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墨荀乐辩(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学术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墨子尽管对音乐持论严苛,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欣赏音乐,也不代表他不知声色艺术的价值。实际上,墨子非乐,意在舍末求本,此本存乎于志,其志尚不在小。如他所言:“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锺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刍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非乐也”(13)。 
    显而易见,墨子对佳乐、华服、美食与豪宅给人带来的感官享受心知肚明。他之所以质疑耳目声色等人之所欲,是因为他怀有更加崇高的追求。墨子的理想是上法“圣王之事”,下种“万民之利”,因此总将满足民众的基本物质需要视作执政的圭臬,并将其作为艺术和感官享受的价值的先决条件。在《佚文》中,他再次表明了自己的这一观点(14),并且坚信和奉行自己设定的下列生活法则:“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15)然而,这种尚用求实的功利主义态度,却将墨子反对音乐的立场引向极端,使他过于注重物质实用而忽视人生需求的多元特征。墨子论说中所隐含的吊诡之处,在于他念兹在兹的是黎民的幸福生活,但却没有看到这种生活的保障不只系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满足,而且涉及情思意趣等高层需求的实现,这后一范畴就包括艺术欣赏和审美愉悦之类情感和精神需求。事实上,墨子始终心系“民之三患”,自以为民众除了衣食住之外别无他求,结果画地为牢,囿于一孔之见,将自己的政治志向仅仅局限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这显然拂逆人的天性,尤其是人的爱美天性。因此,墨子所思所言,虽关心民生,但失之偏狭,蔽于物而不知人,由此陷入只重物欲而不知民爱的尴尬,其结果只能是“出力而不讨好”,难以得到广泛认同。 
    二 荀子的积极功利主义 
    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继承和发展了礼乐文化中的精华。他认为礼乐之于人文教化、移风易俗与社会福利,均须臾不可离。在《乐论》中,他逐一驳斥了墨子非乐的观点,甚至以夸张的笔调,反其道而行之,有意将音乐视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认为乐舞表演过程不仅展现出强大的教育功能和感染力量,而且体现出人们的思想品质与时代的精神风貌。荀子论乐,说理圆通,视野开阔,一方面着力揭示音乐的体用,另一方面深入探究人类自我表现和审美享受的深层需要。 
    在荀子看来,声色之欲,与生俱来,情动于中而形于乐,“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可见,欣赏乐舞的快感,是重要的审美体验,这表明人除了基本的物质欲求之外,尚有更高层次和更为重要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另外,通过乐舞艺术的表现,欢乐的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的传达,并在听众中激发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藉此可以营造皆大欢喜的社会氛围。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乐舞的艺术形式,不只提供悦耳悦目的声色之娱,更可借助其曲折平直、繁简变化和刚柔相济的节奏,感动人的善心,陶冶人的性情,满足不同需要,谐和人际关系。乐之为乐,就在于兼有审美享受与道德教化等多重功效,其用途大而广之,理应全力倡导。诚如荀子所言,观赏乐舞表演,“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然墨子却执意反对音乐,委实让人不得其解! 
