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735~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十八岁入仕,从兵曹参军事的八品地方小官,做到淮南节度使这样的封疆大吏;而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又官至宰相,经历了由盛唐繁荣转向中唐变乱的年代。唐代宗大历初年(约766年)始撰《通典》,至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上表进书,首尾三十六年。《通典》成书,其艰辛可以想见。杜佑做人为官的宗旨是“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他作为一个政治家,被誉为“岩廊上才,邦国茂器”,堪称国家的栋梁。他作为一个史学家,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长于“通古今之变”的史学巨擘。 《通典》是一部综合性的制度通史,其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对历代制度的梳理、条贯,二是历代群士关于各种制度的分析、论议,三是杜佑本人的注释和评论。全书共二百卷,分为九门: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一门目之中,又细分子目,每事以类相从,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杜佑在《通典·自序》里对此作了说明:“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除兵典外,每一分典都是一项制度专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个别事例及至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年),距作者上奏其书时间贞元十七年(801年)仅仅四年,基本包罗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 《食货典》十二卷,叙述历代的土地、财政制度,对历代土地形态的变迁,租税的轻重,户口的盛衰,货币的变革,盐铁的管理,杂税的兴起等等情况都作了详尽的考察。《职官典》二十二卷,叙述历代官制的沿革变化,把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从员额到官阶的情况,也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兵刑典》二十三卷,叙述兵略、兵法和历代的刑法制度,把唐以前所有战争的胜负经验,兵法上的原理原则,统一归纳起来,各标以适当的题目,成就为一部有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边防典》十六卷,叙述历代边防与四境各族政权替嬗沿革,交待了丰富的民族地区历史发展的情况,为民族史和国防史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礼典》一百卷,占全书之半,叙述古代礼制演变,材料丰富。在封建政权建设中,礼是关键环节之一,杜佑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与他的身份地位和他对封建制度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典》为人们研究、了解典章制度,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材料,为封建政权建设提供了一部翔实可靠的参考书。 《通典》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杜佑“统前史之书志,而撰述取法乎《官礼》”,创造性地撰成综合性制度通史,在中国史学发展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后世所谓“三通”、“九通”、“十通”,都与《通典》有关。清代乾隆皇帝把《通典》视为“恢恢乎经国之良模”。其影响之大,可以想见。 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有《万有文库》十通本,1982年中华书局据十通本重新影印,并增编了目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