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学界的一种浮躁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新闻午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学课本里就读到过韩愈的《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语说为人师表,老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现在,老师也贬值了,只要你有点名气,都可以当教授,湖南卫视的美女主持人李湘不也去了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当了客座教授。据说,邀请明星当客座教授的高等学府还不少。影视明星走上讲台当教授,大学教授却走上荧屏成明星。这种角色的错位,反映了学界的一种浮躁。 
    央视作为一个具有强大覆盖率的电视频道,能够办“百家讲坛”这样一个栏目,用通俗包装经典,普及国学知识,提高平民大众的文化素质,这是值得肯定的。无论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是于丹的《论语心得》,他们的走红,功劳簿中也有媒体的一半。 
    同样是一本演讲录,论其学术地位,于丹的《论语心得》比不上复旦大学出版的《论语别裁》,可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多少人知道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现在,许多学者看到易中天的《品三国》卖了50万册,《于丹的〈论语〉心得》卖了60万册,心也动了,也想站上“百家讲坛”去“秀”一场。学术快餐化和娱乐化,成为一种令人担心的时尚。 
    想出名的人要进去,做学问的人走了出来。孔子在《学而》中说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者,怨恨也。读懂了这个道理,做学问的“君子”就不会为“人不知”而“愠”了。
    作者:吴为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