调说:“我要让纪录片开口讲故事,节奏要快。 ” 纪录片不是宣传片的代名词 冯冀说:“如果把现阶段的纪录片比作一个钟摆,那么,追求真实体验与营造视觉奇观就是钟摆荡来荡去的两极。 ” 事实上,目前国内不少纪录片倾向于文艺情结和导演的自我审美,很难吸引大众。一些纪录片过度追求真实体验,特别是编导个人的体验,而忽视了观众的感受。而另一类纪录片则风格华丽,场景宏大,但难脱宣传片的影子。 纪录片一度是宣传片的代名词,纪录片充其量也就是形象化、立体化的教科书。当然,这类纪录片也有很大需求,比如在偏远农村,农民兄弟需要通过科教类的纪录片学习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但如果想在电影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就要研究市场,了解观众。 冯冀说:“有的纪录片虽然形式华美,但内容浅显,信息量不足,理念不新。这样的影片难怪观众看不下去,不愿意看。 ”在近几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圆明园》是比较被观众认可的一部,除了题材的独特性之外,《圆明园》的视觉效果美轮美奂,十分好看。 《大明宫》也是这类追求震撼视觉效果的纪录片。不过,这些视觉奇观多为高科技手段所营造。若论现代科技应用于纪录片摄制的先进程度,国产纪录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技术永远不可能替代电影艺术本身成为第一要素。 对于拍摄纪录片来说,转变观念是第一位的。技术手段与艺术风格都是为电影理念服务的。尽管纪录片不再只是教科书式的宣传片,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走向另一个极端。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与力量,观赏性则是吸引当代观众的必要手段。此外,纪录片必须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价值,其中包括艺术价值、思想价值等。 莫让纪录片湮没于故事片中 即使不是《海上传奇》,是其他的纪录片与故事片拼票房,也会败下阵来。冯冀认为,把纪录片与故事片放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会使纪录片湮没于故事片的汪洋之中。冯冀建议:“就像为电视纪录片设立纪录片频道一样,为电影纪录片设立专门的纪录片放映院线,也许会更好。 ” 冯冀表示,他并不想评价《海上传奇》的优劣。但他认为,《海上传奇》在大片云集的暑期档发行放映还是很有意义的。其意义在于,几乎绝迹于电影市场的作者型人文纪录片开始回归影院。谈到《海上传奇》在全国的发行放映,贾樟柯用“艰难而美妙”来形容。虽然影片上映期间,未能获得黄金档期的排片,虽然没有赢得高票房,但这毕竟引起了大众对于纪录片的高度关注,引发了关于纪录片创作的深入探讨。 纪录片如何能吸引观众?这是有志于市场占有率的编导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导演意识到培育纪录片市场的重要性。贾樟柯也明确表示:“我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每一个地区,为纪录片寻找观众。 ”华夏电影发行集团总经理刘树森则认为,纪录片同样需要进行市场运作,他毫不掩饰地说:“纪录电影追求真实的特性使之缺少炒作的优势,越是这样,越需要包装营销,以引起关注。 ” 纪录片如何分类? 纪录电影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时事报道片,指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片,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但报道的范围不限于一时一事,结构也比较完整,如报道女排比赛的《拼搏》等。 2.历史纪录片,指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它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须准确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违反历史的真实,不能用演员扮演,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如《辛亥风云》等。 3.传记纪录片,指记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片。它与一般时事报道片或历史纪录片的区别在于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4.人文地理片,指探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如《黄山奇观》、《漫游柴达木》等。 5.舞台纪录片,指记录舞台演出实况的纪录片。对舞台演出的歌舞、戏剧、曲艺等进行现场拍摄,可以根据需要对演出节目进行剪裁、删节,但对演出内容不能改编、增添,如《民间歌舞》、《友谊舞台》等。 6.专题系列纪录片,指在统一的总题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纪录片。其中各部影片都可以连续放映,也可以各自独立,如《漫游世界》、《紫禁城》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