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子路墓前忆孔子 (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河南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开篇语 我为孔子狂 
    公历虎年伊始,《孔子》电影上演,迎来了又一拨孔子热,孔子粉丝团无疑添了不少新丁。 
    从某种角度看,孔子在一定程度上被后世神话了,被神话的孔子永远活在孔粉心中,所以他可能是拥有最多粉丝的明星。 
    孔子生于鲁国,近50岁的时候开始周游列国,传播他的理念,经典言论被弟子收集在《论语》里。
    从《论语》、《史记》里可以了解到,孔子思想的种子撒播、萌芽,直至收获,大多在今天河南省境内的卫国(濮阳)、宋国(商丘)、陈国(淮阳)等地,可以说,孔子这些在“国外”取得的成就,大大超过李小龙在好莱坞的成绩,因此孔子应该是开拓外埠市场最成功的人士,不逊于释迦牟尼传佛中土。
    孔子的传奇还在于,他和去西天取经的唐三奘一样曾屡遭劫难:发生在长垣境内的匡蒲之围、发生在商丘的宋人伐树、发生在淮阳的陈国之困等,都是有据可证的磨难经历,估计还有更多未载入史册。 
    磨难,恰恰也是孔子传播其思想的机缘,几次磨难分别留下了学堂冈圣庙、文雅台、弦歌台等著名文化秀场。 
    但孔子绝不是苦行僧,他率众贤徒,虽然不是官方使节团,至少算得上是阵容豪华的学术团、智囊团,因此,他周游列国时,有受难,亦有享荣。 
    两千多年来,孔子走过的路后世人不厌其长,来来往往,有寻根问源,也不乏猎奇。 
    开年之初,我亦步亦趋,游历孔子在濮阳、长垣、商丘、淮阳等问足之地。我想探访的是,这些地方,孔子到底留下了什么?不同的地方,其教化浸淫又有何不同? 
    在实地探访孔子现代的遭遇时发现,孔子,有时如神,人们敬而远之;有时如愚,观者视而不见;有时如救星,来者趋之若鹜求现世报,等等百态。 
    或许,世人对孔子及其思想,仅勤于言而惰于行;孔子之牌位,在更多的时候,不在案头只在心头。 
    忆孔子,离不开濮阳。 
    今天的濮阳在孔子时代,叫做卫国。孔子离开故土周游列国,第一站选的就是卫国。据《史记》记载,孔子在卫国前前后后呆了很多年,几进几出。究竟是多少年,今人说法不一。14年、10年,这些都是可供参考的数字。 
    奇怪的是,如今在濮阳,孔子受尊敬的地位似乎逊于弟子子路。这里有子路墓、子路祠,却很难见到专为孔子修的庙宇。 
    师以徒贵,孔子有了这么个好弟子,后世人凭吊子路的时候,少不了感怀一番:多亏孔老师教导有方! 
    在卫国,孔子受到的待遇,有荣有辱,政治上胜败难断,但他在这里得到了子路,仅此一点,就意味着他已完胜。 
    千古子路冢 
    1月28日,暖日照濮阳。 
    从濮阳市中心的飞龙汽车站出来,乘公交车可以直达子路墓。当地人习惯称子路墓为子路坟,问路人:“到子路墓怎么走?”,众人皆语没听说,一个环卫工念叨几遍之后,大声说:“你说的是子路坟呀,坐2路车就能到。” 
    子路坟的风景不止于一土之冢。冢前是祠堂,祠堂前有门楼,祠堂左右各有侧室。来人观之,须从前面门楼入内,往后可尽观全貌。 
    入门不用买票,门楼四柱三门,绿色琉璃瓦覆盖,上书鎏金大字:“正大高明”,这四字是后人送给子路的。千百年来,孔子在各地独霸其尊;弟子能自享一祠,一定要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和品德。初见此题,少不了对子路的景仰,急于睹其风采。 
    子路的风采尽在祠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