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古时的尊师之礼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济南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今天是教师节,许多学子正考虑着该用何种方法向老师表达敬意。在此,介绍一下我国古时的尊师之礼——释菜。
    关于释菜,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藜羹不糁,而犹弦琴于室。颜回释菜于户外,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拔树于宋,今复见厄于此。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夫子弦 
    歌鼓琴,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告孔子。孔子怡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路曰:‘如此可谓穷矣!’孔子曰:‘由,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露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这故事是说,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之地,处境十分窘迫。一天,颜回拿来一些“菜”放到孔子门前,以示对老师的敬重和不离之意。子路和自贡见了,不以为然,说我们都落到这困难的份上了,老师还一个劲的弦歌鼓琴,是不是有些不知羞耻了吧!颜回听后无法回答,就向孔子作了汇报。孔子听完汇报很是生气,认为“由与赐,小人也”,就把他俩招来,教训了一番关于“达”与“穷”的“道”理,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临难而不失其德”的信念。 
    这个故事在各种史籍中多有记载,它在讲述儒家之“穷通之道”的同时,其“颜回释菜于户外”之句,也让我们知道了古时的释菜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显然,这句告诉我们,颜回是把“菜”放在孔子的门前,用这种方法表达对老师的敬重与不离。
    那么,“释菜”一词的原始意究竟是什么呢?古人对此的回答并不相同。有人根据上面故事中“七日不尝粒,藜羹不糁”的情境,认为释菜者“择菜”也,即“摘野菜”。也有人认为释菜的原始意始于《周礼·春官·乐师》之“入学者,舍菜”句,说古人拜师,都要以“舍菜”为敬,“菜”就是蔬果菜羹之菜,“舍”则是“捨”的古字,与“释”通用。这种观点拥者众,《孔子·月令》、《礼记·文王世子》等诸多古文集中里都持此说。
    其实,上面两种观点虽则有异,但基本的内涵却相通,即都是认为释菜的意思就是将“菜(蔬果菜羹之类)”拿来礼敬师尊。
    问题是,古人用蔬果菜羹之类表达对师尊的敬重未免有些太简陋了吧?此疑,专家认为,古人讲究忠信,“明有忠信之行,虽薄物皆为可用”;既有忠信,何必厚礼,所以古人敬师之礼,仅仅“释菜”就已足矣。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因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释菜这种尊师礼仪一直在中华大地盛行。当然,释菜原本是用来礼敬孔子的,所以自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每年都要举行官办释菜,以祭拜至圣先师。不过,官办的释菜豪华隆重,非是“蔬果菜羹”能打发了。如清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皇帝就下令,每月朔日行释菜礼,设酒、芹、枣、栗,祭酒三献于孔子及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等“十哲”位前。彼时,四鼓齐集,执事者各司其事,文官为主祭,武官相随,启扉迎神,舞六佾,乐奏咸平之章,行三跪九叩之礼。
    近代以来,古老的释菜之礼渐呈衰势,但此习并未绝迹,像南方岭南一些地区至今仍保留有置菜于老师门外以示敬意的风俗。
    作者:韩天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