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敢批梁惠王的孟子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大河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他曾经和孔子一样怀揣着使命和理想,游历各国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他善于用生动的事例比喻、借喻、暗喻、引申、推己及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更易为人接受和理解,这些得益于他的早期教育,得益于他那位素质极高的母亲。
    孟子于公元前335年前后来到魏国国都大梁(今开封),半生游历开阔了他的视野,提升了他的智慧。他把和梁惠王的会见写成了《梁惠王》,并作为他传世经典作品集的开篇。《梁惠王》气势恢弘收放自如,闪烁着动人的思辨色彩,具有高度概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篇得意之作奠定了孟子思想家、散文家的地位。在这篇代表作中他用了一个振聋发聩的比喻“五十步笑百步”,作为仁政实施不彻底的证据,批评向他问政的梁惠王。
    孟子3岁丧父,他的淘气从模仿人家哭丧、学市场上小商小贩叫卖可见一斑。孟母不辞劳苦为儿子搬了三次家,搁现在装修房子搬家也是脱层皮的苦差,有过经历的人都不愿回首。孟母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她深谙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可为也要为。
    她抓住一切机会,利用生活场景教育孟子。为了教育孟子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她运用的比喻无比深刻让孟子终生难忘。孩子总是贪玩,对功课难免忽略和敷衍。她不打也不骂,而是把就要织成的布匹当着孟子的面毅然剪成废品——那可是母子的生计啊。这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小孟子从此发愤图强。
    在他传承不朽的作品里,结满了机会教育的“硕果”。“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舍生取义如何选择不言而喻。“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句话简直就是孟妈妈断织的复制版。“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这些形象的说辞,充分体现了孟子主张从君权到民权的民本意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可以说是母亲的教育和影响奠定了“亚圣”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
    母亲的确是我们人生进程之中的第一位老师,难怪孟子的人生三乐把“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放在第一。宋慧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