    汉字“乐”有多义,可解为“乐舞”或“音乐”之“乐”,亦可解为“喜乐”或“欢乐”之“乐”。“乐”字发音不同,含义随之改变。但就“乐”而言,上列两义合训,基于心物不分,其理彼此相通,可谓“乐”之品性使然。荀子所论之“乐”,一语双关,足见汉字之妙,运思之巧,从一字可窥知乐之本质:“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16)依荀子所见,人的喜乐之情发自内心,随之流露在声音之中;声音的起伏变化,反映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都会借助音乐得以表现。这实际上是一个情动于中、形诸于乐的艺术表现过程。若从本体论意义上讲,音乐的创构或生成,离不开人的思想情感及其表现需要;另外,人生的乐趣与质量,也离不开音乐歌舞等娱乐艺术形式。这就是说,人要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就不能没有音乐这门艺术,有了这门艺术就不能没有相应的表现形式,有了表现形式而不加以合乎情理的范导,就不能不引发紊乱流荡等现象。那么,何以为之呢?据荀子所言,“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17)从中不难见出,先王制乐,是根据上述原则有意为之,其目的性追求不言自明。荀子借此抨击墨子非乐的消极主张,认为强行禁止音乐,无异于剥夺人之所爱,这不仅会让民心不悦,而且会使乱象滋生。 
    为张扬音乐价值,荀子开宗明义,立场鲜明;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继而阐述了音乐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种种功用。如其所言:“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18)。荀子深知,治国以敬,齐家以亲,修身以顺。此三者若能落实,自然会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除此以外,荀子还指出乐舞对强健体魄、训练队列和巩固国防具有重要作用:“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19) 
    乐舞何以能够做到这些呢?在荀子心目中,乐舞之杰作,“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不妨以舞为例:“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而靡有悖逆者,众积意謘謘乎!”(20) 
    这等艺术化的效果,需要足够的训练或演练,最终才能熟能生巧,达到“游于艺”的自由境界。可以想象,这种演练在和平时期近似于艺术游戏,而在战争年代则具有实战功能。更为有趣的是,荀子坚信乐之正声,可以感动人情,鼓舞士气,凝聚民心,强国安邦。以此教导人们,外可抵御敌寇,内可修养道德,实现国泰民安的至高目的。正是基于这一理想观念,荀子声称:“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应乎于此,荀子进而断言:“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那么,什么样的音乐才能发挥上述妙用呢?荀子认为唯有《韶》《武》这等正声雅乐方可。因为,举凡正声雅乐,皆具有中正平和的风格,能够发挥出上述社会与政治功用。反之,像奸声邪音之类,亦如姚冶之容或郑卫之声,只能使人神情摇荡,心慌意乱,不知所措。要知道,“乐姚冶以险,则民流慢鄙贱矣;流僈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21)。这些正是颠覆正声雅乐、偏好奸声邪音所带来的恶果。因此,“贵礼乐而贱邪音”,不仅理所应当,而且势在必行。 
    自不待言,相对于奸声邪音的正声雅乐,兼有动人心魄的审美效果与教化人心的道德功用。当人们欣赏这些正声雅乐时,自然会唱和有应,产生共鸣,同时也会志意得广,修身养性,使自己的举止合礼,行为有度。对于音乐的这些特殊效应,荀子不惜笔墨,再三申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故其(音乐)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22) 
    荀子持论如此,是因为他谙悉音乐的特殊魅力,此魅力不仅可以善养人心,移风易俗,更可以泄导人情,起到净化心理的效果。如果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被压抑太久而无法宣泄,这些情绪就会日积月累,酝酿成具有破坏性的心理冲动,致使理性无法控制,倘若一旦爆发,就会不管不顾,恣意妄为,毁损伦理,造成乱象。因此荀子断言:“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23)。正是出于这一原由,荀子认为正声雅乐作为正确的音乐种类至为关键,而且需要大力普及,以期发挥广泛的道德教化作用。在他眼里,舞韶歌武,雅颂之声,同为典范,亟需推广,因为这类音乐作品可使人心向善,远离邪行,成就修身养性之德。至于那些淫邪奸乱的流调,荀子力主禁绝,以免腐化人心。在判别音乐这一点上,荀子显然是上承孔子之旧说,无视孟子之变通,褒雅乐而贬流调,几乎是先验断定,毫无商量的余地。 
    至于演奏的乐器,荀子认为钟鼓琴瑟应该配合得宜,借此确保中正平和风格的充分展现。这样一来,就会使“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天地”象征整个自然界;“四时”意指逝者如斯的时间之流,代表一年的收获和成果,故有“四时行,百物兴”之说。从这些方面看,音乐上合天地之规律,下启民众之性情,是沟通天人之际的桥梁。相应地,音乐演奏务必展现这种特质。荀子之所以如此看重音乐,就是因为好的音乐可以导人情,正人心,使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和平共处,兴旺发达。这一点明确地反映在荀子对音乐的至高期许里。如他所言:“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24)可见,乐感于内,礼作于外,彼此结合,双管齐下,可以从内而外地塑造人的心境、性情、品味以及言行举止,将其导向“文质彬彬”之途,最终实现儒家理想中的君子人格与太平治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