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追求生命真意的庄子(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天津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庄子
    两则钓鱼故事
    一种生命意趣
    借鱼表达诉求
    与天地精神往来
    身心自得其乐
    安贫乐道志存高远
    欲大有为
    拯世救民的情怀
    两则钓鱼故事
    一种生命意趣
    《庄子》写了两个钓鱼的故事,十分生动,也十分有名。千百年来,被反复援引,广泛传诵,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巨大的精神激励。
    一写庄子垂钓拒聘。
    一天,庄子正在濮水之上,忘情垂钓。忽然走来两个衣冠华贵、大夫模样的人,向庄子恭敬施礼,说他们是楚王特派的使者,大王“愿以境内累矣”,聘任庄子为楚国相。 庄子一生困窘潦倒,最大的官也只做到宋国一个小小的漆园吏,一旦荣任大国之相,那可真是一步登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富贵威权,举世仰望。撞上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运,一般人谁不惊喜得手舞足蹈,意得形忘?庄子却一派漠然,“持竿不顾”,一边继续垂钓,一边悠闲地向两位大夫讲起了楚国的典故: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死了三千年,尸骨被大王珍藏于庙堂之上,尊荣无比。请问两位大夫,“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两位大夫被庄子搞蒙了,只好按常理回答:“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乘机对他们挥挥手:“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请回吧。既然神龟已有明确启示,那我还是自由自在、自得其乐地过我的贫民生活吧)就这样,一般士人朝思暮想、千方百计都想谋求到手的大国相位,被庄子如弃弊履般谢绝了。
    一写任公子钓趣恢宏。
    任国有位公子,不屑于钓一般的鱼,特意做了一副大钩大绳的巨竿,专钓大鱼。他用50头公牛的肉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旦旦而钓”,钓了一年,什么也没钓到。但任公子依然意趣盎然,豪迈垂钓。终于有大鱼吞饵,牵着巨钩在水中乱窜。扬须奋鳍, 搅得“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将钓得的大鱼腊制后送人,自浙江以东,九嶷山以北,人们莫不饱食鱼肉。其事遂成美谈,被世人“惊而相告”,代代传颂。庄子评论道:假如没有任公子这样的气魄风度,拿着小竿小绳,守着小沟小溪,也就只能钓点小鱼小虾了,“其于大达亦远矣”。 钓鱼是这样,立身治国亦如之。“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如果说,海明威《老人与海》出色地颂扬了人性的顽强坚韧,是一种刚毅之美;庄子“巨钩垂钓”则辉煌地展示了生命的大气磅礴,是一种浩然之美,二者均为天地间之大美,任何时候读来,都令人荡气回肠,感奋不已,人格人品,随之升华。
    虽说《庄子》一书,颇多寓言,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但这两则故事,却有相当的真实性。 拒绝楚国相位,在《庄子》书中,既见于《秋水》,又见于《列御寇》,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生动详细的记述,可见确有其事。任公子巨竿钓巨鱼,显系寓言,但联系《庄子》书中所反映的庄子的人生向往、生命诉求来看,它所体现的庄子精神,却绝对真实可信。因此,所谓任公子钓鱼,实亦庄子钓鱼也。
    庄子有句名言:“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钓鱼,写垂钓,目的皆不在钓和鱼,而是借钓和鱼,创造一种人生意境,展示一种生命意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