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韩非子:君主论(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新浪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推崇君主专制 
    韩非子回顾人类的发展,认定“当今之世”是一个“争于力”的时代,所以,国强是主要目标,而要达到国强这个目标,必须实行君主专制体制,因为这样,才能利用强权,调动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实现强国这个目标。所以,关于君主专制,他提出两个观点,第一,必须要有君主;第二,君主必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所以尊者,权也。 
    君主专制,是韩非子学术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归结点。 
    韩非子的这些言论,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里的话,如出一辙: 
    建立任何一类制度的唯一办法……是成立一个君主政府,因为那里的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去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位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的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力,这个最高权力像野马口中带上“口嚼”,才可以羁勒住它那过分的野心和严重的道德败坏。 
    “人性恶”是法治的哲学基石 
    韩非子继承了他老师荀子的人性恶观点,认为所有的人都“好利恶害”,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计算(利害)之心”使然。为此,他举了一些极端的例子: 
    例子一:做马车的人想要他人富贵,做棺材的人希望他人早死。这不是因为前者人好而后者人坏。别人不富贵则马车卖不出去,别人不死则棺材售不出去,这绝不是因为恨人,而是人死了他可以得利。 
    例子二:医生善于吮吸他人的伤口,嘴里含着鲜血,并非因为他觉得骨肉有什么新鲜,而是为了个“利”字。 
    例子三:父母对儿女,生男孩则庆贺,生女孩则将其杀掉,这是出于对将来利益的计算,而不是什么亲疏之情使然的。 
    也就是说,天下一切道德、喜爱、亲情,其实都是“计算利害之心”,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臣下对君主的忠心,完全来自君主给臣下的爵禄。当然,下一个结论就是,君主对臣下,也就只有赏、罚二道了。 
    关于人为什么“好利恶害”,在荀子的基础上,韩非子还有更深一步的理论论述。他说: 
    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原来,一切都是出自人的本能! 
    正是因为“人性恶”,并且,在“当今之世”已经恶到了极致,所以,韩非子认为,用礼义道德去教化改造根本无济于事,最有效的方式只能是用“利”与“害”去诱导压制。利就是赏赐,“害”就是刑罚。因此,他说: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所以,他给君主出的治国方法,就是对有利于君权行为的人赏,对危害君权行为的人罚,韩非子将此治国方式称为刑、德“二柄”,并认为此乃君主维护其专制统治最为基本,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他说: 
    明主之所导致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君臣畏其威而归其利也。 
    赏哪些、罚哪些,如何赏、如何罚,就是法制。运用法制,就是法治。 
    韩非子对法治推崇备至。他说: 
    法者,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法治的哲学基石,就是“人性恶”。 
    提倡严刑峻法 
    一是将法律作为判断人们言行是非以及功过赏罚的唯一标准。韩非子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