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儒家对《易》的经典化(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哲学中国 作者:浅野裕一 佚名 参加讨论

    三、儒教形成运动与《易》之经典化 
    那么,儒家从初期阶段就开始将《易》经典化的原因是什么?关于孔子与《易》之关联的最早资料,在《论语·子路》中还有一个。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恒心,当巫祝时无法占卜,当医生时无法治病。孔子举出这句南方谚语并表示赞同。接下来出现的句子“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从《易》的恒卦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中引用的。孔子据此陈述其感想,认为《易》在这边的“贞吝”,如果德不能定的话,那么无需占卜,一定会丢脸。 
    此处孔子明确地引用了《易》的句子并加以评论,因此必须将此视为孔子对“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实践而实际去学习《易》。 
    以往疑古派或释古派大多人怀疑孔子学《易》的说法,认为孔子与《易》毫无关系。然而《论语》中关于孔子和《易》的纪录有两处以上,姑且不论其钻研程度如何,总之不得不认为这表示孔子有学过《易》。 
    但就算掌握了孔子与《易》的连接点,只凭如此,也无法看到原本作为卜筮工具书的《易》成为儒家经典的必然性何在。那么儒家将《易》视为经典的原因在哪里? 
    在儒家,有“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尧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孟子·万章上》)这样认为孔子是应该要成为天子、建立孔子王朝的圣人的主张。为了要让世人理解这样的想法,必须要赋予一介庶人的孔子一种足以作为圣人、王者的资格。那么足以作为圣人、王者的资格是什么?表现这种深义的记述,在《墨子·公孟》可以看到。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今孔子博诗书,察礼乐,详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今子曰:‘孔子博诗书,察礼乐,详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这是孔子后学公孟子和墨子的问答纪录。墨子在鲁国建立学派,是在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之后约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450年的时候。公孟子是孔子的学生,或是其再传弟子。 
    公孟子以“博诗书、察礼乐、详万物”三点为根据,对墨子主张孔子具有接受圣王禅让天子之位的充分资格。《诗》《书》是古代先王的言行纪录,礼乐也出于先王之手。因此公孟子认为,通晓这些的话,就有继承先王之道而成为帝王的资格。不过墨子认为这就好比是数着别人的放款借据,看看上面有多少人借钱的纪录,却拿来当作是自己的财产一样,而加以否定。 
    无论如何,公孟子以“详万物”这一点作为孔子具有成为天子之资格的根据。这表示由于他认为“详万物”是帝王的必要条件,而特别强调这一点。这是什么缘故呢? 
    据说中国最早的帝王伏羲氏,如“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系辞传下》)所言,他通晓天地万物,而创造《易》的八卦。同样地,据说黄帝这位传说中的帝王也是一样,如“黄帝能成名百物,以明民共财”(《国语·鲁语上》)、“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史记·历书》)所言,他观察阴阳变化,发明历法而命名万物。 
    《商君书·农战》也推阐了这种观念,说“圣人明君者,非能尽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也”,而《中庸》也说“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强调这种通晓天地万物,会通天下而创造文明的人才是圣人、帝王的观念,同时又要赋予孔子为王的资格的话,孔子当然就必须“详万物”。这样也就能了解公孟子言论的真正企图了。然后在这里,一开始是有必要宣告孔子“详万物”,接着为了要使其信而有征,而特别重视《论语》中那一段表达孔子与《易》之关联的纪录,产生孔子精通《易》的说法,其结果就是《易》被加入经典之中。这时,为了加强孔子与《易》的连结,儒家后学写了在帛书《周易》中可以看到的《易传》,把它伪装成孔子自身的易学成果。 
    而且当时说法是最初的帝王伏羲氏发明六十四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一说为文王)作爻辞。那么,精通《易》而写《易传》的孔子,如“易曰:‘包牺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为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六艺略》),透过这则文献,就是说孔子继承圣王之道了。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易》的性质方便赋予孔子为王之资格。我认为这是儒家将《易》视为经典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