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从孔子的仁智到孟子的仁义(4)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国际儒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①] 俞椒:《诸子评议.序》,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 
    [②] “与《中庸》相比,孟子更强调‘四端’和‘四德’,而且更强调‘仁义’对于礼智的统率作用。”参见李存山:《“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复议》,《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2006年第1辑,P26--28。 
    [③] “孔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仁,孟子哲学的中心观念则是仁义。”参见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64页。 
    [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⑤] “中国传统讲道德,以仁义并举。”参见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09页。 
    [⑥] 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281页。 
    [⑦] 吴虞:《吴虞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6页。 
    [⑧] 瞿秋白:《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⑨] 杨伯峻:《孟子译注.导言》,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⑩] 张奇伟:《亚圣精蕴:孟子哲学真谛》,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第44页。 
    [11] 蔡方鹿:《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8页。 
    [12] 何怀宏:《良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13] 陈瑛:“‘权位’阴影下的帝王道德”,《伦理学研究》2009年5期,P6-9。 
    注:原文曾以“从仁智到仁义:孔孟思想的重要转承”发表在《道德与文明》2010年3期,现有所增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