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掐丝珐琅甪端“喷云吐雾” 甪(lù)端,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具有神异功能的瑞兽,号称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夷语言。重要的是,它好生恶杀,知远方之事,若逢明君在位,则奉书而至,护卫于侧。它的这个特点,自然会引起皇帝的极大兴趣,谁不希望臣民们说自己是个圣明之君呢?于是,甪端被摆在了皇帝宝座的两旁,标示着当今皇上的圣明。 这件明代万历时期由御用监制作的掐丝珐琅甪端,头部内镌刻着楷书“大明万历年制”的款识,独角昂首,双目圆睁,四爪直立,足下踏蛇。通体以豆绿色为地,填饰红、黄、蓝、白等色的纹样。这件摆放在宝座边的甪端同时也是一个香炉,它的头下有一个旋钮,能使头部转动开启以便放置熏香。设想一下,在肃穆威严的殿堂之上,袅袅的香烟从甪端的口中散出,谁还敢不屏气凝神吗? 金属胎掐丝珐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它的制作工艺主要是以红铜做胎,用很细的扁铜丝焊着在成形的金属胎表面形成花纹,然后将各色珐琅料填进丝间,再经焙烧、镀金、打磨而成。掐丝珐琅工艺原为“舶来”之物,大约是在元明之际借鉴了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铜胎嵌珐琅”工艺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既然被称为“景泰蓝”,和明代的景泰皇帝有什么联系吗?首先,从有记年款识的器物看,掐丝珐琅器制作时间最早的为明宣德,不是景泰(宣德皇帝是景泰皇帝的父亲)。其次,虽然目前所见具明代年款的掐丝珐琅器以景泰年款为最多,可是专家们发现,景泰皇帝惯做的就是将前代的器物改装拼接,然后再刻上自己的年号,另外加上不少是后人为冒他的名头将一些器物改刻了景泰的款,至今居然还没有一件器物被公认为确切的景泰年制掐丝珐琅的标准器。就凭着上述两点,可以看出用“景泰蓝”来称呼金属胎掐丝珐琅器实在有些牵强,也不太科学,所以这只能看成是一种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称谓罢了。 在明、清两代的紫禁城里,金属胎掐丝珐琅一直是御用器具中的重要工艺品种之一。大到太和殿宝座前左右两侧的宝象、甪端、仙鹤、香筒、熏炉,小到各宫室中的壶、碗、瓶、盆等御用生活器具,均为金属胎掐丝珐琅制品,以其金碧辉煌的豪华风格彰显着帝王的气派,在紫禁城内处处散发着耀眼的光彩。 (故宫博物院 达微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