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墨子管理思想的“十论”(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一元一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尚贤使能的人事原则
    如上所述,墨子把统一天下意见的工作,寄希望于从“天子”到“三公”、“国君”、“卿大夫”、“乡长”、“里长”等各级社会管理组织的领导者,而这些领导者的才能、德行、聪明、口才是否称职,就成为组织共有价值观能否确立的关键。为此,墨子提出“尚贤使能”的明确主张,主张凡派去治理国家、官府、城镇、乡里的人,都应该是国家的贤能之士。墨子指出:如果让高贵而有智慧的人去管理愚蠢而低贱的人,国家便能治理好;相反,让愚蠢低贱的人去管理高贵而有智慧的人,国家就要混乱。
    这里墨子所推崇的“高贵而有智慧”的管理者,其“智慧”是指管理者本身所具备的德才兼备的品格,其“高贵”则指的是必须给予这些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名利地位。墨子将其概括为三个基本要点:爵位不高,百姓就不敬重;俸禄不厚,百姓就不相信;政令不决断,百姓就不害怕。所以必须给贤士们以高贵的爵位,给予丰厚的俸禄,委派以处理政事的重任,给予决断命令的权力,这不是为了赏赐他们,而是希望他们可以放手管理,从而获得成功。
    墨子特别强调,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如果能够诚心诚意地对待各级管理人员,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放手使用他们,就等于扩大了自己的管理能量。
    如此看来,墨子所谓“高贵而有智慧”的管理者,其“高贵”,不在于“出身”高贵,而在于职位高贵。即使是农民、手工工人或商人,只要有才能就加以推举选拔,给予高官厚禄,委派以处理政事的重任,给予决断事理、发布命令的权力。这里,体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可贵思想。
    与此同时,墨子还指出,如果统治者只是按照自己的喜怒哀乐、远近亲疏去用人,而不以才能为标准,那就有可能出现以下尴尬的局面:把那些不能胜任百人之治者,放置在千人之治的岗位上;不能胜任千人之治者,放置在万人之治的岗位上。这样,等于给这些低能者人为地提高了十倍的身价。他们只有一分的办事能力,却十倍地给予他们官职。那么,到头来他们也只能治理十分之一,而放弃其他的十分之九了。
    上下通情的沟通原则
    墨子所主张的“尚同”,最终的目的是要把一个组织的不同意见统一起来,形成共有的价值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其前提在于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充分沟通。
    墨子指出:领导者管理政事,掌握了下面实情的就能得到治理,不掌握下面实情的就要引起混乱。如充分了解到民众的善恶是非,就能对好人加以奖赏提拔,对坏人加以惩罚,那么国家一定能得到治理;如不能掌握实情,就必然引起混乱。
    因此,墨子十分强调,思想统一的前提,在于充分尊重民众的意愿。假如不了解民情,不把握民意,上下思想就不可能真正得到统一,上级的意图也就不能真正得到下级的理解、认同和贯彻。由此看来,墨子所主张的“尚同”,并不是领导者的独断专行,而在于充分吸取民众意见之后所形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共识”。
    所以,高明的领导者治理天下,他挑选出来充当自己助手的都是优秀的人才,帮助他观察、听取意见的人很多,集思广益,兼听则明。 
    为了帮助员工解决需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联想的杨元庆亲自总结了联想沟通四步骤:一是“找到责任岗位直接去沟通”,即直接找到问题涉及的关键岗位协调解决;二是“找该岗位的直接上级沟通”,即可以要求关键岗位的上级予以帮助;三是“报告自己上级去帮助沟通”,就是要求自己的上级去找关键岗位上的人进行沟通;如果还不行,就采取第四步,“找双方共同上级去解决”。联想的沟通四步骤,是以解决问题为原则,采取自下而上的反映路径。这种方法“层层递进”,实效强,很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和效仿。
    兴利天下的经营原则
