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庄子误导的道学(16)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华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3):佛学的看法
    佛学按说是最出世的学说了,但是,佛学中对佛净土以及佛世界的描写,却是最豪华瑰丽的。都是琉璃珊瑚七宝树、奇珍异宝做铺路砖,这和佛学的“寂灭、涅槃”相比似乎是个奇怪的现象,与我们理解的好风景,纵情山水,餐风饮露有很大区别。这是有深意的,佛学一是顺应世俗的喜好来增加吸引力,发向佛心。另一面就是说财富不是什么障碍,关键在于心的能力。佛学讲“富贵发心难,贫穷布施难”,这么说这两种人迷失的程度更深,而同时也说了他们的机遇,人参难得是好药,“贫富”也是如此,难,如果还能发心、布施的话,那功德也相应更多!一个贫穷的布道者,走的只是精神路线;而一个富有的慈善家,走的则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路线。贫穷的布道者,我们多见;而富有 的慈善家,美国多有。人在两个极端时,对人生的一些终极问题思考回更深刻。关键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佛祖为什么托生在王室,为什么半路出家,成佛为什么要“两足尊”,不仅要智慧圆满,还要福德圆满?这些都是佛学中隐含的大问题!参不破这些问题,修佛就不知道最终的归宿在哪里,这也是《金刚经》要解决的终极问题。
    从更宽广的方面来讲,贫富差距其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形态的变化,也是为了财富的分配更加的合理。管理者需要做的工作的根本性质就是使这个差距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差距过大会爆发革命;而差距过小,劳动者则会失去积极性,也会损害社会发展的动力,大锅饭就是例证。这也是强调多劳多得原则的根本原因,我想即使到了共产主义,也不可能真的“均贫富”,而是“多劳多得”的原则更公平而已。
    对财富的远离,甚至鄙视,不是世间法,也不是佛法。而且,也为儒道各家所不容。
    5:对《易经》的误解
    《外篇·天道》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纟至],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矣,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哉!
    《外篇·在宥》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麤而不可不陈者,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不明于道者,悲夫!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关于“男女”“阴阳”和“天道、地道”的关系,请参考拙文“《易经》中的四把泥”:
    首先,称男为阳、女为阴,是从“人”这个统一体的角度来讲的,只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分类名称而矣;阴阳同男女名字一样,只是阴阳观念的一个应用和泛滥,并不代表男行天道、女行地道。因为,先天八卦是预测一个事物的生、住、坏、灭的过程的,其中“三才”中的阴阳,是指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也就是本质!而不是属性。比如,在前面以黄帝《内经》为例分析的“三才”中,“人”才指的是生命力、或精气的强弱问题,而不是男女问题,如果在事业上,同样的环境中、同样物质条件下,人指的素质优劣,此素质包括体力、智力等方面,但也不是男女问题。如同样做一盘菜,不会因男女就有本质变化;而自然中也是如此,如果真的男行天道、女行地道的话,那天寒地冻就应该只有男人冷,而女人不冷,这是明显不对的!而在黄帝《内经》中对养生的道理,只是针对男女两性特点,进行的保养、滋补方法不一样,而大原则是相同的。而方法不同,是因为“五行”元素微有差别而矣!
    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因为它也困扰了我许久,想得头都疼了,因为这和普遍流行观念不一样。如《周公解梦》,当然原文没有看过,不知道周公最初作解梦时有无男女之别,或者只是处在男人角度讲的。但同一梦,男女吉凶不同,是普遍观念,这道理不知何在?而《易经》中立“天、地、人”三才而两之,曰阴曰阳,及两仪生四象中的观念,都是对一个事物整体当中的两种因素的分类,而“男女”应是人的这个整体的两性,在对外事物中是不应分开讲的,如果真有用的话,应该在研究“人为什么会生存”及“人是怎么回事”才用的到。比如:分析婚姻、爱情时,可能用的到。
    其它方面并无不同!因此,天道、地道及顺逆、吉凶,是不分男女的!我们之所以有很强的男阳、女阴,男天、女地的想法,其实是受了阴阳观念表面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中了孔子“天尊地卑”的毒。其实有一个道理很简单,可以说明男女不分的原因,因为阴阳学说是适应万事万物的,因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在其中。而我们并没有对万物有很强的阴阳观念,之所以分雄分雌,只是表面区分一下,更多的是在利弊取舍上的认识,如果对自己没什么影响或没什么用途,根本不去管它什么雌雄,只有相应专家才区分一下而矣!因此谈到一个物种时,首先是整体属性,然后才有区分。杀鸡并不是哪个行天道、哪个行地道,而是哪个更好吃!或哪个更有益!但为什么对人类自身反而有那么多说法呢?因为,我们是人,最关心的其实还是男女两性之间的异同,并没有其它的特别原因!人也不可能跳出自然规律,分别去行什么“天道、地道”。阴阳本是一体,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因此,阴阳雌雄也只有在同类中,才能明白相互的真正昧力!因而,癞蛤蟆没有绝种、臭虫也繁衍不息,此自然之理,无它!
    但由“男女”问题,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也就是我们脑中常常认为是重要的问题,在现实事物中往往并不是起决定因素的,从而对阴阳八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如果用《认识论》《方法论》或《矛盾论》等现代哲学观念看的话,阴阳学说实际上是直接透过现象抓本质,排除干扰抓重点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阴阳学说,其实是非常科学合理的理论。甚至用科学合理也不能说尽它的妙处。因为,如果《方法论》《矛盾论》等哲学是讲认识事物的过程的话,阴阳学说则已经超越了这一初步阶段,而更注重前瞻性、预测性,是通过对事物的内因(人才)、外因(地才、天才)等,综合分析后,得出的事物发展前景的方法。
    其实,这一道理本身也并不复杂。老子讲:大道至简、至朴、至公,是无所不在又浅显公平的;佛讲:一切世间法也就是佛法。比如:一粒种籽,放到田中,由于阳光、雨露和土地营养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这我们也能判断出来,阴阳五行学说只不过是总结出来的、普遍适用的规律而矣!如此,它根本不是什么迷信!什么是迷信呢?其实它本身构成的两个字,就作了解释:“迷”而后“信”,才叫迷信。就是根本没弄清楚、没弄明白,就盲目信了,才是迷信。比如,我国股票刚兴起时,人人都以为是藏金洞,不加思索踊身而入,结果弄的倾家荡产、碰的头破血流,还只怪运气不好!这才是真正的迷信!而阴阳五行学说是普遍规律,但人多不识!只能委身在测字、看相中,实是牛刀杀鸡,练练手法而矣!但也正是这一鳞半爪,显示其种种神奇之处,才使得阴阳、五行、八卦留存至今!唉!越说越远,且打住。
    如此,我们还能不为古人大智所服吗?还不怀着欣喜且感恩的心情,研学祖先的智慧遣产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