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先秦儒学是一种宗教信仰体系吗?(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儒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准备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分析上述观点对本文的适用性,其次从儒学本身寻找可用于比较的对应的质素。笔者认为,若以宗教为参照对象,儒学或者是宗教、或者不是宗教、或者是非宗教,是或不是宗教说明儒学与宗教具备可比性;儒学是非宗教则说明两者不在同一语境中,是不同质的东西,则无比较的价值。根据本文所设定的宗教的定义,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和行为,那么个人头脑里的思想意识,无论多么伟大神圣,如果没有转化为社会的意识和行为,就谈不上是宗教;先秦儒学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就落实在先秦的儒学典籍所宣扬的思想在当时有没有形成一种社会的群体意识,有没有形成一套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对先秦儒学和宗教信仰的可比性讨论实质上归结为有关先秦儒学的社会性考察,即先秦儒学是几位学者躲在书斋中的产物,还是在当时是一种社会思潮,并且被相当数量的人群所实践。从大儒学来讲,民间之儒必然带有实践性和社会性,本文所讨论的是先秦的学术之儒是否具有社会性,落实到文本上就是儒学思想典籍的流传度。《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脩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周游列国,有“圣人”之称;(27)《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厓伯牛,仲弓。政事:厓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教兴阙里,道在郰乡。异能就列,秀士升堂。依仁游艺,合志同方。”(28)由此可见,孔子的学说拥有一批数量众多的追随者,孔门弟子也是当时周旋于列国的活跃力量,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先秦的儒学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形态,与宗教具有同质的可比性。
    (二)先秦儒家的基本概念
    一种学说必有一个支撑着整个学说体系的自明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又隐藏起来的本体论依据,对此进行考察往往能把握到该学说的实质。本文的研究路径是试图找出先秦儒学的本体论依据加以分析,即通过剖析那个使先秦儒学体系得以成立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或假设来判断先秦儒学是不是宗教。
    笔者先考察《诗经》、《尚书》、《三礼》、《周易》、《春秋》这五部儒家典籍。《诗经》是一部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俗歌谣之诗”,(29)“雅”为西周王朝所在地的作品,(30)“颂”为用于祭祀和祈祷的颂歌,“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自尧舜禹汤到春秋初叶的政事纪录和诰誓文令。(31)《礼》包括《仪礼》《周礼》和《礼记》,《仪礼》所传的礼是士礼,礼是必须遵守的规则,仪是个人的态度姿势;《周礼》是周公的旧典,由战国时的儒者汇编;《礼记》是孔子以后的儒者研究礼的参考材料,成书年代及作者说法不一。(32)《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涉及到天文历算、地理生物、伦理哲学、政治历史等诸多方面,还有许多方法论思想。《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编订而成,寄寓儒家的微言大义(33)。由于《春秋》言词隐晦、表述过于简约,故许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34)
    根据统计,在这五部儒学著作中,有五个概念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出现的语境场合也通常较为严肃庄重,它们是“天”“道”“命”“上帝”“仁”。如下表所示:
    

    (出现频率)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风
    

    雅
    

    颂
    

    天
    

    3%
    

    40%
    

    29%
    

    67.2 %
    

    80 %
    

    42 %
    

    

    道
    

    3%
    

    2%
    

    无
    

    17.2 %
    

    38 %
    

    24 %
    

    

    命
    

    无
    

    6%
    

    10%
    

    56.9 %
    

    36 %
    

    11 %
    

    

    上帝
    

    无
    

    8%
    

    20%
    

    22.4 %
    

    33 %
    

    5 %
    

    

    仁
    

    无
    

    无
    

    无
    

    无
    

    19 %
    

    无
    

    

    (1)《诗经》305篇,国风160篇提及“天”的有5篇,提及“道”的有4篇;雅100篇提及“天”的有40篇,提及“道”的有2篇,提及“命”的有6篇,提及上帝的有8篇;颂45篇提及“天”的有13篇,提及“命”的有4篇,提及“上帝”的有8篇。
    (2)《尚书》58篇,提及到“天”的有39篇,涉及到“道”的有10篇,涉及到“命”的有33篇,涉及到“上帝”的有13篇,但没有专篇涉及到“仁”。
    (3)《三礼》中以《礼记》为统计对象,共计47篇,提及“天”的有40篇,提及“道”的有16篇,提及“命”的有15篇,提及“上帝”的有10篇,提及“仁”的有9篇。
    (4)《周易》64卦,提及“天”的有25卦,提及“道”的有15卦,提及“命”的有7卦,提及“上帝”的有4卦。
    (5)《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记载的以史实为主,但在标明作者态度的文字中这些概念也有所涉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