    墨子主张以兴利除害为人生的经营目标,图谋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在兴利方面,墨子反对宿命论,主张人们努力作为、积极进取;在除害方面,墨子反对浪费,主张节约。为此,墨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义以利人的经营目标
    墨子所谓的“义”,实际上就是为天下百姓谋利,有利于天下百姓的事便去做,不利于天下百姓的事便不去做。为天下人谋利,既是大义,也是大利。为此,墨子还专门算了一笔账:
    商人到四方去做买卖,是因为买卖的市价相差好几倍,有利可图。虽然其中有通过关卡的困难,有遇到盗贼的危险,也毫不顾忌,坚持把买卖做下去。而士人只要坐着宣传“义”,没有通过关卡的困难,也没有遇上盗贼的危险,这样做同商人取得的利益相比,倍数多得无法计算,可是却不去做。可见士人计算利,就不如商人精明。
    在墨子看来,宣传“义”个人所付出的并不多,而天下人由此而获得的利益却相当大,因此可以说是一笔相当“合算”的买卖,应该作为人生的最佳选择。
    非命尚力的进取精神
    墨子提出过著名的“三表法”,就是考察言论正确与否的三个标准:第一是向上探求古代圣王的事迹;第二是向下考察百姓耳闻目睹的事实;第三是把这些言论具体化为政治管理的措施,看它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墨子运用“三表法”,揭示了“有命论”的荒谬和危害,提出“尚力”的主张。他指出:人类当然与禽兽、麋鹿、飞鸟、爬虫们不同。后者可以听天由命,以它们的羽毛为衣裳,以它们的蹄爪为鞋袜,依靠它们周围的水草为食物,因此即使雄性的动物不耕田种地,雌性的动物不纺纱织布,也能够衣食无忧。而人类就不一样了,“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相信“有命论”的人认为,人生的寿夭、贫富,社会的安危、治乱,都是由预定的“天命”决定的,人的力量无法减损与增益。个人的困穷、显达、受赏、被罚、吉祥、祸殃都有定数,个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不能改变它。墨子指出,如果官吏们相信了这种说法,就会怠慢分内的职守;百姓们相信了这种说法,就会懒于劳作。官吏们不理政事,社会就会混乱;农事废弛,国家就会贫穷。既贫穷又混乱,就会败坏政治的根本。
    人们排除了“有命论”的影响,认识到一切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勤奋工作。墨子这种“非命尚力”的思想,突出财富的来源在于人的劳动和创造,鼓励人们奋勉努力,洋溢着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肯定。
    节用尚俭的消费观念
    墨子观察到了当时社会生产与需要之间的矛盾,认为要解决这个矛盾,除了加强生产之外,还要靠“尚俭”、“节用”。
    墨子制定了“节用之法”,其主张具体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对统治者为了享乐而横征暴敛和掠夺老百姓的财富。因而要求统治者力行节约,懂得“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道理。
    二是反对衣饰过度追求华彩,认为“衣服之法”在于冬服足以御寒、夏服能保持凉爽就可以了。不主张过分追求五味调和、气味芬芳和罗致远方的奇珍异品。
    三是反对制造华美的兵甲车船,认为剑的作用在于击刺,铠甲的作用在于防护身体,车的作用在于负重到达远方,舟船的作用在于渡河。因此,制造这些兵甲车船,只要达到其功能即可,没有必要作额外的打扮装饰。
    四是主张简易的宫室建造,认为建造房屋宫室,四壁能够抵御风寒,房顶能够遮蔽雨雪,中间洁净,墙壁能够隔绝男女,使之有别,就可以了。
    五是提倡节葬。他认为,儒家的葬礼仪式繁杂,多以财货殉葬,礼制规定的居丧期又很长,使生者难以承受,因此主张薄葬、节葬。
    六是主张非乐。墨子认为音乐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统治者为了满足对音乐的享受,必将征调许多劳力制造乐器,充当乐手,耽误了生产劳动。如果老百姓也起而仿效,就会妨碍耕织生产,因此,他反对儒家的“礼乐”,主张“非乐”。
    墨子的“节用”主张,有些措施过头了,但是,反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避免社会财富的过度消耗和浪费,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