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庄子:芴漠无形的博大真人(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庄子的里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庄子者,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这里有两个关于庄子故里的资讯:1、要有“蒙”;2、蒙地还要有漆园。学者王克峰先生详细考订出今蒙城早在东周以前就建有冡国,冡是蒙城的古地名,故唐玄宗时复其旧称改山桑为蒙城(译见王克峰著《冡国论》)。其他四处,在庄子的时代,基本上与古“蒙”无关,后世也无“蒙”的建制,至于漆园,更无影踪。宋王安石来蒙,尝赋诗云:“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今日读来,颇有讽刺意味。浮躁喧嚣,满目纵欲逐利之民,若庄叟复生,恐疑家乡是异乡。为利而争圣人里,愧做庄周故乡人! 
    生时寂寞的庄周,死后两千年,突然被五地人狂热的认祖。若此翁有灵,必瞠目失语矣!事实上,荆公所言倒不失为庄子故里的最好佐证,哪里的民众有庄周遗风,哪里才是庄周的故乡啊。 
    庄子一生贫穷,“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住在偏僻的陋巷,以打草鞋维系生计,因饥饿和营养不良造成脖子枯瘦,面色发黄。穿着布满补丁的大衣,用麻绳拴着破烂的草鞋,常因缺粮断顿,不得不借粟充饥,其困顿窘迫之状,让人不忍遥想。以庄生之慧,何以贫困至此?他是有诸多致富的机会和门路的,楚王曾派使持厚币聘他为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在他最贫困时,面对金钱、地位,他竟选择了“却金辞相”。今天,有些学者对此因不解而怀疑,进而认为是庄子在自夸中寻求慰藉。庄子说:“人呼我牛为牛,人呼我马为马,与我何干邪!”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庄子曾在漆园这个地方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吏,无论漆园是地名还是一片漆树园林,总之,吏都是个小官,薪水也有限,显然,连这小官他也没有做多久。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被任职,又是什么时候辞职的,或者被离职的。总之,他终了都是一个靠打鞋钓鱼勉强糊口的穷人。 
    若据此以为庄子仇富喜贫,则偏矣。庄子岂不知乏衣缺粮之痛乎!他借子桑之口发问:“吾思乎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我想不出是什么让我贫困至此,父母难道是想让我贫困才生下我吗?天覆地载每个人,天地也不会故意存心让我穷啊!是什么让我今天到此窘境,是命吧!庄子用一个命字,并不是一般性的无奈和宿命,是极有深意的。 
    人与人本是平等的相食与天地之间,不会有贫富贵贱之别的.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 
    然而,随着人的私欲膨胀,逐渐背道裂性,贪欲被无节制的挑起,人的平等与尊严也如落花一般沦落在物欲的泥污之中。孔子说:邦无道,富而贵,耻也。庄子说:无耻者富。在无道之世,非常手段才有非常的利益。于是,常人便会面临在澡雪精神与要富贵而必须忍耻上的抉择之惑。守道弥坚的人是没有此惑的,他们没的选择,他们只有澡雪精神一途可走,无论贫贵,皆安于此,这就是命!无怨无悔的命! 
    圣人们是以“循道而趋”的方式和标准存身于世的,有道而富则安于富,有道而贫则安于贫,离道则贫富不入于心。故曰: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寿者惽惽,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至乐》 
    辛苦劳作,挣钱很多却不得用,为了保持自己的功名利禄,每日思虑伤神,付出太多代价,何乐可言!人在自欺中过一生,何苦也? 
    所以,在无道的战国乱局中,对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来说,贫穷是必然的,能保全生命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他毫不犹豫的“却金辞相”,不是因为他仇富,而是当千金相位须以“失道”为代价去交易时,他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抱道而贫”便成为庄子的不二之选。“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可乎!”惫,就是有道而不能行,在乱局之中,道丧德衰,庄子明智的放弃了知不可为而为的尝试。这种哀痛,远大于饥腹贫困之痛。“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耶!” 
    孔子知道不可行而行之,常哭:大道不行久矣! 
    庄子知道不可行而安之,常叹: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孔子的行是以主动来克制悲观,庄子的安是以被动来等待希望。有道则行,无道则藏,藏道以待复生。常人之痛出于口腹不得满足,此小痛,圣人之痛,是大痛,痛道之不能行。此痛弥大,此哀弥远,逾两千年而闻之,犹怵然神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